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谭岳的博客
  丘山上的闲聊
网络日志正文
闲聊样板戏 2015-01-13 18:09:44

闲聊样


最近读了李小龙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一篇文章:--“样板戏”的前世今生。这篇文章提到了中国大陆某位教授对样板戏的“高度”评价,使我极度惊骇。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看到北大某孔教授讲的这句话:"样板戏是人类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不知这位教授是对艺术史的愚眛无知,还是别有用心?估计是后者。


文革时期产生的样板戏其实就是党戏,党文化的一部份。党戏就是接受党的具体指导而写作排演的戏,戏中所有一切都要为歌颂党这个中心思想而服务。江青就是代表党对样板戏全面进行具体指导的操盘手。江青说过她是毛泽东的一条狗,毛让她咬谁她就咬谁。没牙的狗是咬不了人的,毛大力支持江青搞样板戏,就是要让江青有显赫的革命政绩,让江青长出革命的锋齿利爪。样板戏搞好了,江青的牙也就长锋利了,可以开咬了




样板戏在文革期间是专制的武器。首先在文艺领域形成专制,禁止所有其它传统的和西方的所谓封资修的艺术形式,只能看党戏听党戏。文化专制形成后,样板戏就可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了,可以用来帮毛打政治仗了。毛对样板戏的支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毛插手文艺领域的事是用来暗示和影射现实生活中他要进行的革命事业和与之作斗争的对象。舞台上的封资修被消灭干净了,轮到消灭现实生活中的封资修及其代理人了。这也是让被毛打倒的人们始料不及的,他们万万没想到江青搞的这些样板戏是用来向他们开火的,是用来结束他们政治生命甚至生命的引爆绳。样板戏扮演的不仅仅是文艺专制,它还是毛形成全面独裁专制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谈到样板戏的艺术水平,有一种笼统的说法,说样板戏虽然被江青用来搞残酷的政治斗争,但样板戏的艺术水准还是很高的。其实,那些样板戏中的芭蕾舞和交响乐的艺术水平都是很一般的,有的段落由于要表现某种政治含义又没有找到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其艺术上的处理甚至是较低劣的。如《红色娘子军》中女战士向天空挥舞拳头的集体舞,与文革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街头表演的"拿起笔做刀枪"就是一个模子。再如《黄河钢琴协奏曲》最后生硬地奏出"东方红""国际歌",使那个段落成了一个大杂烩。如果说它们在艺术上还有一些意义,那就是尝试着用西方艺术形式结合中国元素来表现中国的事。其实文革前的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艺术上要高于这些样板戏,如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交响音乐作品《春节序曲》,《红旗颂》等等,这些虽然也是革命题材的作品,但不是样板戏那种高大全的不识人间烟火的英雄主义创作思维,还有些人情味。何为艺术水平高?除了好的艺术形式,还要能表达人的各种真实感情。没有人情味的和虚情假意的艺术作品,就是有了好的形式,其艺术水平也是不高的。我理解很多人还是很喜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黄河钢琴协奏曲》,毕竟这些作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头一次看到芭蕾舞和听到钢琴协奏曲,而且多年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说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音乐,我觉得《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喜儿的音乐多少还有一些真切情感,《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无论是吴琼花的还是洪常青的都缺乏真切感情。关于《黄河钢琴协奏曲》可参看我的另一篇博文:--《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畸形与魅力。


样板戏在艺术上真正值得一提的是京剧的音乐变革,使其成为有别于传统京剧的一种新的京剧形式。在这方面不可否认,江青懂京剧,懂传统京剧中各种行当的声腔特点,对京剧样板戏的唱腔设计改进有很多具体要求,京剧样板戏中唱腔的精致的确与江青精于求精的要求分不开。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表明,早期的一些京剧样板戏唱段还有一些人味。一些受欢迎的流传广的唱段,如《红灯记》的"我家的表叔",《沙家浜》的"智斗"的唱段等,显示出是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心态下创作的,创作者还没有受到太多政治上的框框套套的约束,可以将常人的喜怒哀乐之情融入各种角色的唱腔设计中。如上面提到的"我家的表叔"一段,将李铁梅的天真活泼好奇刻划的维妙维俏。"智斗"中的唱段也很好的表达了阿庆嫂的机智,刁德一的狡猾和胡传魁的豪爽等。随着样板戏的发展,政治上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艺术上的特点就得不断让步。由江青提出的“一突出”到她的得力干将文化部长于会泳总结出的“三突出”(核心意思就是突出党永远正确)的创作原则开始惯穿样板戏的所有方面。这种脸谱化的创作原则对真正的艺术是有致命伤害的。就拿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京剧样板戏的唱腔来说, 在“三突出”创作原则的紧箍咒下,很多重起锣鼓另开张的戏和唱腔就缺少人的正常情感了,只剩下一种千篇一律的革命激情。纵然唱腔的形式设计的再精致,由于失去了人之常情,很多唱腔显得空洞无情,缺乏人味。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和《杜鹃山》等都是这方面较典型的例子。对比一下《沙家浜》阿庆嫂的主要唱段"风声紧,雨意浓"和《杜鹃山》柯湘的主要唱段"乱云飞",前者是早期的唱段,后来有些"三突出"的加工,但仍保留了大部份原来的样子,后者是“三突出”创作原则提出之后新创作的唱段。这两个唱段都是剧中人在紧急关头面对各种困难的思绪和心情表达。从阿庆嫂唱的"风声紧,雨意浓"开始的段落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焦急,揪心和不安的情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味或人之常情。而在类似困难环境中柯湘唱的"乱云飞",整个唱段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钢铁气息,先知先觉,完全没有艰难环境带来的一点点彷徨和困惑那种人之常情的表达。当然阿庆嫂和柯湘这两个人物的基本性格不一样会带来艺术处理的程度不同,但这里所举柯湘的例子代表着京剧样板戏的很多普遍现象。这就是"三突出"创作原则的体现,绝不能降低主要正面人物的高大英雄形像,一丝一毫都不行。如果只从唱腔的形式上看,这段"乱云飞"确实是个"杰作",由既懂戏曲也懂西方音乐的于会咏亲自写作,在唱腔中融入了西方歌剧的一些手段如合唱伴唱,吸收改良了传统京剧的唱腔,听起来既不是传统的京剧,但又听得出来是源于京剧,是一种崭新的现代京剧唱腔。但由于其表达人物感情内容过于单一和虚假,只有革命的英雄主义豪迈热情,政治性大大提高了,可艺术性大大降低了。


样板戏毕竟伴随了一批人的成长,现在演样板戏和看样板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怀旧一下,或着说多一个娱乐的选择。虽然说现在这些戏还是党戏,但已不可能成为文革时那样的专制武器了。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种,样板戏是绝不可能再给人们洗脑了。有问题的是当今那些别有用心的对样板戏的无耻吹捧,如此文开始引用的北大某孔教授的言论, 就是想混淆视听,欺骗大众,想抹去样板戏在文革期间所扮演专制武器的角色,为文革悲剧唱赞歌。


附李小龙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文章链接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9902 这篇文章相对客观全面地介绍了样板戏的来胧去脉和当前的情况。
浏览(4735) (5) 评论(4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ladybug 留言时间:2015-02-04 02:01:01
其实前两天就注意到你的这篇文章,但一看是样板戏,俺一窍不通,就没敢进来。今天顺着你给我的留言大胆进来看一下,结果发现还很有意思的话题。各位评论也很具特点。

闲话一句:中国人孤芳自赏的还是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有点头衔的。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9 22:10:00
给样板戏来个顺口溜:

政治骯脏,
艺术一般。
人生好戏,
大家爱看。

怎么样,是你喜欢的卓别林风格了吧。

谢一下"六四来也!"的凑热闹。
回复 | 0
作者:六四来也! 留言时间:2015-01-18 21:44:44
咱撇开政治光说艺术啊,样板戏确实是好戏嘛。
比如舞剧红色娘子军,觉得不比天鹅湖差。虽然舞蹈台景服装等方面不如天鹅湖经典,雍容华贵,但却胜在复杂的故事情节。用舞蹈语言讲述那么复杂的故事,还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懂,红剧是绝无仅有的。
记得多年前中央芭蕾舞团来UC Berkeley演出,有法国什么经典剧目的片段和红色娘子军的第一二两场。台下观众大都是老白,对那个法剧反应平平。可一到红剧,very much excited,中间数次鼓掌。演出结束时长久起立鼓掌,尤其演琼花的演员戏装谢幕时达到高潮,多次谢幕。那阵势才叫一个“震了”。
据说爱因斯坦曾写信给卓别林:Your film Mordern Times everyone in the world can undersatand, you are a great man!
(In his response Chaplin wrote: Your theory of relativity no one in the world can understand, you are a great man too!)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6 16:37:39
给抱不平表示一个歉意。

有朋友对我说,我对你的第二个回复有些激端,譬如说什么"以曲会友"的完全没有必要。我现在想想,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所以在这里表示一下歉意。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道歉,因为我回复你的中心意思是不变的,只是有些词句不该有刺激性。引起我过激反应的主要是你那几句教导人的话:"不要受国内的评价影响,要站的高一些..."等。其它表达你自己观点的没有教导博主的话,无论激端与否,即使我不完全同意,也不会过激反应的。我的这些反应就算是给你评论别人博文时提供一个参考的例子吧。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6 10:42:08
说得没错,江青不让人们接触"封资修"的作品,自己却经常享受那些东西。

谢谢莉莉88的留言。
回复 | 0
作者:莉莉88 留言时间:2015-01-15 18:28:16
博主一言定音,“样板戏其实就是党戏,党文化的一部份。”
早在文_革前后就有人指出《红灯记》是来自1963年电影《自有后来人》,《沙家浜》是来自1960年沪剧《芦荡火种》,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是来自自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 耄夫人作为文_革“旗手”,为“武化大革命”冲锋陷阵。名为搞革命样板戏,实际上垄断“样板团”,打击不服她霸道作风的新老艺人,耗费民脂民膏“十年磨一剑”,创“假、大、空”巅峰,样板戏捧红了“白骨精”,咬死咬伤了大量平民,乃至一大片“革命老干部”……
江青当年拿着党的薪水待遇,整年无所事事,整天浏览从国外用当时极为稀缺的外汇购买“帝修反”的电影电视文艺作品,然后东抄西袭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在编戏中包藏其“反革命祸心”,如果借用文_革期间的大批判论调:越是艺术性强的毒草,对广大革命群众危害越大!哈哈哈哈!
其实我才不 care 大演特演样板戏呢,土共脑袋已夹扁了,还以为中国人还跟北朝鲜民众似的任其忽悠。有条件,我建议“移植”北朝鲜的阿里郎,让我等开开眼。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5 14:13:00
抱不平,

我当然相信音乐是有普世价值了。不过喊口号的乐评,如某某是混混的音乐评论,我是学不来的。如果我能读到你对一个具体音乐作品所写的含有点儿音乐技术分析的文章,我才能知道你现在说的这些是以音乐观念为基础呢,还是以文字观念为基础。就我读到你在这里写的这些,我认为只是一种文字观念,缺乏音乐本体的观念。

其实还有更好的方式来交流,就像很多爱好诗的博友一样,互相交流所写的诗文,以诗会友。之后,博友之间的讨论也好,评论其它作品也好,沟通都会变得轻而易举。你何不开个博客,咱们来个以曲会友,譬如说春季到来时,写个关于春天的钢琴小曲,夏季写个小提琴曲,秋季写个大提琴曲,冬季写个弦乐四重奏什么的。这些之后,其实不用多,一个就够了,你那些所谓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的语调才能显示出有没有威力。

谢谢你夸奖我的博文有可读性。知道为什么吗?只有对你要谈的音乐作品熟悉,不仅是文字介绍的熟悉,还有音符乐句乐段的熟悉,用你自己的体会感受和语言讲出来,才有可读性。如果只能引用别人的评论来谈音乐和音乐家,自己只能说这个是个混混,那个也是个混混,这个很伟大,那个也很伟大,可想而知是没有什么可读性的。

另外,把一个极其愚蠢的评论(聂耳是中国的马勒)拿来说事,中国的专业音乐圈子里是不会有这种共识的,如果真有人这么讲过,也是个别神经错乱者,并没有得到普遍承认。拿这种音乐圈内众所周知的非常愚蠢的言论来说明自己的正确有些太廉价了。

您开博时,别忘了告知一声,咱去拜读你的大作。如还想继续在此引用什么其它廉价的愚蠢言论,就免了吧。不回你吧,不礼貌,回吧,没那么多时间陪你玩。有兴趣交流的话,开个博客挺方便的。

另外如果你只是想引导我成为普世价值的信奉者的话,我很高兴的告诉你,我二十多年前来美时就已经是了。但我不是斗士,这一点你大概也看得出,要不你就不会在这里费神"开导"我了。你如果真懂音乐和音乐家,你应该知道,大多数跟音乐有紧密关系的人,都不是什么斗士,尤其在和平年代。

抱歉写得太长,但不长不足于讲清楚我对你在此留言的想法。

谢谢!
回复 | 0
作者:抱不平 留言时间:2015-01-15 08:21:07
忘了说,你的文章很不错,可读性强。记得当年海顿放弃优厚的伦敦宫廷待遇,急于回到被拿破仑大军包围的维也纳。他为当地守军和百姓写歌作曲大大鼓舞了士气,有力抗击了法军。后来维也纳还是沦陷了。拿破仑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派重兵保护海顿的寓所,因为他知道海顿不仅是属于德国的,更是全人类的。我的意思是艺术离开了合适的社会环境,永远不会有好作品,只不过是悠忽艺术素质低下的百姓!
回复 | 0
作者:抱不平 留言时间:2015-01-15 08:21:06
忘了说,你的文章很不错,可读性强。记得当年海顿放弃优厚的伦敦宫廷待遇,急于回到被拿破仑大军包围的维也纳。他为当地守军和百姓写歌作曲大大鼓舞了士气,有力抗击了法军。后来维也纳还是沦陷了。拿破仑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派重兵保护海顿的寓所,因为他知道海顿不仅是属于德国的,更是全人类的。我的意思是艺术离开了合适的社会环境,永远不会有好作品,只不过是悠忽艺术素质低下的百姓!
回复 | 0
作者:抱不平 留言时间:2015-01-15 08:03:12
谢谢博主的答复。似乎你我都想到了肖斯塔科维奇。昨天我本想拿他为例,但怕拉长话题。首先,虽然肖确实受苏共不少青睐(当然也频繁收到斯大林的批判),但与高尔基或马雅科夫斯基等御用文人有本质区别。他的自传的真实性虽有疑点,但与他有些作品流露的内心纠结甚至对苏共的憎恶还是相吻合的。其次他的作品有伟大的艺术价值,尤其是第七交响乐自40年代来就始终在美国经演不息。然而冼星海不仅无缘与世界舞台,只不过是共产党愚弄百姓的小混混,其灵魂最终也摆脱不了是中共和苏俄,当今世界的两大罪恶,的附庸。我想你我都是音乐爱好者,应该知道什么是音乐艺术的普世价值,因此对大陆音乐的评价无需参照国人的(爱国)标准,音乐是无国界的,应站得更高一些。记得国内有的党魁把聂耳比作马勒,结果受到一个深具良知的评论家耻笑。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5 07:53:21
cm10,

我理解你的想法。

当人类社会步入科技文明的不归之路后,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对生活和文化的渗透,我想人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调整再调整。

谢谢你的进一步说明。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22:26:59
瑾子好,

我太同意你说的撑来撑去的感觉了。造成这个撑的一大部份原因就是那个"三突出"原则,本来按芭蕾舞的特性,女主角铁定是第一位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都应该要展示出吴琼花和喜儿为绝对的第一主角,那样的话,舞蹈和音乐创作都会流畅一些。但由于要突出党的作用,就大大加强了洪常青和大春的份量,强行把他们搞成第一主角的样子,音乐和舞蹈都很难搞。

不过喜欢文艺的人有机会还是应该去看的,毕竟中国就这么几个芭蕾作品,现在中央芭蕾舞团和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技术都还是很棒的,所以现场视觉应该不错。正如我们去看有些一般的电影,故事虽然不是一流的,但没准摄影表演有可能是一流的呢。

不好意思,刚才回过头去看了我对各位的回复,有很多错别字。我知道,你,芹泥,海天等比较重视文字的清洁,还望原谅。不常写很多中文,有时字都找不到。

谢谢分享你的感受。
回复 | 0
作者:cm10 留言时间:2015-01-14 21:46:14
我主要指创作,现在谁能写得出智斗的唱词? 音韵和诗词格律是我们文字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如今不说创造,连古人的东西都欣赏不了。
回复 | 0
作者:瑾子 留言时间:2015-01-14 19:47:59
那年在北京,朋友拿来两张中国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票,看过西方传统芭蕾舞后再看它,很难找到那种浑然天成的优雅,更多的是硬撑的豪气,撑来撑去,好像漏了气。

谢谢好文!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9:10:04
alsoRun,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撇开高峰不高峰,我想如果《杜鹃山》的创作者于会泳能活到今天,他会能接受我讲的《杜鹃山》的唱腔虽好但人性不足的观点的,“三突出”正是他总结出来的,他最了解个中原因。

谢谢参与讨论,表达观点。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8:54:35
cm10,

当代京剧名家李胜素,于魁智等应改属于文革后培养的京剧演员。不过你说的没错,“旧社会“教育培养的京剧名家要更多一些。

谢谢参与讨论。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8:43:44
中国喜剧,

“国家不幸诗人幸”的说法,在中国可能对用文字写作的人有些效果。对用音符来写作的人来说,在当时没看出什么效果来,我想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中国整体古典音乐主要是创作方面的水平较低。我在前面一个评论中曾提到闻名世界乐坛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他就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在作曲家身上的最好体现。他比较成熟的深刻的交响乐等作品就是在专制压抑包括经历了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下的心路写照。

谢谢你在此提出的“国家不幸诗人幸”的这个说法,使我联想到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7:30:08
谢谢多思博友的提醒和指点,已将评论显示数增到50。估计够了。

非常赞同你的评论,特别谢谢你增添了新的东西:关于各地方剧种移植样板戏的内容,进一步说明了在文艺界样板戏的专横跋扈。

谢谢评论留言。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7:03:12
抱不平,

在苏共和斯大林专制下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或勋章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量等人的作品,也是当今欧美各地交响乐团经常演奏的曲目。可见,作品能不能被世界乐坛认可取决于具体作品本身和相关文化的世界影响和融入程度,与作曲家有没有专制体制授予的"人民"称号无关。

我那篇涉及黄河大合唱的评论,并没有说它是一个世界水平的作品,能够让世界各地乐团不断上演的作品。只是说它在中国是一个优秀的大合唱作品,是没有受到什么官方的类似三突出的创作原则约束的。

谢谢参与讨论。
回复 | 0
作者:alsoRun 留言时间:2015-01-14 15:45:52
No matter how others see it. But to me, <<杜鹃山》 absolutely represents the peak of Beijing opera.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5:04:53
鱼片粥先生来点儿插科打浑的麻辣料,很能调节和放松一下这个忒严肃的讨论了。五音不全太正常了,样板团《沙家浜》郭建光的伴演者谭什么来着(咱的家门),唱老戏时没问题,一唱郭建光到高音时特容易跑调,就是你说的五音不全。

好象在您那里看到过一个天然的大块蓝宝石,很羡摹。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4:20:40
海天好,

你提到的那个江青的谈话记录,我也看到过,好象还提到曾在文革时的党刊《红旗》刊载过。那个东西应该就是"三突出"创作原则的始发站。

京剧朝着话剧加唱的方向改革后,失去了传统京剧中的一些主要的审美特征,如程式化,写意等。但现代京剧也确实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品种,不仅仅是话剧加唱。

杨春霞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京剧演员,嗓子和唱功都特别好。《杜鹃山》的"家住安源"一段写的是不错,杨春霞也唱得不错。但唱腔本身即音乐本体所包含的真切的人情味还是不够,有做出来的意味。创作者脑中安装了"三突出"并时时刻刻用来检查对照所写的东西,真情会失去很多的,你想留都留不住,只能用技巧来弥补。这方面《红灯记》的那些唱腔要好一些,真实情感多一些,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李铁梅唱的"听奶奶讲革命"。这些都是个人之见而已。

谢谢留言评论。
回复 | 0
作者:cm10 留言时间:2015-01-14 14:07:31
李先生丢掉一个大前提,搞样板戏的艺术家很多是“旧社会“教育培养的,文革后培养的除了哭着喊着叫妈妈,还有什么本事?
回复 | 0
作者:鱼片粥 留言时间:2015-01-14 13:40:55
呵呵,楼上的这位“喜剧大师” 其实是个悲剧演员,就从没见过你说过一句可乐的话,到是一直喋喋不休的倒苦水,像是全世界欠你五吊钱似的。估计是偷度离开可恶的中国的, 是不!
回复 | 0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5-01-14 13:14:34
呵呵,样板戏,时代烙印,谁不会唱上两句呐? 其实里面很多东西都还是很正面的。 虽然象杜鹃山里面的女主角成了王洪文的姘头,但你不能说杜鹃山里面的东西全错。 比如说里面说的恶霸家的壮丁也是苦出身。 难道不是吗? 为了谋生。 他们跟现在下贱的5毛,不是一个档次的。

文革的时候不是艺术高峰。虽然有“国家不幸诗人幸”的说法。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1-14 13:09:29
芹泥好,

说得不错,基本上是疯人院的午台。文革时整个国家都成了疯人院了。

谢谢留言。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5-01-14 12:27:40
建议博主登录之后,点击“控制版面”/“博客显示设置”,并提高“日志评论显示”里的数字到50或100。这样的设置将便于读者浏览文章底下的所有评论,不需再点击下页。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5-01-14 12:25:20
其实,就某一出具体的京剧或芭蕾舞剧而言,或许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比如上述网友所提到的某段音乐、某段唱腔、某段演奏或某段舞蹈等等。它们毕竟也是文艺工作者精心创作的结果。关键在于吹捧样板戏的整个思潮是非常可悲、非常可怕。也是极端错误的。

当年,为了推崇样本戏,将流传多年的传统戏剧曲目统统归类于“封资修”,还彻底批臭批倒。这种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割裂和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正常传承。导致八亿人民八出戏,人们的娱乐文化极端枯燥、极其乏味,

为了推崇样板戏,不管不顾各种地方戏的表现特性,强行要求全国所有剧种都要移植京剧样板戏,还明确伸张“移植样板戏不走样”。于是乎,在移植演出过程之中难免“走样”的“事故”导致无数人间悲剧。

为了推崇样板戏,就搞出所谓的“三突出”原则。意思好像是“全剧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了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里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于是乎,在这一创作原则指导之下,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全都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严重脱离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正如马黑所言“样板戏的最大问题就是漠视否定人性”。

记得当时的电影演员表都经纬分明地划分成两大块,中间还有一行空格---空格前的演员角色都是所谓的“正面人物”,空格后的演员角色则都是“反面人物”。在那个时代是不容许有中间人物的。这种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的行径不仅严重脱离生活现实,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审美理念。这固然是五十年代批判写中间人物的结果,但到了样板戏年代,则将以往的错误推向了极致。

总之,从整体而言,样板戏对于中国文化的危害不可低估,也不容小视。
回复 | 0
作者:抱不平 留言时间:2015-01-14 11:59:10
作者对于某“教授”关于“样板戏”的高度评价完全没有必要“感到惊诧”,在奴化的大陆对艺术有良知和自己鲜明悟感的应属凤毛麟角。在大陆,视听作品早已称不上艺术,而是堕落为共产党御用的宣传品,就连所谓“作曲家”冼星海,只不过是附庸中共和苏共的音乐宣传家,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给与他一个誉称“人民音乐家”。在大陆被誉为“人民”称号的很少不是奴才的。如奴才的媚眼成为艺术品确是深具中国特色的。至于钢琴协奏曲“黄河”比原先的大合唱更已一种政治色彩浓浓的音符堆砌而已。“黄河”不知除了中国人外不知还有其他哪一个国家的民族喜欢过它。为什么如此说,因为音乐应该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回复 | 0
作者:鱼片粥 留言时间:2015-01-14 11:23:21
呵呵,楼上这几位男女,回家关上门,吼两嗓子你们最得意的歌曲或京剧,我敢打赌,你们五音唱的最全的恐怕还是样板戏,不信试试看。

知道为什么吗?呵呵。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谭岳
注册日期: 2013-04-05
访问总量: 70,30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音乐对爱因斯坦的影响
· 早春花*除夕调*新年曲
· 流行风,古典韵
· Test
· 芭蕾舞剧《牡丹亭》观后感
· 谈谈钢琴的前世与今生
· 赞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
分类目录
【闲杂感】
· 音乐对爱因斯坦的影响
· 谈谈钢琴的前世与今生
【春之声】
· 赞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
· 听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
【照片集】
【观舞台】
· 芭蕾舞剧《牡丹亭》观后感
· 天之骄鹅: 马林斯基的《天鹅湖》
【点歌堂】
· 流行风,古典韵
· Test
· 披头士名曲“Hey Jude”的歌中之歌
· 两个披头士 一对舒伯特
【赏音苑】
· 勾魂之曲
· 听老金童玉女的灿烂琴声 谈莫扎
· 此曲只应天上有,怎知人间有夜莺
【听乐感】
· 孪生姐妹的心灵感应
· 钢琴魔指王羽佳 琴键未老殷承宗
【读文感】
· 早春花*除夕调*新年曲
· 闲聊样板戏
·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畸形与魅力
· 世界舞台与交响乐队
存档目录
2016-02-08 - 2016-02-15
2016-01-02 - 2016-01-02
2015-12-28 - 2015-12-28
2015-07-19 - 2015-07-19
2015-05-13 - 2015-05-13
2015-02-08 - 2015-02-09
2015-01-03 - 2015-01-13
2014-11-20 - 2014-11-20
2014-03-17 - 2014-03-17
2014-02-14 - 2014-02-14
2014-01-01 - 2014-01-12
2013-11-10 - 2013-11-30
2013-06-16 - 2013-06-16
2013-04-08 - 2013-04-0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