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念成鸿浩之后,用一封公开信的方式道歉,可是无论怎么看这封信,都看不出林校有什么歉意。信中林校一会说自己是【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出来的,一会强调【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是贫困、是偏远、是40多年前的文革造成他不会念【鹄】字。 林校长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能会引起90后00后的同情,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文革,对文革的了解是从那些小说、电影、电视剧里来的,是脸谱化了的。事实其实不完全是像林校长所说的那样。我本人经历了文革,尽管当时还小,但是知道当时学校复课以后还是讲过【农民起义版】的中国历史的。毛选里也清清楚楚写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实林校根本不必苦读毛选,在当时【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中,没有比农民起义更革命的题材了,戴敦邦先生的文革连环画就可以解决林校的问题(注:1972年出版。图片不能保证一定是原版) 陈胜的【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乃是陈胜的名言。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反而不容易使很多人了解这些古代【造反派】名言。正是由于文革才使得这些可以当【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老祖宗的警句广为流传。有的网友也指出:当时不止一个省市的中学语文课本也有《陈涉世家》一文。林校长55年出生,当时应该是在上初中,是个teenager 的样子,说文革使您不会念此字,是不是有点儿牵强?
其实,念错个字也没什么了不起,大家不是天天拿【宽衣】开玩笑吗?也没看见习近平拿文革出来搪塞大家呀?关键是林校这样出来凿巴,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反而越描越黑,显得自己小家子气,毫无承担,听上去像儿子自己没考好试,怨老师没教好,怨课本没讲清楚,怨同学捣乱,怨铅笔、橡皮不好使,怨他妈早饭做的不好。。。 从另一个角度看,假如林校长自己来写稿子,一定不会找一个自己不知道怎么发音的字来开自己的玩笑;即使校长公务繁忙,来不及自己写稿,秘书写好,至少拿来看上那么一眼,读上一读,也就发现这个字和自己【素陌平生】,北大这么多大学问的人的地方,找个人问问,就不会出笑话了。再不然林校长可以让自己的秘书把一些生冷、怪癖的字注上拼音,林校长不会因为文革,连拼音都不会吧?何况林校学拼音的时候,还是文革之前,要怨只能像万维一些人那样怨共产党把蒋介石打跑了。。。呵呵呵
可惜,看来林校既没有自己写,也没有事先读过此稿,是拿起来就念,碰到不认识的字,还要装认识,想蒙混过去,才搞出笑话。要怨文革还真不如怨自己不认真,偷懒,自己官僚主义严重比较更靠谱。但是,那样的话,不就要林校自己负责任了吗?还是【架空】、【文革】、【体制】这些词更廉价、更方便、更让林校显得无辜。。。再者说,前面比林校大的多的领导人们不也是这样搪塞大家的吗?? 客观的讲,林校长是个杰出的化学专家,不能要求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个咱懂。他大概可以当教授、当院士、拿诺贝尔奖。。。。但是我看他当校长不合适,不是因为他念错了字,不是因为他文学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他的言不由衷的道歉,是因为他出了错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社会、推给时代这样的做法不厚道,是因为他不敢或者不愿意担当。校长不一定非要是教授,但是他要有文化,他要敢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