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四月到十二月期间,日军【一号作战】在河南、湖南和广西展开。日军以41万人的兵力于2400公里的战线上发起攻击,37天横扫中国38座城市,击败国军第一、四、五、八、九战区十六个军。除在长沙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抵抗之外,日军几乎是【横扫千军如卷席】。受够了国民党政府压榨的老百姓在河南灾区,甚至袭击国军部队,欢迎日军占领。国民革命军的一溃千里,引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的哗然。美国出于对美国远东战略利益和对美军在华的安全(特别是飞行员被击落后降落在敌后共产党游击区)的考量,1944年6月23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受罗斯福委派作为特使到重庆同蒋介石会谈,他强调需要采取一切措施来结束对日战争和拯救美国士兵的生命,指出美国空袭日本与南满工业区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以及在华北地区进行空战的飞机随时可能被击落,需要中共控制区的军民营救飞行员,美军也亟须得到华北和华中的准确军事情报与气象情报,而派遣美军观察组去延安是军事需要,同政治问题无关。
其实,早在1943年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卡特·文森特、小约翰·佩顿·戴维斯和约翰·斯图尔特·瑟维斯(中文名谢伟思)就向史迪威将军建议请美国政府派美军观察组去延安,并深入华北敌后,直接为美空军利用中国基地对日作战和美军未来在中国沿海地区登陆收集第一手情报,同时探讨美国直接武装中共部队抗日的可能性。这完全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想试探使用更有效、更有能力政治势力达到抗击、拖住日军,为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服务的目的。这和美国后来武装塔利班、武装萨达姆·侯赛因、武装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道理相似。但是,蒋介石害怕中共强大之后,会成为其后患,对此坚决反对。1944年2月,罗斯福致函蒋介石,建议派美军观察组去陕西、山西等地。但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进一步反映了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的利益冲突。 面对华莱士的要求和【一号作战】中国战局的惨状,蒋介石此时不得不让步,最后同意美方要求,批准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建立,同意该观察组直接受驻华美军司令部领导,同意戴维德·包瑞德上校任组长。 美军观察组人员来自陆军、海军、美国战略情报局、驻华美军司令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军观察组的第一批九人: 组长包瑞德上校,曾长期在中国担任武官,熟悉中国情况,汉语水平颇高,当时是中、缅、印战区的情报官员。 约翰·谢伟思(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二秘、中缅印战区司令部政治顾问) 梅尔文·卡斯伯格少校(美陆军医务部队) 雷·克罗姆莱少校(美陆军航空兵部队) 约翰·高林上尉(美陆军步兵部队) 查尔斯·斯特尔上尉(美陆军航空兵部队) 保罗·多姆克上尉(美陆军通讯兵部队) 亨利·惠特塞中尉(美陆军步兵和空地救援组) 安东·雷米尼(美陆军通讯兵部队) 第二批观察组人员于8月7日飞抵延安: 雷蒙德·卢登(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司令部顾问) 雷金纳尔德·福斯中校(美陆军航空兵部队) 威尔伯·彼得金少校(美陆军步兵部队和战略情报局,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传世) 查尔斯·多尔少校(美陆军航空兵部队) 布鲁克·多兰上尉(美陆军步兵部队) 赫伯特·希契上尉(美海军) 路易斯·琼斯中尉(美陆军航空兵部队) 瓦尔特·格雷斯中尉(美陆军通讯兵部队) 乔治·中村军士(四级技师) 此后,美方陆续到观察组常驻或执行临时任务的还有约翰·戴维斯、有吉辛治上士(美籍日裔,负责对日情报工作并与在延安的日本反战人员联络)以及二百多名美军军官。美方称之为:迪克西使团。
使团的任务,除了与中共接触,也要从政治与军事上分析中共,决定与中共联系是否有利于美国。美国国务院的中国通谢伟思负责政治分析,美国陆军的包瑞德上校负责军事分析。他们的报告认为,中共在战时与战后可能是个有用的盟友,延安的气氛比国统区更有活力,也比较不腐化。 使团受到毛、朱、周及在延安的共产党高层的热情招待。接着,他们派出小组到晋绥、晋察冀根据地亲身体验八路军对日作战的情况,其中惠特塞中尉在太行山区遭遇日军战斗阵亡。 中共部队在各抗日根据地营救坠机的美国飞行员达一百二十多名。其中一些在华北获救的美国飞行员被八路军护送数千公里经延安转回后方。 从被解密的迪克西使团报告来看,美国观察组的报告向美国政府建议武装和训练中共军队(包括空中和地面武装)。这个报告对国民党政府的评价之差,希望可以启发万维网上一些朋友对【中流砥柱】论的反思。他们认为国民党的贪腐使得中国军队毫无战力,美国的援助打了水漂,这使得美国人想找更想和日本人作战、更廉洁、更有群众基础而严重缺乏武器和装备的中国共产党人合作,寻求更有效的不同方案,把日军死死拖住在中国的土地上。下面是报告之一的译文: 主题: 关于美国对中共军队军事援助的可取性研究
致: 美国驻中缅印部队司令官, 美国军队已经与中国共产主义者的武装力量展开了合作。到目前为止我方在合作中均处于被动——中共的情报来源提供的窃听信息以及对美军飞行员的救援。这些初步合作所产生的显著成功应该使更主动的(合作)措施纳入我们的考虑。 这种主动的合作应当以提供中共急缺的基本军用物资为开端,辅以以有效使用这些物资为目的的必要培训。由于中国的战局已经进入晚期,这种合作应该做好计划,以实现共产党与空军及其他陆军力量的战术协同。 应当承认,支援共产党部队的实际困难很大。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但是启动这种合作的决策却会涉及军事和政治策略方面的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来自国民党的强烈且顽固的反对。我们必须确定,援助共产党所能带来的合理的预期收益是否能够超出那些克服困难或无视国民党所带来的代价。 对于这一问题的决策,我建议,应基于以下考量。 A. 政治 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情况已经足够熟悉了,也充分体验了与国民党的合作,因此可以说国民党如同它表面上一样,是虚弱、无能且不合作的。 政治盲目且完全自私的国民党领袖所担心的唯一问题是他们摇摇欲坠的权力。由于缺乏民望且没有勇气采取必要改革来重获民望,国民党知道它的可悲的、毫无士气的壮丁部队无法在战斗中抵抗日本人。在其当前的短浅目光看来,那些军队以及国民党希望我们将提供的装备才是它权力的根基。由于缺乏任何有效的经济政策,国民党正在使这个国家迅速滑向经济崩溃。国民党害怕这一过程会被任何,无论是我们的还是它自己的,在中国的大型军事行动所加速。 因此,国民党害怕,也试图避免任何大型军事行动对其资源的进一步损耗。它希望能够有人在中国之外替它赢得这场战争。 它非常害怕美国将军事行动大规模地扩展到中国境内,仅次于害怕苏联介入。 而中共所考虑的问题则恰恰相反。这场战争给予了他们一个成长并极大提升影响力的机会。通过使人们确信这是他们自己的战争、它们必须要参战,中共获得了切实的民众支持,并动员了华北很大一部分人口。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给予了共产党一个机会,让他们获得了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权力。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共产党意识到,如果它在赢得这场战争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其国内国际地位都会得到极大的加强。即使不是因为其他理想主义或爱国主义的原因,以上的理由也足以使中共非常想要战斗。 基于这一背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把我们的支持和援助局限于国民党将不可能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有力的、全心全意的盟友。 (b) 相反,这将鼓励国民党当前的不民主倾向。尽管这也许能延长国民党岌岌可危的政权,但是只要国民党拒绝改革,我们就会怀疑它能否长久推延那不可避免的内部危机。美国的支援甚至将鼓励那些充满法西斯思维的领袖挑起内战,而这一点对中国,对该地区战后和平,对美国在这里和平的利益都是一场灾难, (c) 对国共两党无差别的援助,将会使至少一支部队变得作战得力,那就是非常热衷于战斗的共产党。 (d) 这种无差别的援助,还将在中国产生一种建设性的影响。国民党将不仅将被迫来争夺我们的支持,也将不得不去争夺中国人民的支持。我们因此可能可以刺激国民党进行改革。 (e) 最后,我们给予共产党的支援将几乎肯定地使国民党无法发动内战。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太可能会促使一场宣扬共产主义的内战发生。他们的政策是反内战的。他们从我方想要获得的武器(与国民党想要获得的武器形成鲜明对比)是简单轻便型的,而不是重型进攻性武器。而且,如果我们的政策能够促使国民党实现进步,内战也就是不必要的了。 总结:如果国民党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民主且真诚、急切地想要尽快击败日本人——那么我们提议要给予中共至少成比例的援助时,他们就不应该反对。不过分地说,国民党反对的强度能够有效反映我们援助共产党究竟有多高的价值。 B. 军事 尽管我们在实际战区尚未完成现场观察,但对于共产党的了解已经足以获得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也与我们从共产党获得合作的结果一致。但是,比其他都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共产党从战争之初白手起家到现在已经在华中、华北的广大区域不但维持了而且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与此同时,他们在华中和华北还持续地牵制了大量的日军。 (a) 共产党在长江以北日军交通线沿线而且极为接近交通线的位置保持着战略据点。显示这些地点的地图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共产党提供的这一情况与他们所提供情报的范围以及对美军飞行员的援救行动非常吻合。从这些地点出发,他们可以到达各主要城市并切断铁路。由于我们对中国海的控制日趋完全,这些交通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比方说,如果我们在华东登陆或汉口受到攻击,这些交通线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将是生死攸关的。 (b) 共产党武装有能力进行运动战、游击战,他们对这种作战富有经验,而且他们有足够的士气和决心来执行此类行动。 (c) 他们在我们所关心的区域中拥有长期、大规模进行游击战所必需的广泛的民众支持。这种广泛的支持带给他们极大的有用(由于自愿且受过部分训练)的人力储备。 (d) 他们的物质需求是简单而且不过分的。给予他们少量支持,就将获得很大收益。他们意识到他们不能够,而且作战地形和行动也不允许,使用重型复杂的现代装备。 (e) 向共产党提供一定量的物资将不仅仅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比方说使他们能够摧毁炮楼,或者在一定时间里守住桥梁以确保破坏工作完成),而且可以使他们像他们过去做的一样,通过缴获日本人的装备来获得更多的物资。他们在日占区所处的区域及他们使用的战术使得他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f) 提供给共产党的物资数量尽管不多,也可以在扰乱交通、破坏工业和物资以及杀伤日本人方面比空军使用同等数量的物资要更为有效。空中轰炸不仅浪费而且效果很差。由于华北与我们可用的基地之间的距离,它还需要大量消耗汽油、维护物资和其他装备。通过,比方说,大量沿铁路周边地区的协同的游击队攻势,可以更好地实现摧毁日本铁路、让其无法运行的目标。如果共产党拥有足够的补给而使他们的作战更为得力,不仅是铁路沿线的日本守军,整个占领区的日本守军都不得不增兵。在这些行动造成的日本人装备上的损失和花销将远高于单独的空袭。 (g) 利用共产党武装在日军大后方进行游击战和破交战将使空军力量能够集中到其他任务上。比如,在登陆之前一段时间,共产党军队可以被给与足够的物资并进行相关的训练。那么整装待发的共产党就可以代替空军对满洲至长江流域的交通线进行攻击和扰乱。因而,当登陆即将开始以及完成之后,空军就可以完全投入到直接火力支援之中。 结论:从所有这些政治和军事因素的考量出发,我认为,应当将美国军事援助扩展至中国共产党军队。 约翰 S. 瑟维斯 批准发送:戴维 D. 巴列特上校, 参谋团 后记:1945年6月,迪克西使团的成员谢伟思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以通共间谍嫌疑逮捕。两个月后,美国国务院听证会宣布谢伟思无罪。1950年代初麦卡锡主义猖獗时,谢伟思又受到迫害,被开除出国务院。但是,谢伟思不服控告,不停地抗辩。美国最高法院终于判谢伟思无罪,又回到国务院任职。1963年,谢伟思在五十三岁的时候决定提前退休,去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工作。 冷战初期,包瑞德也被美国政府中亲中国国民党的人谴责,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包瑞德升准将被否决。 至于为什么叫【迪克西】,一种说法是因为使团成员大部分来自美国南方的迪克西州;另一种说法是鉴于延安是反叛者的地区,而迪克西则是美国邦联反叛者的根据地,故用迪克西来代表反叛者的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