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的一點思辨與考證
癸卯新年期間,有兩部電影在大陸被炒的沸沸揚揚,一部是《流浪地球2》,另一部是《滿江紅》。據說,從南到北,各地影院內,無論哪一部,當放映完畢,觀眾們無不是熱血沸騰,熱淚盈眶,起立鼓掌。原因不言而喻,自然是心底的所謂愛國熱情被點燃,而且是燃嗨了,燃爆了,仿彿無論地球還是宇宙,單憑著一股狂熱、衝動的愛國情,就都可以征服,顧寰宇之內,捨我其誰!個個新潮澎湃,血脈噴張,恨不得馬上有仗可打,便可請紕出戰,充當炮灰,浴血沙場,終可含笑而死,精忠報國,滿足心願了。因此,飯可不吃,疫情可放開不管,困境可假裝不見……勒緊一條條褲腰帶,但愛國電影卻是不可不看的,票房紀錄自然是有望一破再破。 我這凡夫俗子,自然也不能免俗,內心充滿好奇,這兩部賀歲片到底怎麽個好法?能讓國人如此瘋狂?可惜,我身居海外,影院還沒有放映,心急如焚。一月三十日,偶然從微信上看見有人發「不法分子」做的「槍碟」的連結,也不管品質如何,更不管是否有侵犯了版權的嫌疑(我也先愛了國再說),吃完晚飯,便急不可耐地一人躲在昏暗的地下室,一睹為快,一探究竟。 先是《流浪地球2》。一開始,就是大場面。可是畫面全是荒涼恐怖的場景,灰濛濛、陰暗暗的,雖知是地球的危機和末日時代,可總不至於整日暗無天日了吧?感覺倒是更像大陸各大城市霧霾的真實寫照。然後是一個操著北方方言口音的男子和吳京故弄玄虛的對白,吳京與女主角無厘頭的浪漫愛情表白……中間還穿插著一些國際大場面,故意營造一些好萊塢大片的感覺,有地道的英文,也有國人跟老外說中文,老外跟國人說英文,怎的好一通亂了得!比如美國紐約的聯合政府。就想不明白,那時中國既然如此強大了,世界霸主了,聯合政府為何不設在北京?各國代表為何不擯棄英文只講中文?)。其實,科技發展到那個時代,人體植入一塊芯片或一個小裝置,互相以任何一種語言來交流已不成問題,何必整得仿如「雞鴨同籠」? 更要命的是,為了炫耀高科技製作,整個畫面充斥著大量的、紛繁的,雜亂無章的背景,不到二十分鐘,我已被擁擠的畫面和嘈雜的聲響搞得頭暈腦脹,興趣索然,太賣弄,太做作了!無法卒看。 馬上轉到《滿江紅》。其實,作為一位詩詞愛好者,我對這部由被譽為“中國化妝師”的張藝謀大導演(注意,片中的男主名字也叫張大)執導的作品更感興趣。因為,岳飛的這首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詞——《滿江紅》(怒發衝冠)牽涉到一個話題,便是百多年來的一樁懸而未決的公案——詞是真,是偽?我很想知道電影是怎麽詮釋這個問題的。 故事很簡單,岳飛被害後,以張大為首的幾個小人物費盡心思設計做局,甚至不惜一一慷慨赴死,目的就是刺殺秦檜,或向皇上舉證他與金人勾結的陰謀,為岳飛報仇雪恨。最後,重擔落在被人稱為走狗的張大的三舅孫均身上,他在緊急關頭,用匕首頂著秦檜,逼秦檜(故事裡是替身)說出岳元帥遇害臨終在獄中寫在牆上的遺言,假奸臣秦檜聲嘶力竭,頗帶感情大聲念誦,並讓大宋三軍一起複述的,便是這首《滿江紅》。故事情節編的也算是緊湊、緊張且小有趣,完全是張大導以往的風格,令得我幾番欲罷而不能,終於看完了,還有幾許小感動,不得不佩服,覺得編劇編得還是蠻絕的。同時,亦啞然失笑,因為,我知道,岳武穆在獄中臨刑前並不曾寫《滿江紅》,三軍複述一節更是扯淡,絕無可能之事。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語言學家余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卷二三《岳武穆遺文》條下,提出兩條論據:第一,岳飛之孫岳珂編纂的《金佗粹編》中的《岳王家集》並沒有收錄《滿江紅》,且宋、元時期皆不見任何記載; 第二,這首詞最早見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階所編的《岳武穆遺文》,是據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入的。詞埋沒了數百年突然在明代中葉出現,所以余嘉錫認定這是明人偽作。1962年9月16日,詞學大家夏承燾在《浙江日報》刊文《岳飛<滿江紅>詞考辯》,指出疑點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這一句,他認為,岳飛伐金曾直搗黃龍府,黃龍府在如今的吉林省境內,而賀蘭山位於甘肅省河套之西,南宋時該地區屬於西夏,而非金國。後學者錢鍾書等也撰文同意《滿江紅》為偽作,並非出自岳飛之手。 而持肯定態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他認為《滿江紅》未被《金陀粹編》收錄,不能作為它是偽作的決定性證據,並舉例,南宋人趙與時編寫的《賓退錄》中記載了岳飛的《題青泥市蕭寺壁》,這一首也沒有收錄: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周汝昌、唐圭璋等名家也都為《滿江紅》詞的真偽寫過辯文。 但是,百年來,爭論一直不休。 回到電影裡面最高潮的情節,如果這首詞真的被宋三軍群情激奮地複述過,早就流傳於大江南北了,因為任由再怎麽殺戮封口,也無法將三軍殺完,怎會隔了三百多年才忽然出現?那麽,這首詞真的是偽作嗎?誰又有那麽大的能耐,有如此壯烈的情懷,代岳飛寫出這篇千古名篇?有句話是,“岳飛就是《滿江紅》,《滿江紅》就是岳飛”,是說如沒有岳飛的經歷和才情,別說寫,就是連想到用這首詞牌的念頭,恐怕都歸於零。這樣,這樁公案就坐實了,岳飛既沒寫,後人又寫不出,那麽,這首詞到底是怎麽來的? 直到1983年,在浙江江山發現了一部祝氏家族的家譜——《須江郎峰祝氏世譜》,隨著它的面世,也算寫詩填詞的我認為,這樁百年公案,這個撲簌的謎團算是終於解開了。 在《須江郎峰祝氏族譜》其卷十四《詩詞歌賦》中,發現了一首岳飛於紹興三年(1133年)贈祝允哲大制參的《滿江紅》,以及祝允哲所作的一首和詞。岳飛所作詞如下: 怒發衝冠,想當日,身親行列。實能是,南征北戰,軍聲激烈。 百里山河歸掌握,一統士卒搗巢穴。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勵臣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 本欲飢餐胡虜肉,常懷渴飲匈奴血。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鬱結。 祝允哲的和詞: 仗爾雄威,鼓勁氣,震驚胡羯。披金甲,鷹揚虎奮,耿忠炳節。 五國城中迎二帝,雁門關外捉金兀,恨我生,手無縛雞力,徒勞說。 傷往事,心難歇; 念異日,情應竭。握神矛,闖入賀蘭山窟。 萬世功名歸河漢,半世心志付雲月。望將軍,掃蕩登金閪,朝天闕。 那麽,先弄清楚誰是祝允哲?他是岳飛的同僚,為北宋元符三年(1100)進士,1126年督理江廣糧餉,提督荊襄軍務。1127年,受命屯兵西寧,曾與岳飛共同抗金。1141年,岳飛下獄時,祝允哲更向宋高宗趙構上奏《乞保良將疏》,以全家70口性命作為擔保,希望朝廷放岳飛出獄,並讓他領兵抗金,因而被貶為潮州推官。途經富陽時,祝允哲獲悉岳飛遇害消息,當場昏厥。數天后,即因悲傷過度逝世,並葬於富陽。這樣肝膽相照的朋友,是為知己! 他們寫《滿江紅》這首唱和詞的時間,是在岳飛被害九年之前。 分析詞可看出,其時,岳飛主導的,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戰爭剛告一段落,卻受到各種強大的阻力、阻礙,似無法繼續。因此,他第一句便是著名的「怒發衝冠」,義憤填膺! 繼而想自己當日身先士卒,南征北戰,雖然“百里山河歸掌握”,接下來便是“一統士卒搗巢穴”的時候了,卻眼看著功虧一簣!岳飛於是發出“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勵臣節。“的感慨和壯志豪情,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樣的疑問和急迫心情,無法預知,所以只能幻想著”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的那一天。注意,岳飛原詞寫的不是“賀蘭山”,倒是祝允哲和詞中有“闖入賀蘭山窟”的提法,目的是“五國城中迎二帝,雁門關外捉金兀”,句中“賀蘭山”指的是河北西路磁州的賀蘭山,位於宋金邊界。岳的原結詞是“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鬱結”,祝的是“望將軍,掃蕩登金閪,朝天闕”,兩人的詞句都很好反映了他們當時的心情。 可是,這兩首唱和之作只是他們私人之間的往來,岳飛寄出後想來自己並未留底稿,是以岳霖、岳珂等後人無從知曉。但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前後,祝家的這兩首詞定是被人看見,且所見之人還不是平凡之輩。依據夏承燾先生推測,完整的《滿江紅》是王越一輩有文學修養的將帥,或是邊防幕府裡的文士偽作,但夏先生卻不知有岳飛這首原詞。我認為,是王越這些人發現岳原詞,後又進行潤色、修改而成。王越(1426-1499),進士及第,頗具詩才,而且,只在他統領軍隊之時,才有爭奪賀蘭山的事實,所以很自然借用了祝的這三字,並將“窟”改為“缺”,實在是妙。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更是王越等人給岳飛壯烈戎馬生涯作的總結。他們(用他們,因實在不知是誰。)修改後,仍冠以岳飛的名字,這很自然,因詞的總體結構本就是岳飛本人所寫,岳大元帥後人仰慕尚且不及,修改詞作又何敢署名?應這麽說,這首流傳於世、傑出的《滿江紅》,是岳飛、祝允哲和明朝的將士們共同完成的傑作,不存在什麽真偽之爭,世上萬物,自有其來龍去脈。 最後想說的是,那些看完電影便狗血上頭的,從而產生各種行為乖張的人們,比如誇張朗誦,篡改詞句,去杭州岳飛墓前踢秦檜像,同時大叫“還我河山”的……你們可以休矣!任何朝代發生的戰事,均有主戰派和主和派,是戰是和,都得審時度勢。但殺死岳飛的,不是秦檜,而是皇朝這個體制,是宋高宗趙構,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愚昧的思想,那才是罪魁禍首,你們應詛咒和鞭撻的是這種體制和它的代表者。岳飛和秦檜,忠奸之分,其實不好妄下定論,但岳母刺下的四個字“盡忠報國”,這裡的“國”,更應是指報代表國家的“人民”,而不是報代表獨裁的“君王”。 老實說,《滿江紅》我自己就背不全,所以這篇文章就不引用了。 2023.02.02
轉載自蒙特利爾《華僑新報》第1674期(未刪改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