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魂之曲
--小提琴乐曲的精品: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文革时期中国大陆全面禁止西方古典音乐,可还是有人私下躲着藏着听。我和几个学琴的小伙伴经常躲聚在一起, 用那种放黑胶唱片的唱机听古典音乐。听的时候,要扣上门,关好窗,拉上窗帘。事先还要有人在屋外门口及窗外检查唱机放出的声音, 如果听得见, 就要将音量调低。可见, 那时听古典音乐成了一种地下活动。大家有了新的发现, 如借到或淘到了唱片, 便相互通知搞地下活动。由于不能公开讲,连父母也不告诉,所以有些神密,也带点刺激。
某天, 一同伙传递暗号, 有重头货分享。大伙会面后得知,是圣-桑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写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由前苏联小提琴巨匠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演奏。对作曲家圣-桑我们那时不太熟悉, 只听过他的一首短小的大提琴曲《天鹅》, 但大卫•奥依斯特拉赫的名气传来传去, 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之前还只闻其名,不得其声。能听到他演奏的唱片, 同伙们都喜形于色。我们躲着听西方古典音乐的习惯是,离唱机很近,因为不能开大声了,怕外面听到。大家听唱片时都不要说话, 声音开大了, 有人说话别人就可能听不到一些细节了。听到有特别赞赏之处,相互或许会交换一下眼神,点点头,挥挥手等之类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完后再胡侃海聊。同伙中有一对同母异父的兄弟俩, 大李子和小李子, 琴都拉得不错, 但每次胡侃海聊时, 经常因不同意见有争吵, 厉害的时候甚至动手推攘对方。一但发生争吵, 我就得做和事佬, 对这两兄弟劝架息吵。那天听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时, 大家的肢体语言特别多, 频繁地交换眼神, 点头,挥手等, 显得异常兴奋。听完后, 连声叫好, 演奏很棒, 曲子也棒。奥依斯特拉赫那些变化多端的弓法产生出的音乐效果, 令大家惊叹无比! 从此对奥依斯特拉赫更加顶礼膜拜。
前苏联小提琴巨匠大卫•奥依斯特拉赫:
大伙一致认为这首曲子太吸引人了, 魂都被勾走了, 绝对是小提琴的一首勾魂之曲。刚听完, 立刻就想从头再来一遍。我提议, 再听一遍时, 注意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听完后给大家说出来。第二遍刚听完后,大李子马上抢着说,引子部分的旋律音乐很有味道,很过瘾,给他印象很深。大李子在这伙人里年龄最大, 拉琴很有音乐感。小李子接着说, 中间有几处一串串短促急速而有力的音, 肯定是用连顿弓奏出来的, 他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用连顿弓快速奏出那么多的音, 很惊叹! 小李子比较痴迷于各种小提琴技法, 最爱拉那些有炫技色彩的乐曲。他俩说完后, 另一同伙揶揄他俩, 你俩今天怎么不吵了,大小李子互相对望着傻笑, 不知怎么回答。我替他们回答说, 曲子太好, 演奏太好, 每个人的感受看法,其他人都同意,没东西可吵。
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段,乐队在后面推着,小提琴用跳弓(弓子在弦上快速来回跳动,每个音后短暂离开弦)一口气快速跳出几百个音,太震憾了。通常, 跳弓的运用也就是一口气跳几十个,多的近百个音。这个结束段一口气要跳几百个音, 那得多高的技巧啊! 我提议放着唱片, 大家一起来数这个尾声到底跳了多少个音。第一次没数成功, 速度太快, 一个音一个音数, 根本数不过来。有一深度近视的同伙, 平时很能出点子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他先问大家,同不同意这个段落是一拍六个音,大家都说同意。他说, 那咱们按拍数, 就是说一次数一拍(含六个音), 最后用总拍数乘六, 就是这个尾声所有音的总数。大家都夸深度近视聪明,骂自个儿笨,如此简单的乘法算术怎么想不起来运用呢。再次放唱片,重新按拍数,数下来的结果,共六十二拍,每拍六个音,一共三百七十二个音。以后当我见到这个曲子的乐谱时, 还对了一下我们数音符的这个结束段,误差只有两个音, 乐谱上此处有两个地方每拍只有五个音,实际这个结尾的跳弓演奏一共为三百七十个音。从那以后, 每当我听到这首乐曲时, 总会联想起当年和小伙伴们一起数音符的情景。
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 - Camille Saint-Saens) :
于1863年为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写下了这首杰作:《引子与回旋随想曲》(Introduction & Rondo Capriccioso) 。圣-桑是法国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音乐界有一股寻求异国情调的风气,一度特别风靡具有吉普赛特点的西班牙情调,如拉罗的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比才的歌剧《卡门》等等。圣-桑的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也有很强的吉普赛特点, 音乐从两个音组成的叹息音调开始, 逐渐展示出悲怨抗争, 不屈不挠, 乐观奔放等精神, 这些都是吉普赛人的生活气质。引子部分的慢速旋律之后,回旋结构开始的主要段落,就是吉普赛哈巴涅拉舞(Habanera)的风格和节奏韵律。音乐作品中的回旋结构是: 一个主要乐思的段落不断穿插(回旋)于其它不同乐思的段落, 这首曲子大致可用以下字母来表示它的回旋结构:引子+ABACACAB+尾声。A代表着上面提到的哈巴涅拉舞, 是这首乐曲回旋结构的主要部分。这首曲子是为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巨匠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而写,由作曲家自己指挥,萨拉萨蒂独奏首演。作为演奏家的萨拉萨蒂自己也写过一些吉普赛风格浓郁的炫技型小提琴名曲, 最广为流传的如《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Gypsy Airs)和《引子与塔兰泰拉舞》(Introduction & Tarantella)等。圣-桑写的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也含有很多小提琴的炫技段落,写作时,萨拉萨蒂曾给过他小提琴技巧方面的意见。
下面视频是珍妮•杨森和柏林爱乐乐团2006年夏天在柏林森林剧场(Waldbuhne)露天音乐会上演奏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柏林森林剧场是一个古希腊风格的露天剧场, 能容纳两万多听众。柏林爱乐乐团每年夏天在这里举行大型古典音乐露天音乐会, 力邀世界各地著名独奏家合作献艺。这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大型室外古典音乐会。珍妮•杨森(Janine Jansen)是当代著名的荷兰青年明星小提琴家,在荷兰家喻户哓。珍尼的演奏以奔放热情, 赋于古典音乐时代气息著称。她拉出来的句子总能带来一些新意。关于这一点, 她说过她的一个老师曾经要求她, 把同一句旋律拉出至少五种不同的样式, 然后再综合出自己最喜欢最自然的一种样式。她的气质和演奏风格最适合演奏浪漫派的音乐,特别是音乐对比强烈,情感起幅较大的作品,比如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珍妮录制的维奥尔蒂的《四季》在iTunes 连续几年创下了古典音乐的下载记录,被誉为下载女王。她那些Vogue 式的模特范儿宣传照无疑帮了一些忙, 诱惑人们去点击试听, 但最终决定人们划卡下载的还是她演奏的音乐美妙动听。
古典音乐下载女王珍妮•杨森:
随想曲往往追求乐思的随意性,容易造成乐曲结构的相对松散。而圣-桑对这首随想曲的结构安排和管弦配器非常之精道紧凑。叹息悲怨的慢速引子,刚劲激昂的舞曲段落,急速勇进的华丽尾声等,无不处于作曲家精心编织的循序渐进张弛得体的结构中。伴奏部分的管弦乐队也写得相当精彩,随着音乐发展,时而轻描淡写,时而浓墨重彩,把独奏小提琴的旋律烘托的如痴如醉,灿烂辉煌。听来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圣-桑高超的乐队写作技巧和艺术。一位音乐评论家听了此曲后有一句言简意赅的评论:圣-桑通晓音乐的艺术。此文开始故事里提到的那个用快速跳弓一气呵成的三百七十个音符的尾声自己,就有着开始-发展–高潮的结构。下面视频中8:25处,指挥用食指在嘴唇上放了一会儿,提示乐队这个不寻常的尾声即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