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仲甫的博客  
科普, 生活琐谈,时事评论,历史空间,散文随笔  
我的名片
仲甫
注册日期: 2013-07-08
访问总量: 269,03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乳腺癌---年輕女性的噩夢
· 新冠疫苗:終止流行任重道遠
· 宇宙到底有邊嗎?
· 「柏林病人」的啟示-愛滋病病人
· 疫苗“炼成”四部曲
· 无酒也醉人---自动酿酒综合症
· 新冠肆虐悲情糖尿病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全部】
· 控制乳腺癌转移的新方法
· 美国遏华原形渐露
· 对乳房X光片筛选乳腺癌的新认识
· 这样的女人还是人吗?
· 希拉里的移民改革计划会否成为画
· 克林顿性丑闻造就了希拉里
· 美国非裔骚乱原因浅谈
· 新乳癌相关基因的启示
· 亚投行的成功可能促成美日TPP谈
· 乳癌病人生存的新希望
【科普】
· 乳腺癌---年輕女性的噩夢
· 新冠疫苗:終止流行任重道遠
· 宇宙到底有邊嗎?
· 「柏林病人」的啟示-愛滋病病人
· 疫苗“炼成”四部曲
· 无酒也醉人---自动酿酒综合症
· 新冠肆虐悲情糖尿病
· 新冠狀病毒的傳染性知多少?
· 大麻還是毒品嗎?
· 資訊安全大突破---區塊鏈
【历史与科学】
· “豚鼠医生”与溃疡细菌漫谈
· 克隆氏病是什么病
· 腰部赘肉是如何形成的?
· 红肉好吃需节制
· 控制乳腺癌转移的新方法
· 对乳房X光片筛选乳腺癌的新认识
· 新乳癌相关基因的启示
· 乳癌病人生存的新希望
· 咖啡的妙用
· 大器晚成的聪明基因
【随感杂谈】
· 这样的女人还是人吗?
· 权威
· 无味杂陈
· 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 勿忘日本侵华
· 樱花随想
· 我的中国(时事随想) - 侨报-电
· 今日美国有感
· 十一长假旅游有感
· 美国大学的腐败 ——见证走进历
【时事杂谈】
· 美国遏华原形渐露
· 希拉里的移民改革计划会否成为画
· 克林顿性丑闻造就了希拉里
· 美国非裔骚乱原因浅谈
· 亚投行的成功可能促成美日TPP谈
· 看以色列如何绑架伊核谈判的中的
· 希拉里会成民主党的“稻草”吗?
· 奥巴马医改坎坷,最高法院决定命
· 美伊核谈判前景难料
· 共和党与奥巴马斗法,国安部关门
存档目录
07/01/2021 - 07/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0/01/2020 - 10/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从马航空难看西方舆论公正性
   马来西亚航空MH17在乌克兰东部空难的发生震惊了世界,乌克兰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让人们再次见证了西方舆论的强大,但报道的导向也让世人看到西方舆论的偏狭和缺少公正。

媒体的倾向性太显眼

空难的发生后,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美国的政坛就掀起了谴责俄罗斯和普京的舆论战,认定马航班的凶手是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所为,并得到俄罗斯的纵容和支持。而且西方国家最后通牒式的警告俄罗斯要说法,西方把这次马航事件作为敲打俄罗斯的最好机会。 中国官方媒体则警告各方不要轻易下结论,指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无任何证据时,就轻易指责乌克兰的反政府武装击落了这架波音777客机,是轻率的行为。

西方的这种指控显然是欲将俄罗斯置于舆论的旋涡中和道德的烤盘中,为其继续制裁俄罗斯创造借口,并施压终止其对乌境内亲俄力量的支持。但是美国显然并没有将调查清楚原因放在头等重要位置上,无论指控是否是事实,在没有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无端的挥舞大棒,让人怀疑美国有点“此地无银”的味道,抑或美国已经知道事件的始作俑者,但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先在舆论上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氛围,达到自己的目的。至于真相,如果是西方不愿看到的,可能永远也查不清楚。

从目前的进展分析,乌政府的嫌疑不能排除。连美国的情报官员都不能证实乌克兰政府网站指责民间武装信息的真实性,美国及其它西方媒体或政府却将以此作为攻击俄罗斯的借口,但俄罗斯提交的指向乌克兰政府的证据被西方忽略。俄罗斯提出的证据主要有几点: 俄国防部公布了包括“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乌克兰防空武器在乌东南部部署的卫星照片,指出马航空难发生当天,乌克兰政府军防空部队在顿涅茨克附近有多个“山毛榉”防空导弹营处于战斗值班状态,而空难后这些导弹被撤走;俄军方发现空难发生前,距离马航MH17航班3至5公里处有一架可能是苏-25的乌克兰战斗机,战斗机击落客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方还发现乌克兰雷达站在空难前一天和当天异常活跃、而在空难后又处于关闭状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查清事实真相肯定大有助益,但西方媒体对这些证据却视而不见,不禁让人怀疑其公正性并暴露其真实面目。

美国情报部门称,他们有来自卫星的照片证实,是民间武装对马航客机发射的导弹。但美方并没有按要求公布能说明是民间武装打下客机的卫星照片。如果美国有这种有利自己的照片,美国应该不会羞于公布吧,从中看出美国人的心虚。巧合的是马航波音空难时间与美国卫星对乌克兰境内的监测时间完全吻合,有点匪夷所思,照此推理,美国参与制造空难的嫌疑也不能排除。如果事件背后真有阴谋的话,那可是西方国家导演的最无耻的人间悲剧,为达到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惜几白条鲜活的生命,是何等龌龊。

调查无法撇开政治的影响

很多人呼吁不要将空难事件政治化,但事件的起因就因政治而来,背后充满了东西方的较量,如何能排除政治因素的影响。调查的黑匣子交给了马来西亚,但揭开黑匣子秘密的有谁来主导是关键。7月23日,荷兰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马来西亚方面已经将马航MH17的黑匣子交给了交给了由荷兰负责的此事故国际调查团队,但黑匣子将会被送至英国范保罗,再由各国专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还得由西方揭开黑匣子神秘面纱。能否保障披露事实真相,这是人们翘首以待的时刻,但估计这是一个漫长而难产的过程。时间是最好的静心剂和平息愤怒的杀手,人们会逐渐对此事产生疲劳感,那时在公布所谓调查真相,任何结果也不会引起大的波澜,因为由此事件引起的政治较量业已完成。况且西方也会发挥其强大地媒体力量,占据舆论制高点。

乌克兰成了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对抗的棋子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乌克兰欲脱俄入欧,俄罗斯先声夺人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本来西方国家在不疼不痒的制裁后接受了现实,但乌东部亲俄罗斯的地区的独立运动又将乌克兰推到了混乱的局面, 当然这也是俄罗斯牵制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手段。美国及欧洲国家趁机介入乌克兰事务,乌克兰也成了美国遏制俄罗斯,施展其在该地区影响力的一个棋子。从此乌克兰的命运掌握在这些相互角逐的大国的手里。

今天的局面不能不说是由乌克兰政府的不争气造成的。乌克兰政府缺少全局眼光,在处理东部亲俄地区的权益问题上缺乏公正,使得东部俄族裔乌克兰人离心性增强。 同时乌政府脱俄入欧的趋势也让俄罗斯难以接受。 英国伦敦前市长肯•利文斯通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认为乌克兰政府无能,指出波罗申科应该首先取信于乌克兰东部居民,并且让俄罗斯相信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也不允许在本国部署威胁俄罗斯的核武器。看来利文斯是个明白人,说到了乌克兰问题的实质,乌克兰政府缺少成熟、胸襟开阔的领导者。波罗申克有无祢合民族间裂痕,扭转乌境内局势的能力和决心,目前还没有让人看到苗头。在23日全乌克兰自由联盟代表在议会殴打乌共领导人,上演一场武斗,更让人看到乌克兰政局的混乱和缺少解决问题的基础,只能沦为别人任意摆布的棋子。

这次马航空难成了西方和俄罗斯再次较量的爆发点,媒体大战更是如火如荼,相互隔空指责。俄罗斯认定乌克兰是罪魁祸首,而西方则指定乌东部反政府武装是凶手,并认为俄罗斯是帮凶。从这次媒体大战来看,西方媒体先入为主,先把俄罗斯推倒风口浪尖上。不过俄罗斯也没有示弱,列举了矛头指向乌政府的证据,但在目前国际舆论被西方控制的情况下,显得不够有力。中国在国际舆论上吃亏的教训更多,对西方媒体的“公正性”更是深有感触。由此看来,虽然客机黑瞎子已经找到,马航班失事的真正原因能否公正地调查和公布,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从马航空难看西方舆论公正性 - 侨报-电子报新泽西 种兆忠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坠毁震惊世界,乌克兰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与此同时,人们再次见证了西方舆论的强大,但报道的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