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张石的博客  
张石,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著有学术著作《庄子与现代主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等。  
https://blog.creaders.net/u/42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在解放军中度过青春的日本少女(图文) 2010-10-20 23:30:29

 


  2004年4月初,山梨县中富町、早川町组合立饭富病院护士部长、看护科长小木曾博子对我说,她在这个月就退休了,将从山梨县搬到千叶县的的女儿家生活。

  我和小木曾博子相识,是在两年前,那时我去山梨县早川町采访,在饭富医院里见到了小木曾博子,由於她熟悉我必须采访的人物,我就和她攀谈了起来。

  她个子不高,但显得很干练,还有些威严。一听说我是中国人,她就用流利的普通话和我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在15岁时就在中国参加了八路军。我说:“那您是中国的老干部?”她说:“当然”。她还告诉我:“我去北京的时候,有的青年男女在公园里行为不雅观,我就把他们叫了过去,批评他们。”说这话时,她的表情严肃,还真有中国老干部的风采。

  我早就想写她的故事,而现在正值她走下工作岗位,走完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时写有关她的故事,也算对她波澜万丈的人生的一个小小的纪念。

  一、奔赴中国东北,带著少女的梦

  1931年1月10日,小木曾博子出生在日本岐阜县惠那郡上村的一个农民的家里,她是这个家庭中的第四个女儿。

  在她出生时,本是有名的武士的祖父家道中落,她的伯父战死,家里还有病人,资产渐渐被用尽,土地也因为借债而被抵押了出去。兄弟们从本家中四散而去,小木曾博子的父亲元吉也身无一文地从家里出来,靠种地和农闲时打零工生活。

  小木曾对记者说:当时日本正在发动战争,把农民的粮食都强行徵收了,剩下的粮食仅够吃3、4个月,然后从政府那里拿一点“ 配给”粮食,一家人也就吃个半饱。

  小木曾从6岁开始,就和祖父、父亲一起去田间劳动,还帮妈妈干各种家务。

  1945年3月,博子14岁,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寻常高等小学毕业,当时她很想继续升学,将来当一名教师,但是从当时她家里的经济条件来看,很难满足她的要求,她只有黯然神伤。

  有一天,她的班主任对她说:“从你家里的经济条件来看,你继续升学是有困难的,怎么样?为了国家,去满洲吧!在满洲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上学,回家和你父母好好谈一谈。”

  回家和父母谈起去满洲的事,她的父亲似乎很支持她,对她说:“ 我们家里没有男孩子,不能为国出力,你去了会使我们家在村子里很有面子,同时你自己也能继续学习。去吧!”爸爸赞成,但是母亲听说她这么小就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工作,很不放心,但是在父亲的热烈支持下,她终於在1945年4月20日从下关港乘船奔赴中国东北。

  二、鞍山制铁病院

  博子她们所乘的船到釜山港后,她们又乘上前往苏家屯的列车,然后换南满铁路的火车,第二天中午到达了鞍山。率领博子和其他30多名穷苦女孩子的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这个女人命令博子她们全都乘上马车,到达目标是鞍山制铁病院。博子来中国的理想本是上学校学习,一听说是去鞍山病院,她有些急了,对那个女人说:“我是被分配到人事课的,是要去学校学习的。”而那个女子用非常强硬的态度说:“你们都得去病院里当护士,这就是为国尽忠。”

  博子觉得自己被骗了,希望和理想都化作了泡影。她非常悲伤,大病了一场,几乎死去。后来她奇迹般地战胜了死神,开始在鞍山制铁病院半天工作,半天学习的生活。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越过国境参战,一百万大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把横行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打了个七零八落。这时有许多苏联伤兵和病号住进行鞍山制铁病院,博子她们开始为他们服务。

  苏联军队最后离开中国的期限是在1945年12月,在这之前,他们有计划地把他们占领的地区交到解放军手里。1945年10月,解放军进驻了鞍山制铁病院。鞍山制铁病院里原有护士500余名,加上其他的职员,共2000多名职员,但是由於战乱,仅有30余名尚留在病院里。

  博子在中国举目无亲,只好留在了病院。当时八路军中有一位女性,大家都叫她沈所长,她经常和博子一起用汉字笔谈交流,博子觉得她对人非常亲切,虽然是个军官,但是一点架子也没有。从认识了她以后,博子开始觉得八路军是一支很好的队伍,和日本军队是完全不同的。

  1945年12月,国共内战开始,驻进鞍山制铁病院的八路军部队也要转移了。一天午后,沈所长把和八路军一起工作了几个月的30多名日本人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国民党现在已经开始向东北地区进攻了,也要打到鞍山来,我们部队也马上要转移了。我们和大家都是一起工作到今天的夥伴,今后怎么办,我给大家提两个方案,希望大家务必认真考虑一下。一个是参加我们的部队,向东转移;一个是留在这里,等事态平静下来后再回日本,究竟选择哪条道路,请大家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

  当时博子想道:“八路军一点都不傲慢,对我这样的小姑娘也是平等对待,从来没看见过互相殴打和打架的现象,每个月的工资也都按时发给。我听说毛泽东和朱德都是了不起的人,在他们的领导下,许多贫苦人都得救了。我是穷人的女儿,受过很多苦,将来再怎么苦,我也能忍受。我跟八路军一起走。”

  於是她第一个举起手说:“我和部队一起走”。由於她的带头,当场就有20多名日本姑娘参加了八路军。

  三、一名异国少女战士的生活

  1946年1月10日,是博子15岁的生日,而在1月11日,她穿上了草绿色的军装,成为一名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和她一起入伍的有20名日本护士和两名医生。

  在博子入伍的第二天,部队就开始移动,先到达本溪湖,然后又和敌人迂回作战,经过火连寨、大粟子、小市等地。博子被分配到九旅卫生所,后来九旅卫生所和部队其它的医疗机关合并,合并成第三后方医院。1946年10月,到达了临江市。

  前线正在进行著激烈的战斗,随著部队到达临江,博子她们也开始了繁忙的医疗活动。病院里的伤病员马上就满员了,而东北民主联军不停地和敌人周旋,不断进行战略转移,随著军队的转移,战场在不断地变化,临江也有可能成为战场。医院决定向东转移。医护人员们马上开始将伤病员转移。

  每天晚上,博子她们都用担架将伤病员运往北朝鲜的后方医院,这对於女性来说,是重体力劳动,同时时间上也很紧迫,因为在临江成为战场之前,无论如何也要把伤员送到安全场所。博子她们夜以继日,用担架往返运送伤病员。

  在医院将要转移的前一天,突然前线部队来电,要求派三名护士奔赴前线。杨院长把护士们集中在一起,把前线的要求告诉了大家,并说:“我希望大家自愿申请。”护士们都默默地低下了头,互相面面相觑,谁愿意上危险的前线去呢?博子这时站了起来说:“我去!”

  在她的带领下,日本护士羽生、阿久根也相继报名,院长命令她们立即出发,她们匆忙地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和来迎接她们的战士一起走了。

  这样,博子一直在枪林弹雨的前线,与部队转战南北,打四平、攻锦州的战场上,都有她忙碌而勇敢的身影。然后她又随部队转战南下,从天津、北京,一直到武汉、衡阳、长沙、岳阳。她所在的部队后来也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120师野战医院。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她正在广西战场做手术,听到这个消息,博子和大家一起跳跃著欢呼起来。

  由於博子的勤奋与勇敢,使她在战场上共获得6枚军功章。

  

  朝鲜战争爆发后,博子原准备和部队一起奔起前线,但是到了丹东以后,由於她是日本人,就没有去朝鲜,而是留在了丹东。

  1950年,部队里的日本医护人员全部奔赴河南省信阳县,那里有一座中南军区的疗养院。博子她们到那里不仅从事医护工作,还搞文化娱乐活动。她在武汉的舞蹈队培训3个月后回到医院,她自已作曲并参加演出的舞蹈获得部队后勤部医疗部门的冠军。

  1952年,部队保送博子入北大到政治经济系学习唯物辩证法,经过4年的学习后毕业。

  1957年4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在那里做护士长。

  四、回国后的冷遇

  

  1958年8日,博子从中国回到了日本歧阜县的家中。当时日本和中国还没有恢复国交,警察方面怕她成为革命家,因此经常跟踪她。她无论到哪里,离开后警察马上会跟过来,向同她接触过的人询问:她刚才说了些什么?

  博子对记者说:我刚回来的时候,就有6名警察一起来到我的家中,他们问我:“中国对你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中国人没有欺侮你吗?那里有没有吃的?”听了他们的话我很生气,我对他们说:“ 中国人都是非常亲切,非常善良的人,不像你们想象得那样,你们出去吧。”

  当时左邻右舍都受警察的影响,说这里是坏人的家。我妈妈当时对我说:“ 你走吧,每天警察都到这里来,我们的日子很难过。”我当时真悲哀,想回到中国去,那里有那么多的朋友,那里的人都对我那么好。后来我去了岛根县,警察还是经常来打扰我。我又去了大阪,周围的人对我都冷眼相看,只有朝鲜总联的人对我非常亲切,还经常照顾我。

  不仅我被欺侮,连我的儿子也经常遭到欺侮,他在中国出生,我和爱人工作忙,他一直在中国的幼儿园里住长托,学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因此被同学们欺侮,连头都打破了。我找到他们校长让他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我对他们说: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是人,大家都要互相友爱。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欺侮我的孩子了。

  后来博子一直在山梨县饭富病院做部长、看护科长,4月份她已正式退休,回忆起在中国作为一名八路军、解放军的少女战士转战南北那段经历,她总是说:“ 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

  


 

浏览(9497) (0)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qingcheng 留言时间:2010-10-22 18:04:14
哈哈哈,好文章!

我成了张老兄的粉丝了,,,,,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虎猫
注册日期: 2010-09-04
访问总量: 446,95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日本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 为什么说东京奥运会百分之百按时
· 日本接种疫苗日近60万 全国清零
· 为何日本上皇接种了疫苗 天皇还
· 美国和日本:接种新冠疫苗后死亡
· 为什么日本人非常忌讳“落井下石”
· 孙穗芳在东京含泪会见孙中山日本
分类目录
【评论】
· 为什么说东京奥运会百分之百按时
· 日本接种疫苗日近60万 全国清零
· 为何日本上皇接种了疫苗 天皇还
· 美国和日本:接种新冠疫苗后死亡
· 《孫中山與大月薰》在港出版披露
· 石原慎太郎是毛泽东的粉丝
· 尹尹红:水与回归的彩色记忆
· 开拓团石碑争论体现中日生死观异
· 寒山诗在日本为什么唱遍古今
· 一个中国人有关日本史的立体揭秘
【转载】
【诗歌】
· 河边的猫
· 蓝鸟
· ◎对话
· 叶子
· 鸟鸣
· 说梦
· ◎展翅
· 过去
· ◎鱼的梦
· 鹦鹉​
【小说】
· 冷暖指触
【报道】
· 孙穗芳在东京含泪会见孙中山日本
· 揭秘:孫中山與他的日本妻兒(圖
· 揭秘:孫中山與他的日本妻兒(
· 穿军服去靖国未必是“军国主义者”
· 揭秘:孫中山與他的日本妻兒(圖
· 中日:不该忘怀的是那些感动(图文
· 中日陷入“钓鱼岛无解方程”
· 什么是文化的源泉?
· 石原“购岛说”把中日推入困境
· 中国留学生获和服世界大会冠军(
【散文】
· 日本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 为什么日本人非常忌讳“落井下石”
· 什么是文化的源泉?
· 日本TPP:圆粒与长粒大米的困惑
· “大明成化年制”日本瓷器
· 泣露之美
· 震区感动∶瑟缩中的温暖微笑
· 日本的寒山寺
· 改变日本人生活的福建和尚
· 中日苔藓文化
存档目录
2021-06-02 - 2021-06-14
2021-05-29 - 2021-05-31
2016-07-13 - 2016-07-13
2016-06-19 - 2016-06-19
2016-05-01 - 2016-05-12
2016-04-26 - 2016-04-29
2013-09-01 - 2013-09-01
2013-08-12 - 2013-08-16
2012-12-04 - 2012-12-04
2012-08-22 - 2012-08-22
2012-07-16 - 2012-07-17
2012-04-18 - 2012-04-27
2012-01-04 - 2012-01-22
2011-08-04 - 2011-08-07
2011-07-04 - 2011-07-04
2011-06-11 - 2011-06-11
2011-04-07 - 2011-04-07
2011-03-01 - 2011-03-23
2011-02-13 - 2011-02-26
2011-01-02 - 2011-01-16
2010-12-02 - 2010-12-29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1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