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蔇逄
  壹個人的臆想呓语,或許妳偶然會聽見。
我的名片
鲁盾
注册日期: 2022-08-18
访问总量: 612,16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书讯》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散文】
· 《书讯》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 武侠小说《扶摇子》之上部《哑孩
【诗词】
· 《加拿大华裔儿童、少年诗歌征集
· 《华严寺观听宋思颐、周之理随拍
· 《甲辰年二月初八于佛光山满地可
· 《梦前集》之四
· 《观刘芳甲辰新春音乐会即兴》
· 《欢宴》
· 《偕夫人送大儿机场赴瑞士洛桑大
· 《临江仙•生辰自况》
· 《腊八》
· 《沁园春》--新年述怀 ,2016年
【杂文】
· 《论名声》
· 《满江红》的一点思辨与考证
· 《余秀华解读唐诗有赋》
· 偷“玉米”的狗熊
· 基因决定一切
· 鼠国的使者
· 论皇家一英里与十里长街送别差异
· 蠢貨,妳為什麽總是生氣……和害
· 从杨丞琳吃海鲜说起
· 也論“愚民”與“惡民”
存档目录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论皇家一英里与十里长街送别差异的潜在意义
   

九月十一日,当伊莉莎白二世的棺椁车队从巴尔默勒尔城堡缓缓开出行驶到爱丁堡有皇家一英里之称的道上时两旁来送行的民众摩肩接踵,围得水泄不通,这将是女王最后一次、最后一程经过这个地方,人们除了拿着手机在拍摄外,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欢呼、鼓掌和吹哨,阵阵讚美声随风远扬……这是一个小视频的情景,对于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的我,感觉一切很自然和理解,没有多想,就随手转发到国内的亲友群里。

没想到,第二天发现一个表妹给我留言:鼓掌吹哨欢呼是西方文化,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吧?要是在中国,大家只会默哀吧。文化差异,对待死亡不同态度。我初看一愣,没想到看似正常的景象竟引来这样的问题,而表妹是国内一所大专院校的老师,是属有知识有思想的阶层,她有这种问题,那麽低过她这一层次的大姨大婶们,更觉得不可理喻了。这麽一问,刹那间我真不知该怎麽回答,叁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当然,我知道,那是人们送给女王的最高的礼遇和最好的送别方式,可是,我又隐隐觉得,还有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裡面。赶着上班,没时间多想,就给她留言道:问得好!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写篇小文章了。这裡,便是那篇小文章。

首先,从文化层面来讲,西方对于逝者的送别方式都是欢呼、口哨和鼓掌吗?答桉很肯定:当然不是。失去亲人、朋友,同世界别的地方一样,是件悲伤的事,人们无论如何是不能、也不会无缘无故表现出那样的情绪来。如若无端为逝去一个人而欢呼、鼓掌,甚至吹哨,会让人感觉那是在疯人院才会发生的事情。就算信奉基督教等宗教的信徒,认为死亡是迴归上帝的怀抱,是一件值得庆倖的事,也不会表现出上述行为。普遍的反应是难过、哭泣、哀伤和悼念……人们在送别、告别、祭奠死者的时候,自然是怀着静默和尊敬的心情。愈亲的人,怕是还要大哭几场,在西方,想来只是嘤嘤地哭,在东方,难免不是嚎啕大哭,呼天抢地的;在祭奠的形式上,古时就不必比较了,现代东方仍盛行以鸡、鸭、鱼肉,菸酒茶水等为祭品,并烧香燃烛,焚各种纸钱、物品如傢具、电器、手錶、手机,以及飞机、游艇等等,极尽“奢华”之能事;信佛信道的,则要花钜资到寺庙、道场做法事,所谓的超度、託生,便有和尚、尼姑咩咩哞哞的唸经,便有请来的居士、婆姨哭丧,一时烟雾缭绕,钟鼓悠扬,木鱼声、唸经声阵阵,哭丧声大震(专业者,其声其情比亲友更为真切,雄壮,是谓之专业精神尔)……场面是可以想像的,价格不菲,如此几个法场下来,任是谁,生前如何罪大恶极,本该千刀万剐,下地狱的,怕是也可超度到极乐世界,转而立即託生了。除了现时超度,寺庙道场还提供前生后世的超度服务,诸如旧时长明灯之类的罢,只要交纳每年若干千的年费(姑且叫超度,或招魂费罢),即可将家族所有亡者的姓名,出生地报上,和尚道士尼姑给做几场法事(其实,那些亡魂早各找各路,做牛马鸡犬,或是继续做人去了……),但法师说,还是对生者有好处的:你若愿捨得为先人投入,自然会升官发财,大吉大利,如若这都捨不得,后果可想而知,自然不会发达发财,且是要走衰运,倒大霉的。信众多多,寺庙、道观因之财源滚滚,谁说钱只能赚活着的人?死者亦是可大发其财的,即使是几百,几千年前的亡者,名字拿来,钱也交来。西方呢,一般是正装与鲜花,到殡仪馆走完简短的程序,然后到墓地下葬,念几句“尘归尘,土归土”,寄上哀思,便算完事了。也有到教会做仪式的,却也简单,牧师为亡者祷告,家人朋友也为之祷告,吃过简单的食物,互相拥抱安慰一番,一切交还给上帝,生者亡人,各自安心。

扯远了,回到女王。怎麽英国的子民们对自己君主的逝去竟然鼓掌、欢呼,甚至吹哨呢?难不成他们是疯子?或是大逆不道,妄图造反?面对这皇家一英里,有些国人不免要想起当年十裡长街送总理的景象,街道两旁,亦是人群涌动,那可是悲伤的海洋,白花满地,哭声不绝,阴雨连绵,天昏地暗的啊,多少人肝肠欲断,泣不成声,恨不能立即随总理同去……更不用说毛的逝世了,在那一个时期,只许哭,不能笑,就算你刚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也只能用大悲大哭的方式来庆贺。别说鼓掌、欢呼和吹哨了,哪怕不小心笑出一声,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个举动,只怕是犯了滔天大罪,罪该当诛的。记得那一天,才几岁的我,刚好穿了一条红裤子在外面玩,突然被人大声叱喝、责駡,不知自己冒犯了谁,赶紧跑回家,不久,身后的大礼堂裡面,传出了熟悉的哀乐声,原来,毛薨了……那么,对于都是君主级别,均是建立“丰功伟绩,人民无限爱戴”的人物来说,怎麽反应是如此巨大,天差地别呢?中国子民对毛、周的离世悲恸不已(而且绝大部份人是发自真心的),似乎山已崩地已裂,水将断海将枯,明日,将不复来临……而英国子民对女王的辞世却发出欢呼、鼓掌和吹哨,竟毫无悲伤之情,尊敬之意吗?恰恰相反!人们给他们的女王致以的是最崇高的敬意和爱戴,因为经过70年御驾,女王用慈爱和智慧,带领着英国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她完美地谢幕,安静地离开……子民给她热烈的鼓掌来告别,知道即使没有了她,这世界明天依然继续,山不会崩,地也不会裂。

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怕是要通过文明发展的层面来分析,才能说明白。大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主要是西日耳曼民族的后裔,从五世纪罗马帝国结束,盎格鲁-撒克逊众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人征服为止,大体上涵盖了整个中世纪初期的英格兰历史;从六世纪开始建立起一系列王国,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国扩张,小国被吞,最终形成了七国鼎立时期(《权力的游戏》这部剧虽非明说是以此为背景,但起码有部份影子),其中麦西亚王国的霸权最长,达叁个世纪,而且七国先后皈依了基督教(这点很重要,文明的起源)。九世纪,维京人入侵不列颠,征服了北方诸国并建立了丹麦法区,直至878年,西撒克逊王国的阿尔佛雷德大帝在爱丁堡战役中打败了维京异教徒大军,其女埃塞尔佛莱德后来成为麦西亚人的女领主,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和战术的领袖,其弟长者爱德华在她死后(918年)从外甥女埃尔夫温手中夺取了麦西亚的王国统治权,爱德华其子埃塞尔斯坦则于公元927年攻灭诺森布里亚王国,彻底统一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国,英格兰王国成立。随后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间,王室的内斗、征战,继承人更替频繁,但皇室的权力基本不受影响。直至1215615日,《大宪章》的出现,成为对英国王室绝对权力直接挑战和削弱的转折点。

这部由坎特伯雷总教区总主教史蒂芬朗顿起草,主要针对当时的英格兰国王约翰,乃封建贵族用来对抗皇室权力,维护封建权力保障的协议。建立此协议的主因是教宗、国王约翰和封建贵族对王室权力出现分歧,《大宪章》主要意义在,要求王室放弃部份权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限制。从此,文明发展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王权开始被受限,司法程序得到重视,宗教势力成为平衡权力的力量,我觉得这是第一个“叁权分立”的雏形。1225年,《大宪章》首次成为法律,虽然第一次发佈《大宪章》只维持了数星期,但在国王约翰死后多次重新发佈,使它成为了永久的法律,亦成为了日后英国的政治秩序的基石。最初的《大宪章》有六十叁条条款,当中大部份是针对十叁世纪当时的状况而订,例如限制王室的狩猎范围等等,但,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第叁十九条,它衍生了公民人身保护的概念:【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取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公民个人的自由从此得以保障,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人身有了自由,思想才能自由,思想能自由飞扬,人的才华和潜能方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发挥!

十七世纪,《大宪章》发挥了保护私有财产的作用,1642-1688年,是英格兰议会内阁制度演化的关键时期,最后成为立法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独特的“君主议会内阁制度”,这吸引了法兰西孟德斯鸠的关注研究,1748年他匿名发表了《论法的精神》,在法兰西大革命后,演变成为现代的叁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内阁制度的理论依据。由此,一个完善的社会政治体制基本成形,并在欧洲各国(尤其是西欧)被採纳使用,因此,在欧洲才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诞生了灿若星辰的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牛顿、伽利略、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数不胜数。

“人们在一种自由的统治下,是坦率的、忠诚的、勤奋的、人道的;而在一种专制的统治下,人则是卑鄙的、欺诈的、恶劣的,不会产生天才,人也没有质疑的勇气。他们性格上的这种差异,乃是两种统治下所受教育不同的结果。”——孟德斯鸠

自由和民主的政治体制,会引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行良性循环发展,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独立的、健全的人,具有完全的、健康的人格,不受任何权贵和思想的奴役,人的自由与尊严高于一切,所以,人们有健康的身体和灵魂,从不会向一个专制独裁的体制或个人下跪,膜拜,人们有独立的思考,不会被洗脑变成愚民。国家社会则以蓬勃的生产力发展,进步,英国是第一个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前几位,完善优良的政治体制仍然发挥出重要作用,譬如,这次面对疫情,强生首相第一个提出与病毒共存,勇敢面对,带领西方世界先走出了疫情的阴影,这是体制优良的体现。了解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过程和精神,也就不难理解,人人生而平等,虽贵为女王,也只是人们心中的祖母,她的子民们鼓掌、欢呼和吹哨是致以她的最高的敬意和道别。

而中国,虽然也是经过了几千年皇权统治的不断更替,却一直是野蛮落后和血腥残忍的延续。与西方文明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明的发展缺了宗教和贵族力量的钳制,这是一个不受神眷顾的地方,这是一个不被神开化的民族,也是一不群得神护佑的子民。叁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不要说到来,连一个胚胎也没成形,任由独裁的皇权无限大的扩张,宛如一个严重跛脚的单脚怪兽,不停地狂奔了几千年,最终导致民族是一个愚昧落后、多灾多难、万劫不复的民族,人民也是没有信仰、不懂忏悔、尚未开化的人民,自然形成如柏杨所说的“酱缸文化”,像蛆虫一般生活在黑暗的粪池中。尤其在中共窃取了民国政府的政权后,更是变本加厉的实行专制的愚民政策,不断地製造苦难,从所谓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开始,大大小小的运动、斗争就未曾间断,造成将近一亿人不正常死亡,人民一直活在恐怖和悲惨的世界里,同时,毛、周把身边的“敌人兼朋友”几乎全部打倒,杀害之后,却把自己塑造成“神”;人民在受尽由他们一手造成的各种痛苦和灾难后,反而对他们感恩戴德,无限崇拜,跪倒在他们脚下,没有思想,没有自尊,有的只是无穷的奴性和愚忠,在他们四脚一蹬后,更是彷徨无助,嚎啕大哭,从未想过,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而不应是一只会下跪、哭泣的无嵴椎动物。而这种苦难和愚昧仍然在继续,因为中共的存在,因为中国文明尚处在最原始的阶段。西方曾尝试派出宗教的使者来这片土地上播种,可惜,却被这片土地上愚昧的“人民”所杀戮殆尽,香港这片弹丸之地,有幸被西方(英国)文明所燻陶、完善,更可惜在错误的历史时期,错误的历史人物,做出了错误的历史决定,现在,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又被转化成一个毒瘤。可是,值得庆倖的是,英国女王辞世的时候,无数的花束被默默地摆放在街边,广场……堆积如山,因在他们香港人心中,女王才是他们真正的君主,而不是那一头蠢笨的“猪”。

女王的葬礼将在今日隆重举行,参加的人不单止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出席的,还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皇家一英里其实不止一英里,也不止区区十里……而是万里、亿里,无法衡量,因为只要在有自由和民主的地方,女王就会被怀念和祭奠,没有嚎啕大哭的场面,除了静默、哀思,人们将用鼓掌、欢呼和吹哨的方式来送别。

人们还说,女王的辞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我想说,无论多少个时代结束,文明的发展却永远不会结束。伊莉莎白二世只是完成了她应走的路程,接下来,文明的脚步最终 会有一天将走到那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当最后一名残暴的独裁者寿终正寝的时候,那裡的人民不再无知地哭泣,而是也用鼓掌、欢呼和吹哨,甚至是载歌载舞的方式地将他送进地狱,那一刻,文明的种子才真正在那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了。

愿女王安息、保佑!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九日初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