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主旨: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建设来说,军队处于保驾护航的辅助位置上。是以道化解无效之后的矫正与判决手段。战争也是道允许的,但不能被当作主轴。主旋律依然是以道普及大众、以道去化解人心中的欲望魔障。从而使国家民族在道的绝对真理之上得以发展、稳固、荣耀大道。 本章讲兵在一国中当处的位置---必须有,但不能崇尚。讲兵甲之后,善后方法---以丧礼处之。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虽精兵良将亦不当崇尚,其它被造之物,及道外之人也都厌恶他。所以有道的君王不会把兵当作治国法宝而高举。 物,人之外的万物。形而下的道外之人也称为物。相对于能与道沟通的道内之人而言,缺乏道的灵魂。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有道君王治国处事以道教化,是在形而上用功,也称为尚文。道外君王崇尚以军事外力开路,用形而下的力量去搞内政外交,也称尚武。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军事的作用不是建设性的,故不祥也。不是有德君王的主政的焦点。万不得已时使用,或对无道之邦的攻伐,或对无道叛乱的刑罚,一旦问题解决,复归于平静如常。 或伐或罚,都在道,也就是“真宰”的授意下执行。既不能过分,也没有骄傲自大的资格。道内的胜利方,想不恬淡都难。世人看君王为至大,道内的君王看道须仰视才能见点倪端,断无骄傲道理。除非无道看不见。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兵甲虽战胜了对方,也是在教化失败的前提下才用兵。集不忍,不得已于一身。哪里还会去美化战事?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美化崇尚战争,杀人为乐者,要么是听不见道的旨意,要么是轻视道的命令。既然如此,天下的主人---道,岂能将天下托给他管理?这样的人肯定不能得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这是讲在国家政体架构中,兵部与日常国务部当有的先后顺序。国务部为优先,兵部为辅。而且战胜之后,要像办丧事一样哀伤,反思,低调处理。 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本句强调战胜后的姿态,对战败方当哀其不幸,亦哀其不争。“泣之”的心情既是君王的态度,也代表苍天大道的态度。像一位父亲对无恶不做的儿子被执法后的心情一样。悖逆无道者让造他们的道伤心。 战胜之日亦是伤心,善后,反思之日。战胜的君王既要感谢道,也可能需要在道面前祈求赦免---仁政不到位的失职罪责。 总结,在《道德经》主要讲兵的五个篇章中,本章主讲军事在一国政治架构中的位置。即次于国务部的辅助地位。在道的框架下不得已而战,胜利后要体会道的心情:哀其不幸,哀其不争。断不可夸功与美化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