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望断乡路的博客  
記錄所思所想  
网络日志正文
《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一) 序言 2024-03-23 08:22:37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

作者:吕乃克 

序言

  说到高句丽,我们必须厘清高句丽名称和古往今来历史地理区域演变以及现代朝鲜、韩国的关联,为了简单明了,这里以《维基百科》的解释为准。

 

《维基百科》关于朝鲜、扶馀、高句丽和高丽名称的由来的解释

  朝鲜(谚文:조선)或(谚文:)可以指文化上的朝鲜,包括地理上的朝鲜半岛,也包括朝鲜的主体民族、即朝鲜民族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在公元前200年的《尚书大传》中提到朝鲜的意思为“朝日鲜明”。1392年,高丽고려)被李成桂推翻,明太祖朱元璋选定了朝鲜为其号。1401年,明惠帝册封朝鲜太宗为朝鲜国王。1896年,朝鲜高宗宣布朝鲜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使用“朝鲜”一名,设立朝鲜总督府。在上海建立的流亡政府名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1948年,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大韩民国;北方政权也建国,国号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为朝鲜,大韩民国则简称为韩国。(《维基百科》)

以下内容选自《地理与历史杂谈 》2024-08-07 

原文网址:https://kknews.cc/n/glnqaxy.html

一、历史背景

朝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其起源和发展充满了神话传说与史实交织的复杂性。主流历史观点认为,朝鲜的早期历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古朝鲜时期、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以及朝鲜王朝时期。

1.古朝鲜时期

古朝鲜的建立,据传说是由神话人物檀君完成的。在《三国遗事》等古籍中,檀君被描绘为天帝之子桓雄与熊女结合所生的后代,他教导民众耕织渔猎,从而被推举为朝鲜王国的第一代君主。尽管这一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朝鲜人民对于自身历史的追溯和认同。

除了檀君建国的传说外,还有周武王赐箕子朝鲜国和汉初燕王大将卫满篡位夺朝鲜国等历史记载。这些历史事件为朝鲜的早期历史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层次和复杂性。

2.三国时期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主要政权,史称「三国时期」。这三个政权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共同塑造了朝鲜半岛的历史格局。

3.统一新罗时期

公元688年,新罗实现了对半岛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朝鲜王朝。新罗的统一不仅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状态,也为朝鲜半岛带来了长达一千年的相对和平时期。在这一时期,朝鲜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4.朝鲜王朝时期

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建立了朝鲜王朝。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达到了空前的富强,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在这一时期,朝鲜不仅与明朝等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还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推动了朝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二、名称由来

「朝鲜」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文献记载。最早关于「朝鲜」的记载出现在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其中提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这表明在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朝鲜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于世。

然而,「朝鲜」一词的确切含义和由来却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朝鲜」象征著「朝日鲜明」的意思,寓意著国家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朝鲜」是由箕子朝鲜国或卫满朝鲜国等早期政权名称演变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时期,李成桂在建立朝鲜王朝后向明朝递交国书时,曾呈上「朝鲜」和「和宁」两个国名供朱元璋选择。朱元璋最终圈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朝鲜的国名,并下旨称赞其「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这一决定不仅确立了「朝鲜」作为国名的地位,也反映了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友好往来。

三、成立时间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194899日。这一历史时刻标志著朝鲜半岛在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分裂状态后终于实现了独立和统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从日本统治下独立出来。然而由于美苏两国的介入和干预,朝鲜半岛被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治实体。19489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北半部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古朝鲜时期以及随后的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和朝鲜王朝时期等多个重要阶段。而「朝鲜」这一国名的由来则与多个历史时期和文献记载密切相关。最终,在194899日这一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为朝鲜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扶馀国古国名,亦作夫馀凫臾fú yú,由中国东北地区扶馀语母语的古老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中原华夏族群将他们视为东夷之一,扶馀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馀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前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扶馀国是汉朝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馀国行政区划隶属玄菟郡献帝时,其王求改属辽东郡[1]。传说历代扶馀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

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馀人是今天韩国人的先民之一。部分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馀、高句丽可能是日本人的起源。(《维基百科》)

 

  「高句丽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高)句骊蛮夷。”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汉武帝卫满朝鲜后,以高句丽人之地设县并以其族名命名县名。《汉书·地理志》亦记载玄菟郡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构成。公元前37年,夫馀王子朱蒙在卒本川(今浑江流域,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吉林省通化市境内)建卒本扶馀。由于卒本扶馀位于前汉设高句丽县辖地,而扶馀和高句丽属同族,中文典籍开始将高句丽作为国号使用,简称“句丽”。

  “高丽一词最早则见于东汉李巡注《尔雅》: “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骊、四曰满饰、五曰凫臾、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中国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的统治者开始冠以“高丽王”的称号,并且逐渐以高丽作为正式国号,且中国中原政权应高句丽统治者的请求改以高丽作为高句丽的正式简称。高句丽灭亡后,渤海国向日本交流的介绍称呼和新罗末年弓裔建立的后高句丽的初期国号均称高丽。918年,王建推翻弓裔复改国号为高丽。两国的使用均体现了东北亚地区高句丽的深远影响,自此“高丽”长期成为朝鲜半岛的历史地理名称。宋代高丽王朝奉上高丽与高句丽继承关系的“高丽世次”,中国各朝代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维基百科》)

相传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就有古朝鲜人生活在中国东北中部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39年,中国东北地区就由扶馀(凫臾)人建立了第一个有史可考的政权——扶馀国(史称北扶馀)。此后又衍生出现了高句丽、沃沮、东濊( huì)等地方的不同民族部落政权。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卒本扶馀王子朱蒙脱离扶馀南下卒本川建立高句丽政权,高句丽之名称源于当时朱蒙建立政权的所在地属于汉四郡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即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之所以称高句丽县是因为此地是高句丽人聚居而得县名。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汉武帝卫满朝鲜后,以高句丽人之地设县并以其族名命名县名。

  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于饮食,而好修宫室。东夷相传以为夫馀别种,故言语法则多同。

  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后汉书.东夷传》)

汉四郡地图_副本.jpg

汉武帝天汉年间辽东辽西及汉四郡示意图

天汉(前100年-前97年)是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汉朝使用天汉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辛巳年)

二年 前99年壬午年)

三年 前98年癸未年)

四年 前97年甲申年)

  高句丽政权建立后迅速扩张吞并了当时的扶馀、沃沮、东濊和汉四郡,全盛时期形成了地跨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南部,西至辽河中下游两岸,南及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的国家政权。


375px-高句丽鼎盛时期的版图.jpg

高句丽政权全盛时期疆域图

  

从中国战国时期的燕国一直到隋唐王朝,中原政权与高句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因为秦汉以后的中央政权对地处东北的边疆地区的统治力相对薄弱,无力干预东北地区各个民族部落之间的相互征伐兼并。东晋至南北朝期间高句丽又逐渐蚕食吞并了西汉在公元前108年征服卫满朝鲜后设立的乐浪、玄菟、真番及临屯四郡。

当然,上述叙事承袭了中国正统中原王朝的角度去看待远东长白山脉及松辽平原地区的历史演变。如果从当时当地的民族意识以及当下朝鲜半岛民族和世界史的角度去考察当地的历史,叙事方式则有所不同。

关于国家民族疆域变迁的理解

高句丽的存在是历史事实,它是一个曾经有七百年历史的国家政权,这是不容否认的。无论是远东还是其它地区,到底归属哪个国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首先应该是属于当时当地的人民所有,是当地人民的家园。我们评价历史的依据是古籍记载和对遗存实物的证据加以认定,而不是依据现实政治利益的需要下结论,这是评判历史问题的正确原则。

朝鲜半岛的民族始终认为东北的长白山一带以及辽东半岛是朝鲜民族的源起之地,承载了高丽民族的根魂与图腾。
  中国和韩朝方面对高句丽历史态度的背后都是出于对领土归属的解释权,中国强调的是历史上征服东北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领土主权,高丽民族更喜欢回顾他们在这里建立七百年独立政权的历史时光,双方都以己方疆域最大的历史时期为声索依据。正因为存在这些争议和潜在的领土纠纷,中国政府才抢先将位于中国境内的桓仁五女山(纥升骨城)和集安(国内城)及将军坟、好太王大奠碑申请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举动的言外之意在于对外界,首先是对朝鲜半岛强调古代高句丽政权属于中国中原王朝治下的边疆少数民族的藩属政权,而非主权独立的国家政权。这自然引起了韩国政府的抗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对待境内其它高句丽遗址所表现出来的的重视程度却是差强人意,除立文物标志碑之外几乎就是任其自生自灭,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更别奢望必要的修复工作。中国政府担心将来朝鲜半岛再次统一后会向中国提出正式的领土声索,毕竟目前的领土问题还停留在民间和学术界的讨论,但朝韩官方从未否定问题的存在。
        正是出于这种担忧,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其实并不乐见这些能够证明高句丽当年确实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遗迹,这从中国政府在对待现存高句丽遗址的态度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人们要尊重历史并理解历史与现实的纽带,但也要承认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代替不了今天的现实。

  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一个地方在某个时期属于哪个国家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后人没必要根据己方的现实利益需要加以曲解和误导大众。现代人应该既要尊重历史,也要尊重现实,当然,民族情感也要充分考虑,这就需要尊重当地人民的现实意愿。
  所谓尊重当地人民的现实意愿其实是要参照周边民族国家的发展状态,人民需要和平自由和繁荣的家园,所以周边哪个国家具备这样的条件,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与生活,就会对周边国家的人民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吸引力。目前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宁愿接受中国政府的统治也没有人愿意接受暴虐的、单一民族的朝鲜北方政权的统治。但如果大韩民国统一了朝鲜半岛,而中国仍然是现在的社会制度,则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朝鲜人一定希望他们的家园归属韩国。

     现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等等带有特定倾向性的意识形态严重干扰了历史研究领域的客观性和科学态度,这个问题在中韩中朝,中蒙之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令东北亚的历史研究很难取得共识。
        我认为檀君只是神话演绎,是后世高句丽政权为了凝聚国家民族意识的政治需要而有意杜撰的图腾传说,但缺乏科学有力的证据。相比之下被韩朝方面刻意模糊和否定的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却是有史籍记载可考,即使记载不够准确详实,至少是史籍上有据可查,总比缺少史籍依据的檀君有更高的可信度。而韩朝方面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却极力否定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的历史真实性,以极不严肃的历史学术态度和非常不自信的文化心态去表达他们的民族“自信”。这种任意篡改历史的行为就显得滑稽可笑。

历史叙事一旦与现实政治需要相关联就会失去它的客观真实性,就会陷入公婆各说其理的无限争论之中。

冷战之后维持朝鲜半岛分裂局面的唯一力量来自中俄两国,俄罗斯的目的在于维持二战后的势力范围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则是担心统一的朝鲜半岛不仅会使中国现政权的地缘政治失去战略缓冲地带,大大降低中国在半岛事务上的话语权;还将与统一后的韩国政府在历史和领土归属问题等多方面陷入无休止的纠纷之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暴虐的北朝鲜金家王朝能够在中国的卵翼下持续存在的原因,现今的中国政府认为只有维持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才能使中国保持在该地区的利益最大化。

能否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对待与本民族、本国家相关联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和国家是不是自信,能否获得外界尊重的重要参照。那些根据自身需要任意篡改历史的行为只能自取其辱,徒增笑柄。

 

高句丽山城的历史

高句丽存在的七百多年时间里,与周边部落政权相互征伐不断,尤其是后期面对隋唐两朝的大规模征讨,构筑了许多用于军事防御的城累,因为这些城累大多建于山顶险峻之处。故史学界对这些城池一概称之为山城。

  公元前37年,夫馀王子朱蒙出逃至卒本川建卒本夫馀。当时朱蒙选择现今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顶建纥升骨城作为自己的都城。由于卒本夫馀位于西设置的高句丽县(大致现今辽宁省新宾县)辖地,而夫馀和高句丽属同族,故中文典籍开始将高句丽作为国号使用,简称句丽

据此大致可以断定纥升骨城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高句丽山城遗址。

时间到了6世纪末和7世纪初,高句丽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内有王位争夺和权臣干政,外有北面的契丹袭扰,南面新罗百济的联合攻击,而且从隋朝开始一直到被唐朝彻底征服,高句丽连年战事不断。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只要国力足够强大,他们就不会放任边疆地区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唐太宗李世民曾对臣下说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馀力,平荡妖寇耳。然恐于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

  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是韩文正式诞生的标志,也是高丽民族自我文化意识完全形成的标志。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有相应的文化特点。当然,多一种语言文字就多了一道社会沟通的障碍,也会显现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民族语言的诞生是民族文化特点和一些民族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所以我们很难评价民族语言产生的利弊。

太宗在位前期很长时间里,唐朝与高句丽大致维持著友好的关系。但太宗对高句丽没有放弃征服策略。太宗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双方都清楚两国最终不免一战。高句丽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句丽长城,从夫余城(今吉林省四平市以西)至渤海,长千馀里,用时十六年修成。

 

  《三国史》,是高丽宰相金富高丽仁宗之命所编纂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

  汉武帝之后的历代统治者均把辽东地区视为中国的传统领土。只因五胡乱华,高句丽才趁乱兴起,窃据辽东(含朝鲜半岛北部)。但高句丽也基本上没有独立而是俯首称臣。而自汉至唐的各王朝,只要国力允许,也绝对不允许其独立于中国之外。所以,统一了南方的隋朝,剩下的同一目标当然就是辽东了。黄门侍郎裴矩上奏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隋书·裴矩传》)

  唐初大臣温彦博进言:“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旧唐书·温大雅传》)。

  唐太宗也认为:“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馀力,平荡妖寇耳。然恐于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其言中的“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无疑反映着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点,不但中方的史料,就连朝鲜人自己写的《三国史记》都明确记载了的事实:“三月,帝(即唐太宗)至定州,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句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唯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馀力以取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宝藏王》)

  所以,东征高句丽,是为了完成方隅大定、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最后一项使命。

参见王样《<三国史记>记载:辽东本中国》发布于 2022-04-24 10:25


高句丽疆域图.png

高句丽疆域图(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唐朝疆域(简)_副本.png

唐初疆域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五世纪好太王与长寿王统治时期,高句丽的发展达到全盛,疆域扩充到今天辽宁省辽河两岸至吉林省西部东部及南部鸭绿江图门江沿岸,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对位于南部的新罗百济在空间上构成了压制性的态势。    

  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高句丽的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原王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管理,隋炀帝三度用兵征伐高句丽皆以失败而告终,讨伐高句丽也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唐太宗初定天下以后曾说:辽东(泛指辽河以东的东北地区)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表达了欲收复辽东的战略意志。为此从公元644年开始,唐朝以渊盖苏文“弑其君(弑杀荣留王)而专国政(摄政傀儡高宝藏为高句丽王)诚不可忍。”,为由发动了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虽然取得很多胜利,但唐太宗终其一生也没能消灭高句丽,可见高句丽的强悍。直到唐高宗李治分别于公元660-662年和666-668年进行了第二和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才财彻底消灭高句丽,建立安东都护府管治东北地区事务。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非常重视对军事要塞城堡城墙的建筑。高句丽在不断发展扩充疆域的过程中,伴随着无数次与周边部落和中原王朝大大小小的战争,在其存在的七百多年历史中在今天辽宁吉林两省和朝鲜半岛北部兴建了众多军事城堡,后世称之为“高句丽山城”。和平时期,高句丽人建筑了从事农商活动的村镇,他们还在村镇附近地势险要的山上构筑用于战备的“山城”。一旦有战事,亦农亦兵的高句丽人就转移到山城迎战敌军,这就是高句丽人的“双城”模式。

鉴于许多高句丽山城遗迹没有被有效的维护,作者大约在2005年春天开始对散布在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山城遗迹进行拍摄照片,以防未来这些遗迹遭受人为和自然界更多的破坏而被后世大众遗忘。


浏览(1751)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望断乡路
注册日期: 2019-05-09
访问总量: 148,78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面向2028总统大选的国民党大陆政
· 再谈台湾的统独话题
· 寄望国民党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九
· 《古代高句丽山城遗迹图集》(八
· 《关东地名考》节录:世界上最小
· 《关东地名考》节录:鞍山
分类目录
【轉載鏈接】
· 网络段子集锦(四)
· 网络段子集锦(三)
· 网络段子集锦(二)
· 网络段子集锦(一)
【世事雜文】
· 再谈台湾的统独话题
· 寄望国民党
· 网络段子集锦(二)
· 無德司機
【往事閒聊】
· 故乡,祖上也曾扩过……
· 回顾“占领华尔街”运动——影集与我
· 沈阳二三厂的变迁
· 一个红二代的人生
【短視頻】
· 老鷹吃小貓
· 狗狗看见了鹿
【旅途相冊】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九
· 《古代高句丽山城遗迹图集》(八
· 《关东地名考》节录:世界上最小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
· 回顾“占领华尔街”运动——影集与我
· 张作霖的墓地和元帅林
【小說故事】
· 林伯和他的小女友
· 他乡寻梦(六)
· 他乡寻梦(五)
· 他乡寻梦(四)
· 他乡寻梦(三)
· 他乡寻梦(二)
· 他乡寻梦(一)
【民俗風物】
· 《关东地名考》节录:世界上最小
· 《关东地名考》节录:鞍山
· 《关东地名考》节录:盖州的“盖”
【史地風物】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九
· 《古代高句丽山城遗迹图集》(八
· 《关东地名考》节录:世界上最小
· 《关东地名考》节录:鞍山
· 《关东地名考》节录:盖州的“盖”
· 《关东地名考》节录:牛庄与营口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
· 张作霖的墓地和元帅林
· 《古代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
【國際觀感】
· 闲聊以哈战争
【談天說地】
· 面向2028总统大选的国民党大陆政
· 再谈台湾的统独话题
· 寄望国民党
· 《关东地名考》节录:鞍山
· 《关东地名考》节录:盖州的“盖”
· 《关东地名考》节录:牛庄与营口
· 网络段子集锦(四)
· 台湾问题杂谈
· 中国的国号与国旗
· 故乡,祖上也曾扩过……
【台海問題】
· 面向2028总统大选的国民党大陆政
· 再谈台湾的统独话题
· 寄望国民党
· 台湾问题杂谈
· 中国的国号与国旗
· 台海两岸使用同一个国号将如何?
· 台灣人選擇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 中華民國的國號是維持台海兩岸穩
· 当前台海两岸统独情势分析
· 2024-05-20:最后一次军演
存档目录
2024-10-04 - 2024-10-04
2024-08-01 - 2024-08-19
2024-07-31 - 2024-07-31
2024-06-12 - 2024-06-29
2024-05-02 - 2024-05-23
2024-04-01 - 2024-04-29
2024-03-18 - 2024-03-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