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的源泉?有的人说是劳动,有的人说是语言,而我认为文化的源泉是自然,也就是非文化的旷野性。我们不仅一切维系生存的食料、燃料、衣物原料都来源于自然,而且我们的所有文化,都离不开自然提供的材料,甚至我们的一切思想的和学问,最初都来源于对自然的认识。 但是自然这个文化的源泉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加以说明。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表达:“宇宙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 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创造能量,从来没有人创造过能量,也永远不会有人能创造。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是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告诉我们,每当我们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比如我们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我们却再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做同样的功了。根据熵的定律,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的任何秩序,都必须以周围环境里的更大的混乱为代价。 这正像我们用煤取暖,我们点著了炉子,热气就迷漫在整个房间里,煤做了功,但是我们不可能把迷漫在房间里的热气收集起来再一次为我们取暖,我们永远地失去了一块属于宇宙总能量中的一块煤。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人类也就不可能持续永远增长的现行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因为我们的文化(包括物质威化和精神文化)越发展,被我们侵占的文化的源泉--非文化的旷野性就越狭窄,当我们的文化和非文化的自然“等身大”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就再也不能发展,甚至难以维持,这正像我们的电脑,当整个记忆系统被我们所作成的文字和图像塞得满满的时候,电脑也就不再工作了,将不能再做任何功了。 因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能无限地发展下去,它需要不断地把被自身无限侵占的非文化的旷野性退还给自然,只有为文化提供源泉的非文化的旷野性远远大于文化时,文化的发展和运作才能游刃有余。 而非文化的旷野性不像我们的电脑,可以不断地扩容,正像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告诉我们的那样:文化的源泉自然没有再利用的可逆性,而当人类走到了与产生文化的源泉□□非文化的旷野性“等身大”的时候,也就是文化乃至人类的灭亡之时。 人类应该走的道路不应该是不断发展,勇往直前,而应该走一个圆形的循环之路,文化的发展应该有高潮也有低谷,没有低谷的时候人类应该把握自己,用自己的智能制造低谷,如主动地实行退工还农(与工业化比较起来,农业化是一种低熵文化),退耕还林。 圣雄甘地说过:自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绰绰有余,但是不能满足人们的奢侈。 现在发达国家的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奢侈文化,当自然给予我们的基本欲望都满足后,发达国家的文化就开始为人类制造新的欲望,挑逗人们不是为了需求,而是为了时髦让欲望不断升级,以达成“永远发展下去”的模式。 但是有限的自然不断提醒我们:非文化的旷野性的有限性规定了文化发展的有限性,如果人类执迷不悟地直线型地发展下去,文化的源泉就会枯竭,我们人类文化这台巨大的电脑就会永远“停机”,而且不会出现一个SE让它重新转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