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讀書時,常有新來的同學是隨家庭遷移從北方來,而他們基本上在半年內,就一個學期,就能講比較流利的廣州話。那時中共還沒有特別強令學校里只准說滿大人。另外那時香港的粵語流行曲如日中天,北方同學比本地同學更狂熱唱。因為粵語有9個音,若歌詞填得合乎旋律,讀歌詞就等於唱歌,唱歌就等於讀歌詞。 另外,北方同學都有同感,用廣州話鬧人特別爽,因為粵語的發音比滿大人更容易中氣十足發大聲。 所謂“港式粵語”,其實就是廣州西關的粵語。我在廣州生活30年,在十歲左右時,就能基本聽出說廣州話的人是西關的,或河南的(珠江河以南),或河北的。香港自被大英帝國統治而成為自由港後,原來作為一個小漁村,能去做生意的華人自然是來自已經成熟的和最大的商埠廣州了。“港式粵語”自然就是西關粵語了。 古漢語的語音和習慣口語應該早就失傳了。廣州話(廣府話的主體)只是保留了古漢語的很多語音和習慣口語,有多少比例真是天知道了。能夠比較的是,讀唐詩宋詞,用廣州話讀容易押韻和合平仄,用滿大人讀則更多不合。希望有真正的專家能往這方面研究: 1. 有幾多的唐詩宋詞用廣州話讀是押韻和合平仄。 2. 有幾多的唐詩宋詞用滿大人讀是押韻和合平仄。 這就對廣州話保留了古漢語多少語音和習慣口語有個粗略的估計。 嶺南自古被中原認為是南蠻之地,儘管廣州自秦漢已經成商埠。作為文化相對落後弱勢的地區,對先進強勢的中原文化的吸收會比較充分,特別中原文化是通過移民定居的中原人士言傳身教。 唐朝時廣東出了禪宗六祖慧能。其父是中原被貶嶺南的官員。慧能不識字,卻繼承衣缽把禪宗發揚光大。這多多少少是當時的中原文化與原生的嶺南文化的結合。多點了解禪宗,就可以多理解口語,文字,語音,文化和智慧之間的關係和互動。多點了解禪宗,就可以明白多點蒙元之前的中華文化以及嶺南文化,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文化,就可以明白多點香港人,就可以明白多點香港百年來特別2019年發生的種種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