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Creaders.net)网友庞太来稿: 按民间习俗,今日是父亲的七七功徳圆满日。远在他乡的我用一束鲜花和一段文字,忆父亲的人生历程和我们的一世缘,寄托哀思。 小时候全托在奶奶家,仅有星期天短暂的与父母在一起。爸爸会带我去公园,爬爬山,过过桥,看看动物,然后吃吃喝喝,重三叠四周复一周,虽无新意,但绝无腻味之感,而且时有意外收获象糖果、洋娃娃、或小玩具、让我心花怒放。烈日炎炎的盛夏,偶尔也会带到河里嬉水,那时没有塑料游泳圈,只敢趴在爸爸的背上下水,紧紧抱住他的脖子,惊魂四望,随他游动的节奏,体验喜中有乐,怕中有趣的嬉水快感。与爸爸在一起的童年时光快乐而甜蜜。在那精神和物匮乏的年代,我父母也像现在的父母一样,积极创造机会拓宽孩子的视野。记得有一次专程带我去拜访相识的大提琴手,亲眼目睹和触碰大提琴时的肢体动作和兴奋表情至今历历在目。文革开始,大提琴叔叔下放农村。父母因家庭成份受到冲击,家里漂亮西式家具虽是生活用品,却被赋予资产阶级的标签,必须销毁,无奈之下亲手用锤子将其变成废物,以顺应时代要求,确保政治正确。 上学后爸爸也会过问和抽查学习。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学前二天,他手抄了一份乘法九九表给我,要求熟记于心和倒背如流。也许有了这个死记烂背的铺垫,没想到后来学起成除法不觉难,倒一直误认数学比语文易学。提起语文我和他笑话一箩筐,父女俩都属“读望天书”型,他竞然会将“恼羞成怒”中的“羞”读成“差”,我超级大发挥,有天大声朗读大庆铁人王进喜的报道时,把“燎浆大炮”读成“豆浆大炮”,一旁休闲的妈妈眉头一皱,探头看看,笑得前仰后翻,从此父女俩读错别字的把柄牢牢地攥在她手里,调侃和嘲笑我俩一辈子。 年华易逝,父母在动荡的年代中蹉跎岁月,早已过了而立年,再晃二年三载便是不惑之年。突然化工部传来消息,国家决定引进十七套国外尿素设备生产线,各省积极竞争。贵州省由父母所在的省化工厅牵头,组成选厂小组(我爸是成员之一),经半年多考查、论证和角逐,最终拿下一套生产线。父亲便到建厂指挥部挂职,负责基建工程。厂址离我们住的城市约460公里,交通又十分不便,意味着他将长期生活在边远山区里直至工厂建成。父亲临行前给我买了-台很小的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希望用它学好英语;并告诫我不要太挑食,好好锻练身体。少年时期我体弱多病,特容易发高烧,大多数时候是爸爸背去医院看急诊,每次看完病便把我背到水果店,买堆水果让我补充维生素(看到吗,生病的好处)。爸爸的话自然要照办,我每早六点起床跑步,基本做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几年下来既增強体力又磨练意志,慢慢地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还意外养成了“持之以恒”做事的好习惯,受益良多。但那台小收音机却起了反作用,原因之一是原来的英语老师返回他的故乡印尼,顶替的老师糟糕透顶,学英语的兴趣彻底被消杀。其二生活在封闭的年代里,怎会知晓外面世界的精彩,一副唯我独幸的莫名自嗨感,整日沉浸在无知无趣的广播中消遣时光。 记忆中父亲在建厂期间几乎没回过家,父母靠书信交流,通常妈妈寄信时附上我的一封,在政治挂帅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写岀来的信是大话连篇空洞乏味的口号式的流行词(而今还感到写点东西难找到确切用词)。爸爸的回信不外乎是紧张工作、艰苦生活、嘘寒问暖的老生常谈。那几年,爸爸没在身边陪伴,觉得缺少点父爱,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发展。有一次我发现母亲写信告诉父亲,厅里的人对他颇有微词,抨击是“唯生产力论”的代表,当时虽不是太明白其意,但断定不是好事,于是发自内心的写了一封风格迥异的信,隐约忆起內容,“爸爸您好!请驾驶员带回来的特大西红柿,茘枝和桂圆又甜又香,我随心随意大吃,好舒服。星期天看着周围的朋友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心情马上变差,原来这些在贵阳根本买不到的美味零食是我用几年见不到爸爸的代价换来的,如果可以让我选择,宁可舍弃这好吃的水果,真希望您回家上班…”。当天晚上,无意中半夜醒来,发现妈妈坐在我的床边看着我。现了悟这就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现实含义。 回忆自己的成长,父亲在两方面的影响颇深,首先,我对他参加建设的化肥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到合成氨时,莫名的自豪,甚至多次请求父母在化肥厂检修时带我爬上合成塔近距离观察其管道设备。这好奇心是日后坚定不移选择化学的原因。随着知识面不断提升,终于明白学其它专业会更有趣。其次是父亲的工作态度,建厂期间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主食几乎是玉米,这对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他来说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要求,食堂肯定会为他开小灶,但父亲仍坚持与大伙同吃。因毎日进食极少,营养严重不足,体力透支过度,迅速消瘦。尽管如此,并没退缩返家,始终坚守在指挥部。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成了自己最初学会咬牙面对挫折和苦难的榜样和动力。说来也巧,他咽了几年硬邦邦的玉米饭,竞治好十二指肠溃疡,上苍恩赐啊! 工厂建好后,省科学院诚邀爸爸去工作,他欣然接受。但化工厅卡住人事档案不放,他以在家不上班反制,厅里满不在乎,工资照发,僵持近八个月后,老爹败下阵了。从此又回到技术官僚体制中。 在他离法定退休年前二、三年,毅然决然退休,然后到一家海南房地产开发公司做技术总监,瞬间在厅里引发不小的波动,必定是第一𠆤吃螃蟹人,难免被评头论足,有人为他放弃做了几十年“总工”而惋惜,厅领导也一次次挽留,但他去意已决,都谢绝了。最后厅里给他半年适应期,若有意返回,职务待遇依旧不变。就这样他再次孤身在外,为自己的工作生涯增添另一种色彩,在海南的那几年,实力和能力得到最大尊重和回报,自我价值得到完美体现。 二零零四年父母来英国探亲,起初他们担心食物、语言和气候等只愿小住一月,我折中地寄回二张不可更改的三个月双程直飞往返机票。抵英后我们开车带着父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漫游英伦三岛,让他们在细细看慢慢玩中,体验英式休闲舒适的生活,渐渐地开始喜欢一些西式食品,对英式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赞不绝口。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天天都沉浸在天伦之中。得知二年后是父母的金婚纪念,我当即承诺为他们庆金婚,并约定二年后在香港举行庆典,世事难料,一年后母亲因病撒手人寰。金婚年我家仨仍陪着父亲到香港呆了一周,以遂心愿。 父亲一生中最浓烈的色彩莫过于与母亲间浓浓的爱意和满满的幸福,他俩不但价值取向相似,为人处事方式也相同,几十年间从未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完全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我从未听过父亲呼唤过母亲的名号,一直以来都用“昵称”(直到前几周才悟出,那应该是父亲第一眼在学校里看见妈妈的印象)。当然我妈也只用一个字呼叫他,仅凭这点就与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不一样。我妈属于那种绝对漂亮的文化人,所以不论她与我爸出现在何处,总给老爸加分,难怪姑姑们调侃他是“外貌协会会长”。据说我爸年轻时篮球玩得炉火纯青,曾经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性比赛,还是主力(至今还有“粉丝”在街上拉着聊天)。他俩年轻时相当潇洒,从不为家庭琐事困扰,一切都由奶奶全盘接手。星期天更夸张,经常一边等奶奶做饭,一边摆上戏台,一个拉二胡,一个唱京剧,好不热闹。而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受奶奶的才子佳人所谓旧文化影响,生活观、家庭观、子女观与他们大有不同。年轻时常与他们争论,殊不知谁也说服不了谁,是以代沟难以跨越为解。其实,所谓代沟反应的是时代赋予人们对当下的认知,何必强求一致?糊涂点也许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才能活得更加通透。 父亲热爱生活,对穿衣饮食尤其有热情和个性。不知何时开始,父亲从等饭菜上桌蜕变成做饭菜上桌,成为家里最受欢迎的主厨。那段时间,许多安逸祥和的家庭气氛凝聚在他吹嘘烹饪作品之时刻,同时也养成了他对美味的追求。爸爸酷爱街头美食,知道贵阳每个旮旯角落的特色佳肴。每次回家,爸爸都会亲自下厨做几个拿手好菜,大力推荐。也许是口味变了,感觉爸爸炒的菜不如当年那样好吃。退休后,爸爸生活更加满满,美食、麻将、刷新闻、看微信、网购、订外卖、会老友不一而足,充满每一天。 爸爸就这样平平安安地走完了八十八个春夏秋冬。父亲的一生是浓烈的,激情澎湃,奋斗理想;父亲的一生是平稳的,宦海泛舟,碌碌而为;父亲的一生是性情的,商场打拼,尽显价值;父亲的一生是清淡的,吃好穿暖,悠然自得。 往事历历在目,而今父母却离我远去,生活在无病无忧的美丽的天国,再享天堂之福,也在那里护佑着我们。看着他们的照片,怆然涕下。作此短文,为纪念爸爸的美好,而非要亲友陪我流泪。恰如李白所曰:“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六日 您的六兒写于英国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