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谭岳的博客
  丘山上的闲聊
网络日志正文
芭蕾舞剧《牡丹亭》观后感 2015-07-19 20:49:02

芭蕾舞剧《牡丹亭》观后感

谭岳


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七月份在美国巡演,我有机会去看了他们七月十四日在华盛顿地区弗吉尼亚狼阱表演艺术中心演出的芭蕾舞剧《牡丹亭》。芭蕾舞剧《牡丹亭》改编自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的同名昆曲剧目。少女杜丽娘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还魂再生。中芭试图将汤显祖笔下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演绎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芭蕾舞剧在艺术上有一个很优秀的创意。它用了三个角色来表现杜丽娘这个人物:杜丽娘、花神丽娘、昆曲丽娘。后二者是前者的两个不同化身,一种多重象征性的角色,用双重的舞姿和陪伴的歌声来演绎杜丽娘的梦幻和内心世界。花神丽娘的伴舞和昆曲丽娘的伴唱较新颖地表现了杜丽娘在现实与梦境、死后和再生之间的穿越。这个设计非常有创造性,是对杜丽娘这个人物的一种多维和立体的演绎,同时也拓展了舞剧的表现手法和空间,特别适合舞剧这种不靠语言文字讲述的艺术形式,也符合《牡丹亭》的虚实交替、还魂再生的浪漫剧情。


下面两张照片中穿白色服装的是杜丽娘,穿红色服装的是花神丽娘。其实对这个花神丽娘,观众更多看到和感到的是一个“舞蹈丽娘”,不太能联想到什么花神。



下面两张照片中穿蓝色服装的是昆曲丽娘,剧中在一旁不时演唱一些昆曲唱腔。这个象征性角色在艺术创作上有一石二鸟的作用,用歌声帮助揭示和述说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同时所演唱的昆曲唱腔也给舞剧音乐带来强烈的戏剧性对比,颇具现代性,效果还不错。




下面二张照片是女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梦梅表演的情和爱,他们的很多造型和配合都很好,

与剧情和人物心情吻合。




《牡丹亭》的舞台设计简洁,追求写意和象征,现代艺术意味浓。服装设计一流,出自奥斯卡服装设计奖85年得主和田惠美(Emi Wada)。下面两张图可看出舞台设计的用心。



以上照片来自网络。下面是演出谢幕时,我用手机拍的。





上面所谈,是这个芭蕾舞将中西传统文化相结合比较好的方面,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新颖和美的震撼。然而这些新颖的美和震撼的美主要表现在画面上和造型上,以及一些为西方音乐编排的舞蹈段落上。而在人物个性的舞蹈语汇、舞剧音乐的个性化创作、舞蹈与音乐相呼应的节奏韵律表达等等芭蕾舞艺术的内在动力诸方面,这个芭蕾舞剧还显得较弱。从它的长度,内容及各种角色的设置来看,它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情绪芭蕾舞,而是一个有戏剧内容的情节芭蕾舞剧。但是它使用了相当多的情绪芭蕾舞的方法,如大量使用现成的多个西方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牧神午后》,英国作曲家霍斯特的《行星组曲》等等。这个做法降低了戏剧性芭蕾舞艺术上的独创性,同时也给刻画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带来困难和障碍。试问杜丽娘的个性特征如何从《牧神午后》惯穿于《行星组曲》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氛围和音乐主题?如果是完全自创的音乐则无此问题,因为作曲家可用表现人物的同一音乐主题在不同的场景氛围里变化,使其有所联系。西方现代芭蕾的确有一些作品是采用现成的音乐来编排芭蕾舞,如上世纪初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芭蕾《牧神午后》(The Afternoon of a Faun)也是用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的音乐,福金(Michel Fokine)的芭蕾《仙女们》(Les Sylphides / Chopiniana)采用了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用管弦乐队改编的肖邦的几首乐曲。这些都是情绪芭蕾舞,比较短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情节要展现,其目的很明确,主要用芭蕾舞来演绎音乐内含的各种情绪。而中芭的《牡丹亭》采用那些现成的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曲目,给人一种创作目的不明确的感觉。是用那些现成的音乐来演绎《牡丹亭》中的人物情绪和情节内容呢?还是用《牡丹亭》中的人物情绪和情节内容来演绎那些音乐?还是其音乐情绪近似剧中的舞蹈情绪,拿来作伴舞用?即使有些德彪西音乐段落的舞蹈编排的很不错,但如前所述,整体上却削弱了自身戏剧性的艺术独创性。


据我那天的观查和感受,现场观众对芭蕾舞剧《牡丹亭》的反映总的说来是礼貌性的,基本上没有那种精彩表演所引起的迸发而出的热烈掌声和欢呼。我以为不是中芭的演员表演不够精彩,而主要是这个舞剧还缺乏上面提到的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即舞蹈与音乐互相演绎互相呼应的节奏韵律不充分,不足以即刻给人留下印象。整个舞剧的节奏韵味显的缓散了一些。


上面探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艺术创作层面的,中芭演员的芭蕾表演的确是高水平的,足尖优雅,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加上高水准的舞台设计和顶级的服装设计,《牡丹亭》的确展现出了一种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与冲突的特殊美感。从芭蕾的效果来说,绝对超越了中芭更早的一部自创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大红灯笼高高挂》倒是没有这里讨论的戏剧上的问题,但有其它可能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虽然是由身手不凡的著名作曲家创作音乐,但太多依赖京剧锣鼓的原始引用,而管弦乐队的音乐主题写的又平庸乏味,芭蕾的整体韵味和品格散失很多。将这两个剧的音乐特点加以联想,使我产生一种奇特的猜测或戏说,是不是中芭已意识到大量的京剧锣鼓声占据了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音乐空间,而其创作的管弦乐队的音乐也不足以激发创作出优秀的芭蕾舞语汇,所以在创作《牡丹亭》时一定得避免那种类似情况发生,干脆采用一些西方作曲家现成的较为精彩的音乐来为《牡丹亭》的主要情节编舞,这个做法虽然降低了自创舞剧的艺术性,但至少保证了芭蕾舞剧《牡丹亭》的芭蕾品格,而不会流落成为昆曲做嫁衣。其实,作曲家郭文景在《牡丹亭》中将有限的自创音乐部分还是写得不错的。


中芭这次在美国还演出了它的保留剧目,文革时期的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华盛顿地区没有演《红色娘子军》,否则我也会去看的。这里就不将它与艺术的真谛与价值联系起来多聊了,否则会伤害到很多对样板戏情有独钟的华人同胞的感情。想当年,我能哼出《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从头至尾全部旋律的每一个音,不说倒背如流,正背如流肯定没问题。所以我对《红色娘子军》也是有感情的。但感情归感情(怀旧之情而已),艺术真谛归艺术真谛,无法混为一谈。不过,我可以预料的是,观众第一次看《红色娘子军》的反映热烈程度一定超过第一次看《牡丹亭》的反映,这个从中芭在美国演出的各类报道就可以看出来。我以为个中道理是,无论什么形式,芭蕾舞最吸引人之处在于,舞蹈语汇(即手足和身体各部位的成套动作)与其音乐节奏的高度协调一致所产生的音舞一体的韵律感,无论简单还是复杂。其实这种韵律感或多或少存在于任何形式和级别的舞蹈中,随便举几例如陕北秧歌,安塞腰鼓,山西民间舞,彝族的阿细跳乐等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不缺少这种韵律感。我觉得芭蕾舞剧《牡丹亭》的创作不太刻意追求这种音乐舞蹈一体的韵律感,或许追求了,但难度太大,没能较好地体现出来,所以观众对很多舞蹈段落的反映不够热烈,掌声仅仅是礼貌性的。


我认为,芭蕾舞创作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舞蹈能够与音乐互相呼应互相演绎,而不仅仅是节奏合上即可。这可从精典名作《天鹅湖》和《吉赛尔》等芭蕾舞剧中看到,我自己在没有看到这两个精典芭蕾舞剧之前,它们的一些不太主要的音乐片段听起来似一般,不像主要段落那么打动人心。看到芭蕾舞的表演后,受到那些段落精彩的芭蕾舞语汇的演绎启示,才感受到了其音乐内含的特别之美,这就是舞蹈与音乐互相演绎的作用和效果。盼望中芭能不断提升舞蹈艺术创作水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芭蕾舞。


下面是芭蕾舞剧《牡丹亭》的几个短小片段的视频,里面大部分抒情音乐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牧神午后》及其它作品中的音乐,有管乐的部分是英国作曲家《行星组曲》中的音乐




中央芭蕾舞团还将在七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在纽约州北部的萨拉托加表演艺术中心(Saratoga Performing Arts Center)演出三场芭蕾舞剧《牡丹亭》。有兴趣者可前往一睹为快。具体信息可查看萨拉托加表演艺术中心的网站:http://www.spac.org




浏览(3624) (4) 评论(2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幸福剧团 留言时间:2016-04-29 08:57:41

要是能到我们村来演出就好了,真好!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2 11:20:54
Marsfield,

一个美国大学的音乐系至少大概有4,5名教授和讲师在教作曲和相关的音乐理论,这些人同时也是作曲家,也创作音乐作品。想想看美国有多少大学,也就知道大概有多少作曲家了。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品很少能有机会登上重要舞台,大多是在地方上和学校内演演而已。这就是大把作曲家的说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和熟听古典三百首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识文认字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诗由文字组成,每人对文字都不陌生。辨音读谱则不是每人的必修课, 熟听再多的古典音乐而不懂得其构造成分,也就只能停留在感性的理解上,或许因为听多了,这种感性的认识较丰满而已,不是真正的理性分析,不足以用来说事,还是热闹而已。

抬杆不偏急上火, 有时也是能激活思维的。
回复 | 1
作者:Marsfield 留言时间:2015-07-21 20:25:41
不好意思,抬杆就此打住。

祝好。
回复 | 0
作者:Marsfield 留言时间:2015-07-21 20:19:55
不赞同你的“作曲家哪个国家都有一大把”。

只有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才有一大把的“家”。

如果看这次演出是中国人居多,我可能赞同你的看热闹的多。我们也有一句老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部分人没有作诗的天赋,但读得多了,诗的好坏是很容易辨别的。即便是贝多芬,也有被他的朋友批评指正的时候。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1 19:29:35
Marsfield,

作曲大师不多见,作曲家哪个国家都有一大把。

应该还是看热闹的居多,这跟舍不舍的花钱没关系,爱好喜欢而已。不是有句话说,有钱难买喜欢吗。爱好喜欢或许知道一些皮毛,不能全都懂。当然不排出少数爱好者有过长期的学习研究和熏陶,懂得多一些。
回复 | 1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1 18:54:18
芹泥,赞同你说的:“...中国原创的芭蕾舞(中国故事)最令人担心的大概就是音乐...”。估计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选用一些现成的西方音乐,当然无法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初衷。选用现成的音乐来创作芭蕾也是有的,不过我认为他们应该完全搞原创音乐。谢谢评论!
回复 | 0
作者:Marsfield 留言时间:2015-07-21 18:01:46
音乐是芭蕾舞的灵魂,根本。
回复 | 0
作者:Marsfield 留言时间:2015-07-21 17:38:21
"Marsfield, 俗话说看热闹和看门道,大多数人都是去看热闹的,西方观众看西方文艺表演也不例外,也是看热闹的居多,所以有各种热闹看就不错了。另外也别把作曲家看的太神圣,他们和演奏家一样,都是属于工艺型的,而不是很多人想像的如哲学家般的思想型的。"

芭蕾舞演出和流行音乐演出有质的不同。舍得花银子去看芭蕾舞的大多数人应该不会是去看热闹的。这就是为什么古典音乐,芭蕾舞,这类演出的观众总是年纪大的居多。这些观众都是会看门道的。所以应了你的“礼节性的掌声”的说法。“另外也别把作曲家看的太神圣,他们和演奏家一样,都是属于工艺型的,而不是很多人想像的如哲学家般的思想型的。” 这句话不应该是你谭岳说出来的。我觉得用dumbfounded来形容都不为过。
回复 | 0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5-07-21 16:21:13
好精彩的介绍,我一气读了两遍,里面的卓见很多,尤其喜欢里面关于舞蹈和音乐相融合是芭蕾舞最重要的因素这一段,读后非常收益。那时候八个样板戏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两个芭蕾舞剧,除了音乐(我也基本能哼出里面的大多数音乐),就是芭蕾舞的韵律很有美感,音乐和舞蹈相互激发各种的美感。

“芭蕾舞最吸引人之处在于,舞蹈语汇(即手足和身体各部位的成套动作)与其音乐节奏的高度协调一致所产生的音舞一体的韵律感,无论简单还是复杂。”

我在想,中国原创的芭蕾舞(中国故事)最令人担心的大概就是音乐。老觉得芭蕾舞的创造应该是和它的音乐同时进行的,象伴侣一样。 那些经典的芭蕾舞,让人记住的音乐似乎比芭蕾舞本身还要有名。不知道牡丹亭里的音乐是否达到那个水平。文章中说它采用了一些现成的西洋音乐,不知道是不是很match。

非常感谢谭岳君非常专业的介绍,对不起,来的有些晚,几天没上万维了。
回复 | 1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1 13:14:46
溪谷闲人,就是代表国家的总统主席什么的,也是有"活现眼"的决策和表演的。这个也就一舞蹈表演而已,和那些国家大事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图个热闹罢了。
回复 | 1
作者:溪谷闲人 留言时间:2015-07-21 11:50:08
个人现眼关系不大,代表国家出来现眼,太不要脸。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1 10:15:41
溪谷闲人,其实所有人在世都是活现眼,这不,在网上写东西的各位包括你我,就是不露面也还是逃不脱"活现眼"的。
回复 | 1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1 09:58:16
Marsfield, 俗话说看热闹和看门道,大多数人都是去看热闹的,西方观众看西方文艺表演也不例外,也是看热闹的居多,所以有各种热闹看就不错了。另外也别把作曲家看的太神圣,他们和演奏家一样,都是属于工艺型的,而不是很多人想像的如哲学家般的思想型的。
回复 | 1
作者:溪谷闲人 留言时间:2015-07-21 07:36:44
活现眼,蹂躏汤显祖。
回复 | 1
作者:Marsfield 留言时间:2015-07-21 06:45:20
谭岳介绍的好详细。对中国演艺界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看法是,至少在音乐方面,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omposer。一直想在这个话题上胡侃几句,因为懒散,没能实现。从你的介绍我大致推测,因为曲作者的能力所限,拿不出原创的合乎牡丹亭剧情的音乐作品,只好套用西方音乐应付。这样的大杂烩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还好有礼节性的掌声,没有嘘声算是客气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种硬凑出来的大杂烩一方面糟蹋了牡丹亭这个经典,另一方面是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言重之处还望见谅。
回复 | 1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0 18:06:19
长春知青,如果喜欢看舞蹈演出,去了不会后悔的。中央芭蕾舞团毕竟是国内最好的团之一。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0 18:01:01
云乡客兄说的有道理,“使用西方表演形式来演绎中国题材从来都不容易。”我也喜欢杜鸣心的那首《秋思》。谢谢评论。
回复 | 0
作者:谭岳 留言时间:2015-07-20 17:53:35
老冬儿, 我很认同你的这个想法:“...想来芭蕾舞能够表现出昆剧的典雅华丽”,之前我还真没想到。照片除了最后一张都是网上选来的。谢谢评论。
回复 | 0
作者:长春知青 留言时间:2015-07-20 17:14:42
谢谢分享,有机会一定去看现场表演。
回复 | 0
作者:云乡客 留言时间:2015-07-20 16:15:17
使用西方表演形式来演绎中国题材从来都不容易。“昆曲”独特的表演程式和音乐特征要和西方芭蕾舞音乐交响融合更为困难。

我宁愿多些杜鸣心先生的交响诗《秋思》之类的作品。
回复 | 0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5-07-20 14:15:54
《牡丹亭》是传统的昆剧节目,现在做成芭蕾舞啦。想来芭蕾舞能够表现出昆剧的典雅华丽,又有自己的特色。

谢谢谭岳介绍,照片都很美。
回复 | 1
我的名片
谭岳
注册日期: 2013-04-05
访问总量: 70,30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音乐对爱因斯坦的影响
· 早春花*除夕调*新年曲
· 流行风,古典韵
· Test
· 芭蕾舞剧《牡丹亭》观后感
· 谈谈钢琴的前世与今生
· 赞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
分类目录
【闲杂感】
· 音乐对爱因斯坦的影响
· 谈谈钢琴的前世与今生
【春之声】
· 赞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
· 听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
【照片集】
【观舞台】
· 芭蕾舞剧《牡丹亭》观后感
· 天之骄鹅: 马林斯基的《天鹅湖》
【点歌堂】
· 流行风,古典韵
· Test
· 披头士名曲“Hey Jude”的歌中之歌
· 两个披头士 一对舒伯特
【赏音苑】
· 勾魂之曲
· 听老金童玉女的灿烂琴声 谈莫扎
· 此曲只应天上有,怎知人间有夜莺
【听乐感】
· 孪生姐妹的心灵感应
· 钢琴魔指王羽佳 琴键未老殷承宗
【读文感】
· 早春花*除夕调*新年曲
· 闲聊样板戏
·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畸形与魅力
· 世界舞台与交响乐队
存档目录
2016-02-08 - 2016-02-15
2016-01-02 - 2016-01-02
2015-12-28 - 2015-12-28
2015-07-19 - 2015-07-19
2015-05-13 - 2015-05-13
2015-02-08 - 2015-02-09
2015-01-03 - 2015-01-13
2014-11-20 - 2014-11-20
2014-03-17 - 2014-03-17
2014-02-14 - 2014-02-14
2014-01-01 - 2014-01-12
2013-11-10 - 2013-11-30
2013-06-16 - 2013-06-16
2013-04-08 - 2013-04-0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