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2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主旨:道虽无形,不彰显,没有感觉对你进行直接干涉。一旦君王能守道,并与之合一,万物将自来宾服。天地也将为之效力---风调雨顺。百姓不需要强令,而物人自均。劝戒君王不要沉湎于物,只要坚定与道合一,天下人归之将如百川归大海。
道常,无名、朴。
这里讲道的三个特征:恒常不变,太始无名,不受有形事物的干扰。常,恒常不变。无名,道创造了天地万物,是第一因,除非他给他自己取名,没有人能给他下一个准确的称谓,所以无名。朴,道不被他手所造的万物影响,而使他本身的特性改变, 故朴且恒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虽小,是指道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故对一般人来讲小而不起眼。但道是天地万物的真正主宰,有形的万物是不可能像对待臣下一样对待道。因为道的绝对真理性,万物只有顺服于道而行,而且这对万物来讲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所以道在那里,百姓万物就趋向、向往那里。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侯王、君王若能守道,按道的旨意行,与道紧密合一,道所造的天地万物将自动宾服于他。当侯王,君王是道的化身的时候,他们就代表了万物的利益。包括百姓万物在内,万物将甘愿顺服。他们是顺服于道,但守道的君王已被道同化。君王活在道中,道在君王心中。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因为君王能守道,天地与之相配合---风调雨顺。百姓也从物欲中摆脱出来,不待强行命令,而是自我顺服于道,不集财富,不淫于外物。而是也趋于合道。 “天地” 与“人”并列,都是主动配合。 在道面前,天地万物都是要听道的命令的。犹太版道德经云:“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正因为万物听命于道,当君王守道才会有“无为而治”。其实是看不见的道在为。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道创造了万物人类,有形的万物被造之后,与物相交要有个限度,不可为物辖制,沉湎于物。这样才能不危殆而完成天命。 始,太始,就是道。制,创造。有名,有形的万物,也称形而下,包括人。这里告诫大家,道给了人有形的万物作礼物,但人不能因为礼物好,而忘了道,和道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不是永远在地上,还有回天国与道面对面。
始是道,犹太版道德经也这么说:“我是阿拉法, 我是俄梅嘎, 我是首先的, 我是末後的, 我是始, 我是終。”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有道君王莅临天下,天下归之,将如白川归大海。 这也是道的吸引力,只要守住道就行。道厌恶你离开你的时候,就是你丢弃一切的时候。道不偏心,近道则得,去道则失。君王明白里面的机制之后,还会骄傲吗?骄傲就是自我去道---找死。
总结:道虽无形看起来不起眼,却是万物和人的真正主宰。守住道,天下万物为你效劳。远离道,则一切都离弃你。守道要诀就是不要让被造之物蒙住了你的心。 或者说不要让世界上的,为肉体舒适愉悦的物资干扰了你跟道的关系,要考虑天上的事。君王守道,则天下为你而成就,是道答应了的事。是道对君王或任何人的应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