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REMEMBER的博客  
Life Impression  
https://blog.creaders.net/u/720/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REMEMBER
注册日期: 2007-03-22
访问总量: 450,51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七绝一组 春日感怀
· 七律一组 述怀
· 南乡子六阕
· 七律诗一组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Noval】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五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四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四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四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四章
· 长篇小说连载 鬼之魅 第三十四章
【Poem】
· 七绝一组 春日感怀
· 七律一组 述怀
· 南乡子六阕
· 七律诗一组
· 七律六首 除夕感怀 外一首
· 千年调两阕
· 一剪梅 五阕
· 菩萨蛮 五阕
· 七律书愤五首 步韵放翁
· 七律: 秋兴步韵八首
【Comments】
· 记录和传讲是我们的使命—《鬼之
· 鬼之魅 中卷 后记
· 松下谈诗:读稼轩《贺新郎.别茂
· 营养的误区
· 《鬼之魅 上卷》已经由美国南方
· 人妖颠倒的年代---写在长篇小说
· 中国文学发展史 后记
· 中国文学发展史(60)
· 中国诗歌发展史讲座(30)
· 中国诗歌发展史讲座(2)
【Life Impression】
· 营养的误区
· 梦萦江南-栖霞寺
· 梦萦江南---中山陵前的遐思
· 梦萦江南---南京印象,英雄的城
· 梦萦江南
· 愿天堂里不再有苦难
· 梦里依稀慈母泪
· 《狐之惑》
· 这张图片比较有趣,据说可以鉴别
· 值得一看的电影:索蜜娅的决择
存档目录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9/01/2019 - 09/30/2019
04/01/2018 - 04/30/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3/01/2011 - 03/31/2011
08/01/2010 - 08/31/2010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4/01/2008 - 04/30/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记录和传讲是我们的使命—《鬼之魅》读后感(转贴)
   


        记录和传讲是我们的使命《鬼之魅》读后感

                            程远                 

听完小说《鬼之魅》再看文字版,仍然津津有味;一群人从孟家集这个小村子走出来,翩翩跃然眼前,这些普通又鲜活的小人物,在时代背景的舞台上,他们的人生演绎似乎微不足道,可他们有喜怒哀乐,他们的思考与怒吼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几段文字,历史被揭去冰冷的面具,变得有血肉有温度。

一个村庄的历史也是民族的历史,历史不应该只充斥大人物传记;一个村庄的苦难也是民族的苦难,通过小人物的体验来反映大时代,也许更能透视清楚,已远去的时代被一下子拉近,人物不再是被刻意塑造出来的,他们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亲朋好友,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他们从我们的记忆中复活,开始讲述自己,那些遥远发黄快要失散的旧事就汇聚在这部《鬼之魅》中,我感受到这段历史寒彻肺腑中又透着冷暖人情,斗争迫害中也毁不掉灵魂的不屈,沉与浮,人与鬼,压制与渴望,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中,结构宏大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细节生动,语言也灵活有趣,极富关中地方色彩,这些都源于作者听松老师深厚扎实的生活经历及提炼功底。

故事围绕孟家集樊、孟两大姓矛盾冲突,由孟姓三猴斗败樊姓兄弟写起,引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土改运动,大幕拉开,其影响之深波及几代人命运,土改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大事,也是乡俗人情关系的大检验,对地主的处置基本由各地村民说了算。三猴作为大地主,最后没被处决,小说虽有虚构,但处处以真实为基础,这也验证了北京文化学者叶匡政对土改研究的总结:虽然有了土地、劳动、剥削这三个标准,但由于执行者颁布相关规定的滞后,各地出台的办法也大多含义抽象、模糊,使划分阶级的标准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很大差异。

土改后不久合作化运动,对土地怀有执念的樊定国不肯入社,老对手三猴来做思想工作,过去的恩怨与眼前的矛盾交汇碰撞,樊定国再刺头不好惹,也难抗时代大势,他放不下的隐忧当然也无处可诉:还是三猴说得对,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什么叫共产主义?那就是要均天下,共财富……看他们那么多人在一起干活,也着实是红火,热闹,轰轰烈烈的,还真有点像住队的王同志说的那样,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但这么多的人搅和在一起,谁能保证大家个个都卖力?难道就没有人耍奸溜滑,趁机偷懒,在里面混?

樊定国自私狭隘,又偏执刺头,这样一个被边缘化的小人物似乎活该被众人嫌弃,可他都想到了合作化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也为后面集体经济濒临崩溃埋下了隐患,作者在后文有交待:从一九五八年实行人民公社到现在,差不多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由于生产单位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而在上级的盲目指挥下进行生产,加之不断的政治运动,当时的人民公社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地步。作者带着深沉的悲悯书写小人物,让每个人物都在他笔下舒展,这不仅是部小说,也是一部村庄史,后人顺着它就能够抽丝剥茧探寻历史发生的渊源。

除樊定国,还有一个边缘人,樊明老汉的叹息也无人能懂,他死前多次梦到狐,他向老友三猴透露:你知道不,上次我梦见满地的妖狐乱窜,后来就来了四清,你说这几年叫四清把队里搞成啥样子了。这次,我梦见的妖狐比上次还多,还凶,我估摸着,这天下又不得安宁了,可能还要比四清来得更猛。此处狐仙是隐喻,但一个边缘化的农人反而比有权势的上层看得更透彻,可见那个时代常识和逻辑已经缺失到何种地步!这里的狐又引出上一部小说《狐之惑》并与之呼应。等到红色风暴来临,孟家集人全部梦见狐占领村子,这群浑浑噩噩的乡民才被异象惊醒。会意的读者能领略作者布局这部百万字小说的功底,有如将军战场指挥,草蛇灰线,绵延千里。

接下来是一系列运动各种折腾,从1965年评海瑞罢官,表面看乡亲们争论得笑话百出,实质是乡村静态发展几千年后被野蛮打破的变局开端,人人都得学习,白天干活晚上开会,只知道背日头过日月、满脑袋玉米糁子的乡亲们应接不暇,那些口号标语喊错了就是重大政治问题,可怕的后果是今人所不能想象的!

大火一点就成燎原之势,不受约束的邪恶如临风见长的怪兽,吞噬着一切真诚善良美好。学校的红色风暴横扫全公社机关单位,流血冲突是必然结果,连长幼有序的基本人伦都成了资产阶级温情,需要被彻底铲除;清风和王建国公然殴打自己的父亲,还有朱大宝的四弟竟对有恩他全家的朱老贵下手,三弟在批斗会上一脚踹翻椅子,导致受人敬爱的徐书记跌倒死亡,是什么把这些单纯的少年变成冷酷打手?问题留给读者思考。

读到这里似针扎心,作者心里一定也在滴血,声嘶力竭地痛斥逆子们显然不够,他让两个受害人见面,同病才相怜,这是最高级的安慰,他俩的倾诉成了最有力的控诉;朱大宝哭泣是隐忍憋屈后情感的释放,把读者的情绪也调动起来,跟他们一起发出质问:这都是些什么事啊?作者的运笔功力,环环相扣,丝丝入情,类似的妙笔不胜枚举。

孟志坚的造反团劣迹斑斑,围绕村里夺权和二次夺权,神棍地痞、贪财好色之徒趁机粉墨登上历史舞台,这样的角色上场,闹出动静之大、百姓遭罪之深想想就让人胆寒。老地主三猴早已看透世事,家人心痛东西被抄走,他说没镯子戴就不戴了,有什么打紧的?你不戴镯子难道就活不下去了吗?不要给我说这是你娘家的传家之物,谁能保证传家之物会世世代代都能传下去,不传了又能怎么样?这个年月,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这话何其耳熟,让人不由地想起余华的作品《活着》,还有电影《芙蓉镇》秦书田的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生存艰难已经把人的需求降到最低-只求活着。

作者对这场大悲剧的批判是真诚而犀利的,反思的深度没有局限一个村子,而是经由老红军樊老四上京把视角探进决定历史走向的最上层,看门老头对局势的判断如拨开迷雾,把表象引向纵深发展的历史沟壑中去,这也是一代知识分子反思社会、警示后人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者记录整个荒诞的发生过程,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艰难回溯,剥去锈迹斑斑的外壳,给我们展示讲解历史这部机器缺少校正和纠错功能,延续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将遭遇什么后果。

造反团恶性整人的第一个后果是打死五猴孟宪峰。在这部书中,孟宪峰是我最欣赏的人物之一,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他并不从众随流,只钟情自己热爱的土地。哥哥们有钱有势对他也没影响,他享受着种地的乐趣,他一辈子没有和人吵过嘴,旧社会和长工一起在地里干活的碎掌柜,从来也不骂长工,新社会他在农业社里干活也从不和人吵嘴,他不害人,也没有害过人,就算是在地里干活,犁地,耙田,赶车,打场,他永远都是高高地扬着鞭子,却从不抽到牲畜的身上,田野里他撒种时的身影,一把种子随着他的手,踏着节奏,扬了出去,高兴的时候,他的手还会在空中挽个花儿。

关于宪峰的描写不多,这段文字让我一读再读,能把劳动注入饱满感情和艺术之美,正是当今高度赞美的工匠品质。解放前富贵时,他有平等博爱的人文思想;解放后落魄时,良好的自律背后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在造反派面前宁折不弯,到最后也没低下挺直的身板。

  他后来被草草地埋了,此后村里再也没人想到他。为什么会没人想到他?这正是世人价值观的展现。该享受时不享受,家里为富一方,他还跟长工一样干活;该敝清时没敝清,土改划成分却把地主帽子给戴上了;该服软时不服软,批斗那么多人,就他成了阴间鬼。在村人看来,孟宪峰就是十足的软柿子倒霉蛋,是不识时务的老糊涂。因为在一个丛林法则横行的时代,不讲是非公正,唯武力、权力为王;在此法则下,必然小范围内有家暴,大范围内有武斗内乱,人人之间充斥敌意。本来我们积累的古老文明足以纠正这些,可惜都成了破四旧靶子,人性之恶被无限释放,愈演愈烈,也就难怪孟宪峰被很快遗忘,因为这样的人根本没法生存下去。

人们认为他最多是个庄稼好把式,而我看来,宪峰是个真正具有贵族精神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都坚守内心底线,仁爱四邻,有勇气有担当,他用生命作献祭狠狠打击了邪恶,造反团的嚣张正是从宪峰之死开始转折的。感谢作者提笔,让这样的精神贵族在文字中复活,不至于湮没在时间长河里。宪峰的形象让人难忘,也是对重塑和培育这种精神的呼唤。当今社会到处浮躁,能静下心专注做一件事的人少之又少。不妨设想一下宪峰生活在当代,村人都出去挣钱了,有的在流水线上奔波,有的一夜暴富忙着炫耀,又有谁会想起他呢?只有他还在田间劳碌,扶犁扬鞭的身影像电影慢镜头,定格在空旷的大地上,显得坚毅又孤独……

  宪峰的大青马也有高贵的灵魂,它与主人心性相通,自然与主人一样;作为有灵且美的生物,它的惨死,最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柔软。真诚和良知是这片土地稀缺的人格,许多人不具有的,大青马挺身而出做到了,它不能声嘶力竭地控诉,只能不吃不喝,它要用生命捍卫良知。而当宪峰被错划为地主时,又有哪个长工站出来为他说句公道话呢?这段旧事写得非常好,读完后内心被无边的沉重感弥漫,久久不散,不禁唏嘘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极端流血事件,常态化的语录操、语录岗、早请示晚汇报也把人整得团团转,老农民跳语录操丑态百出,语录岗更是闹得让行人好笑又胆颤心惊,到七十年代中期我上小学时,各地还常举办忆苦思甜活动,包括吃忆苦饭。这是一项提升无产阶级深厚感情的政治活动,形成了很多不成文的规定,必须中规中矩,不能越雷池一步。书中让孟九这个活宝登台开讲,真是绝妙至极,讲到胡天海地处,孟九忘了支书交待反正你把那最苦的事就往旧社会推,把幸福的事情就给咱新社会身上揽,这不就结了吗,他侃侃而谈:“要说什么日子最好,那就得说什么时候吃得最好,若论吃得好,也能吃得饱,那还得数给咱们村孟宪魁家干活时吃得最美……要说最苦的日子,那就是60年差点把人没饿死,粮食都让大队书记和队长那些狗日的吃了,把咱社员给死饿呢……”

这个耍奸溜滑的二流子一向被人瞧不起,不务正业落得孤家寡人一个,到后来却因为穷而喜获根红苗正的身份,他端坐主席台俯看众人,自然会产生人模人样的使命感、自豪感,于是大倒苦水,却无意中把天捅破,捂得严实的盖子被猛地揭开,剧情反转,幸福大比拼的闹剧只得草草收场。新与旧,甜与苦,透过文字渗出的真实滋味,值得读者去细细品评。

  像孟九开讲这类事还有许多,实属非正常社会的非正常滑稽,让人捧腹不已;而苏文秀的命运则由悲剧贯穿,让人不住叹息,生为弃婴幼年多难,少女时又遇两位公子爱慕纠葛,结婚后丈夫离失,思念了25年后才知他早已是无定河边骨。在她身上我看到烈士张志新的身影--不甘向倒行逆施屈服的孤傲。质本洁来还洁去,可惜两人都不得洁去,小说是现实的写照,苏文秀最后的惨死如花陷污泥,令人齿寒,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100年前清学者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三天之后,梁济在北京投水自尽,留万言遗书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世界是否一天一天在变好?这是需要汇集历史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论证的大课题,进化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天生携带进化的蓝图,可以用来建设一个美好社会。

可现实并不是直线向好,它幽微曲折,还会反复回落。1967年的苏文秀辗转难眠,这一桩桩一件件,自己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张本用曾追求过的事业,苏文,苏武曾经洒热血保卫过的国度,却到了一种人妖颠倒的地步,谁之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黑暗的窒息中,总有人抬头仰望星空,怀疑和叩问是追求真理的态度,探寻和行动是灵魂觉醒的脚步。一百多年来,知识分子对真理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从没停过,张本用、苏文秀,他们是民族的良知,世界会一天天变好是他们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前赴后继,给这个荒蛮世界留下文明的希望。今天,当我们回望他们走过的路,能否明白那句叹息天亮了,却又昏暗了?又能否给他们一个肯定的告慰天不会再暗了

孟子文这一章关于志愿军战俘的故事,可谓填补了认知空白。从小到大我们看了这么多有关志愿军的题材,战斗的惨烈,英雄的凯旋,却没从想到还有一个角落,他们就是本书所写的战俘,他们仿佛落入人生的黑洞,成了被抹去存在意义的一群。传统思想被极端偏激误导,于是他们被固化成贪生怕死的小人,耻辱如红字烙进身体。他们被要求一遍又一遍地书写交代材料,你是如何被俘的,在什么情况下被俘的,有没有向敌人投降,有没有做过损害祖国利益和人格的事,在战俘营有没有被台湾特务收买。一次又一次的审讯仿佛是在流血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又一把的盐他们为什么要给你治疗?把他们的药品和人力浪费在一个俘虏身上,由此可见,你肯定有投敌的行为。

这样的怀疑何其耳熟,革命青年张本用在延安遭遇清洗,也是怀疑他一路走得太顺了,竟然没有经历过一点挫折就到达延安。张本用找不到人证明自己清白,就跟孟子文说不清战俘营一样,命运何其相似。别人从战场回来有鲜花掌声,他落个管制分子帽子,没人拿正眼瞧他。英雄为国流血又流泪,家乡也不是避难所容不下肉身,这世界还有希望吗?拯救,必须拯救! 作品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作者也和读者一样忍不住要出手相助了。

  打人少年清风遇到孟子文,一场接近、试探、沟通的交心过程写得绝妙至极,清风殴打继父实在是惊世骇俗,但他还有救赎的希望,在满口粗话的乡亲中,他很快喜欢上另类的孟子文,就是他本性向善的表现。孟子文悉心辅导清风,讲解文化课程,传授伦理道德,这是教育的希望,是人性回归的希望,也是中国的希望。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认识到自己无知,忤逆少年终于羞愧地低下头。

清风被救赎了,他的变化给银杏一家带来了一缕清风。而被救者对施救者本人也是一种救赎。落魄孟子文,纵然历经枪林弹雨,也不过是乡民嘴里的俘虏怕死鬼,满腹经纶又能向谁讲?看无知少年对做过的荒唐事还有愧疚,如同茫茫荒野看到一株幼苗,这何尝不是他跋涉途中的意外收获?他用自己的方式,像火山爆发前的暗流,强烈而又节制地喷涌。他不是给一个孩子讲授,有时像是对自己说话,表情被呼吸唤醒,有了生命的温度和丰富的层次,指向内心的强大力量把孩子散乱的大脑牢牢吸引住;有时更像是跨越千山万水,目光聚在遥远的天际,那个身影还在等待吗?他们曾那么热烈地交流过,渴盼过,然而终抵不过时间,那双美丽的眼睛日渐远去而模糊。他以为自己忘记了,却在这一刻复活,她就清晰地站在眼前,他想起心中默念过的千言万语,思维却在无序地碰撞,转化成无声的潮润在眼眶里打转……这些人物刻画,不用豪言壮语就能打动读者,如春风化雨,也让本书产生一个又一个磁场,不停地吸引我们阅读。

《鬼之魅》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人物原形和故事发展都来自作者亲身经历的所闻所见,把那个尖锐复杂又矛盾重重的时代立体化写活了,犹如电影展现眼前。这是一部小说,而我更愿意把它当作非虚构的历史记录来读,彩霞姑娘未婚先孕的事,在极度封闭的年代确实只能这样处理,我就听说过类似的事发生。还有孟全海工作突出准备被提干,组织外调时得到的结论却很不利,这一点就是真人真事。我的伯伯当年是外科医生,工作非常出色,医院领导准备发展他入党,结果内查外调时村里写的不符合事实,不知道村干部居心何在。伯伯几次外调都通不过,结果是以普通医生干到退休。

  过往是每个人的历史,活得真实,很难;记得真实,更难。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那段历史也挺好,人穷点,但至少社会风气好,也没有贪污腐败。这就是典型的选择性过滤历史,没有客观求实的态度,没有纵横比较的方法,历史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谓社会风气好,家家夜不闭户,这不过是绝对贫困造成的相对安全感,绝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桃花源。说那时没有贪污腐化更是可笑,我小时候常听大人讲村干部的事,跟书中写的基本一样。没有亲耳听过的,敬请看看村支书的这段:孟文博除了在村上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外,权力带给他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无论办什么事,都得他点头才行。大队里开会,得先请他讲话作指示,会开完了,还得请他来总结,发号施令。他说会议什么时候结束,就得什么时候结束,只要他不说散会两个字,那么台下的人,哪怕你从早晨坐到天黑,再从天黑坐到天明,也得给他坐着……其次还有村上的招工,入伍这些事也得从他的手里过,他要不高兴,不给你盖章,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除了上面精神上和利益上的满足之外,在生活上他在孟家集又开了一个先例,在大队部盘上了锅灶,美其名曰吃加班饭,能享受加班饭的人除了在队部的干部之外,还有上面派下来工作的同志,以及像孟九这样的给大家忆苦思甜的人,而小灶上的米面油钱则由各个生产小队分摊,所以各个生产小队又多出了一项办公费的开支。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区别是基于社会经济水平高低所产生的量化多与少而已。

不能否认的是,即使在最混乱最贫困的那些年里,仍然有侥幸受益的,有安享尊荣的,他们的怀旧更多是对往昔的留恋和赞美。我们必须要指出,一个人的个体叙述或某一个团体的叙事,应该放在国家民族的时代大背景下,和集体记忆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我们必须警惕一些在其中受益的人群,将自己的幸福记忆强加在全体国民头上,变成集体书写和集体记忆。

  作家王蒙说:写写那些光怪陆离又荡气回肠的岁月。是的,书写面对的是真相,必须说出的是真相,负责的也是真相。我爱自己的父母亲,我必须说到他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必须说到从旧社会到新世纪国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论我个人背负着怎样的罪孽,怎样的羞耻与痛苦,我必须诚实和庄严地面对和说出来。我就是从自己的家中知道了历史的过渡需要人们承受的代价。感谢作者,去国千万里,仍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详实的笔墨记下这段历史。我能感受到作者胸腔里奔涌跃动的气息,因为他无比清醒,所以才这般不安;他清楚沉船过后,只有静静的海面,后来的人不会知道曾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强烈责任感让他必须写下来,为后世留存一份宝贵记录。

任何时代只有亲历的经历才是这时代真正的经历,所以这部小说及其系列显得犹为珍贵,作者满怀悲悯之心为普通百姓诉冤道苦,树碑立传,对他们心灵的揭示是本书最深刻的部分。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与理解的同时,还有责任向我们的孩子讲述真实的历史,否则他们永远不知道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什么,以为世界一直只有光明美好,并且还将一直向好。因为没有黑暗作对比,孩子们就无法懂得什么是光明,甚至将罪与罚的道路再走一遍还不自知!苦难本身并不能成就一个民族,关键在于对苦难的提炼与升华;如果连苦难都忘了,那前辈人遭受的岂不是白受了吗?

时光匆匆,比时光更匆匆的是人们的脚步,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前辈走过的路。这是一群健忘的人,无论多么惨重的伤痛,转头都会忘记。人们啊,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良知,等一等你的记忆,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过去,才能走好未来的路。狂风依然在呼啸,碎片乱飞,但我们的心中应该有所沉淀,记录和传讲就是我们新的使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投入到历史探寻中去,回忆录或口述家史,每个散落江湖的个体,都可以打造一部大时代变迁下的家国史。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的文明绵延五千年,可是如果连最近几十年的历史都弄不清楚,过去怎么发生的,现在如何展开,未来往哪里去,茫然无绪,四顾沉寂,岂不悲哉?悲哉!

                                                                                                                                     程远于2022.6.2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