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在洗碗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我让儿子去接电话。只听他童声童气地说“Hello,阿姨好,我是XX(儿子的名字),妈妈在洗碗,请等一下…”, 然后就把电话筒递给我对我说“Mummy,有个阿姨要跟你讲话”。 事后朋友见了我直夸我儿子有规矩懂礼貌。但我知道如果我父亲在世,他一定还是会说我对儿子管教不严,因为我那快九岁了的儿子,虽然基本上能够做到彬彬有礼,但就是不能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很多我成长起来养成的规矩就是不能在他身上养成。我真的是有很强的挫败感。 我爸爸妈妈家里的规矩比起许多家庭来讲应该不算是太多,不外乎是礼貌,和一些衣食住行的“行”与“不行”。许多的规矩在现今和在这个不同的国度已经不是很重要甚至不是很适当了。 礼貌当然是第一。从小我们就知道,见了人是一定要打招呼的。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一定要去“见过 ”的,而不可以悄悄地在客人面前”溜进溜出”或者躲起来,如果客人来的时候我们恰巧在其他的房间,而客人没有指明要见我们,那我们就可以静静地呆在房间中直到客人离去。如果客人在的时候我们碰巧要去别的房间,或者出门,路过客厅,那是一定要去问候的。当然如果客房的门是关着的,那就没事了。平日里出门的时候必须跟长辈们讲要去哪里。当然最多的时候是 “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 回家的时候必须打招呼。绝对不可以悄悄地走了,偷偷地溜进家门。早上起来第一次见到长辈的时候一定要问好,晚上睡前也要问晚安。另外长辈讲话的时候要认真地聆听,不允许插话,长辈问话也要毕恭毕敬地回答不可以不理不睬。对长辈和比自己年长的不可以直呼其名,必须用称呼,比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等。我是家里最小的,所以我在家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叫过任何家里人的大名。 吃饭时的规矩比较多,比方说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大人没动筷子之前小孩子是不可以先动筷子的。夹菜的时候,不可以用筷子在菜碗中挑挑拣拣,只能夹碗里靠近自己那边的菜,夹了菜要在自己的饭碗上停一下再送入口中,而不是从菜碗里夹了菜直接送到口中。不可以在同一个菜碗连续不停地夹菜。就是说从一个盘子里夹了菜之后,下次要去别的盘子里去夹菜,换着菜吃,不可以因为一个菜好吃就不停地吃不管别人。如果另一个人在夹菜,不可以越过另一个人的手臂去夹另一个碗里的菜,要等这个人夹完了菜之后再去夹。不管有多么饿,在饭桌上都不可以狼吞虎咽。当然吃饭,喝汤都不许出任何声音的。吃饭时也不可以大声说话。吃饭吃菜盛多少吃多少,不可以剩。米饭和菜汤都不可以掉的满桌都是。吃完了要和还在饭桌上的人说“我吃好了”才可以离开,不可以抹抹嘴就溜走了。还有一点就是吃饭的时候 一只手(通常是右手)在桌子上夹菜吃菜,另一只手要托着饭碗(或盘子),而不可以一只手在桌上,另一只手在桌下。也不可以把碗端起来放在膝盖上吃。 其他的规矩包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总的来讲就是要沉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乎所以,不可以给人以轻浮,吊儿郎当,贼头贼脑和没见过世面的感觉。站的时候挺胸收腹,和人谈话时要看着对方。坐得时候也要挺直腰板,不可以翘着二郎腿不停地晃悠。到见到从前没见过的事情和东西不可以大惊小怪。可以赞美,感叹,就是不可以忘形。 规矩是一种教养,是无形的。它不是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没有它,人一样可以丰衣足食,吃得香睡得着。但它却体现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的时候它甚至会成为决定某个事件成败的关键,比方说应试某个职位,或者谈某个生意。规矩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是一种习惯,不是可以通过三两天的集训就可以做到的。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改正一个习惯要比养成一个习惯要难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