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冷
  吃得太饱,撑得慌。
网络日志正文
话说中文学校 2010-08-31 20:29:21
话说中文学校

                ·老 冷·

(一)上学报到

家里有了学龄儿童,事情就会慢慢多起来。总觉著美国学校的那点儿玩意儿实在是太委屈孩子了,于是钢琴网球滑冰绘画之外,又想到了中文。

去打听打听,不论问哪家,都有三五个“课外活动”为孩崽子们预备著。其共同之处,非中文莫属。你要是在中国朋友面前敢对“让孩子学中文”有异议,那是有些自找不痛快了。

既然大家都这么干,咱也不能免俗,反正闲著也是闲著,何况还有好处(什么好处下面会谈到)。于是周末又多了件雷打不动的事儿------送子上中文学校。

第一次去路不熟,三拐两绕来到一处象个学校,再一看,停车场上一大堆TOYOTA,便知道是找到组织了。

进得大厅,见几张桌子一溜儿排开,分管注册,换班,交费,咨讯诸事宜。每个桌前都密匝著一堆同胞们在七嘴八舌著,全无秩序可言。恍惚间尤如身在当年某公共汽车站。好在文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当年你想挤上前去,得演全武行,在这儿不用。你看,凡是后来的,无论男女,个个十分自然而友好地将身子贴在前面那位的背上,鼻息款款送入人家后脖儿梗,前面那位被临幸的便一个哆嗦,皱眉,侧身,后面这位就顺到里面去了。于是乎每张桌子扎成了一只人桶。不想吃豆腐或当同志的主儿,只有在外围摇头叹气的份儿了。

咱到不是怕犯生活作风错误,无奈这人堆儿里的体香外加头发上葱蒜爆锅的油烟子味儿,颇有些冲人。也是赶上了,周末大家不是都要打牙祭又勿须为上班而修边幅吗?

眼瞅著要办成事儿得等到下课了,当时真想吆喝一声:“诸位在WAL-MART怎么不这么干哪?”。是看见了同胞就不吝肌肤相亲了,还是只会在洋人面前装孙子?

迄今,这一现象年年出现在本埠中文学校开学之际。可谓“国内”一景。谁说生活好了人就忘本?!

(二)读书认字儿

好容易轮到了,交了钱,拿到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中文》,翻开一看,立马就长学问。

就说这一课吧,题目好像是叫“看蓝球”。里面有几个字,清清楚楚地标的是“本课生字”。要求学生掌握。其中有个“芝”字。学这个字总该是跟著“芝麻”,或“灵芝”一类的词一块儿学的吧?非也!学的是“芝加哥”的“芝”啊!

诸如此类的哭笑不得还真不少。比如“湖”是从“湖人队”那儿学的,“海”在课本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名字“海伦”里。“杨树”和“桃子”还没学,先学个水果名,叫“杨桃”。它长什么德性,孩子没见过,孤陋寡闻的我也没见过。

好多课文是对话的形式,其中的人名尽弄些个英译中。好多字儿就是通过这些名字认下来的。有一天孩子问我“卫生”的“卫”字怎么写。我一写出来,他就叫了:“原来是”大卫“的”卫“啊!”。

还有,字儿还没学几个,课文中就来什么因果复合句与 条件复合句之不同。“脖子”还不认得,就来个“…曲项向天歌…”。

我那孩儿也是笨了点儿,课文里学了个“约翰”,既不明白和“JOHN”是怎么挂上钩的,也不知道“约”和“翰”怎么用。问我,我他娘的跟他说得清楚吗?

(三)找乐儿

说来可伶,与国内的潮流相比,海外华人的离婚率实在是低得不像话了。在国内,想不腐败都难。在这儿,你去弄个小密二奶试试,怕没那么容易吧。虽说“旧时王谢堂前燕”,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也得百姓家里有燕子才成啊。可你看看这地界儿都是些什么鸟人?满眼的老鹰乌鸦。种不对啊!这嘴里说的,心里想的,胃里装的,全都不一样。叫人怎么个腐败法?此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所以每天两点一线就成了必然规律。家庭的稳定也就自在其中了。

中文学校开埠一声炮响。给了人到中年们一个找乐儿的去处。先不说每个周末能把累赘们扔到中文学校几小时,俩口子可以偷闲逛商店买东西下馆子看电影或干些更增进感情的事儿。中文学校本身就是个很好社交场所啊。

社交行为一般是发生在学校的大餐厅里。最常见的是三五成群打扑克的,只会拱猪升级敲三家儿的,怕是早年来这儿插队的,那些手里抓好几副一大把甩著玩儿的,可能来的要晚一些。也有个儿把定力好的,在那儿演义秤上春秋。还看见过玩麻将的,但没在桌上见著钱,不知过的是哪门子干瘾。

若大一个餐厅,除了棋牌乐们,这头儿办保险投资买房健康养身子女教育各类讲座的占有一角。那边出租影像图书报刊杂志的也有一席之地…。偶尔还有中餐馆上门服务,卖些馒头包子饺子冻烙饼。大小政界人物在选举期也时不常光顾一下。四处握手,胡乱套磁。

最过瘾的大概是老头老太太们了,憋了一个星期,可找著扎堆儿说话的地方了。

身在餐厅,放眼望去,人头躜动,欢声鼎沸,五花八门,好不热闹。

再到学校的球类场馆瞧瞧,总能见著几伙聊发少年狂的眼镜儿。个个奋勇当先精神可嘉,至于大多数人的身手嘛,怕是当年连系队都混进不去。难怪要在此讨回失去的青春了。

总之,把这里的一切说成是个中文学校,那是熊掌伴豆腐,大题(蹄)小作了。称之为“周末中华文化休闲俱乐部”,可能更为合适些。而最能给这一名称做托儿提气的,当属中文学校的成人舞蹈班。

不过,这儿的成人都捂得严实,舞蹈也不用钢管。赶上过年过节或什么场合,舞蹈班的学员们都会来一出儿。还往往是压轴的。

每当大幕拉开,音乐响起,一队徐娘便悠悠然扭将出来,时而辗转腾挪,时而骚首弄姿,台上的很是投入,弄得台下的也只好一个劲儿咧嘴。孩子妈们的勇气固然使人感动,她们家那半边天的胸襟和眼神儿更是值得佩服。

近年来,又有了更胜一筹的。不知从哪儿冒出个时装表演队,跟著凑热闹。赞助商不详,却是一水儿的中式服装,万变不离其宗,并证实了张大导勤俭办奥运的省料旗袍竟不是原创。至于演出效果如何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反正在模特大嫂们拧台步时咱还能撑得住,待到她们骤然停步,猛地叉腰甩头,瞠目亮相之际,兄弟我是实在不行了,瞬间昏迷,背过去了。那劲头儿,别说是我,就是个半身不隧的,给对上一眼,也没准儿能挺身起立向后转。

醒过味儿来再想想人家也不容易,还是应该捧个场儿。就一边鼓掌,一边心里犯嘀咕,如此一来,这好好的衣服还卖得出去吗?

(四)学业管窥

说到这儿,必须对那些中文学校的持事们表示衷心的敬佩。就凭人家呼风唤雨的组织能力,把好几百口子从六七岁到六七十岁的周末俱乐部整治得像模像样儿,当年不是总支书记,也得是团委委员的干活。而且每周多上一天班,还是义务劳动。这不是活雷锋是什么?听说西点军校挂有雷锋像,真是舍近求远,岂知另一所学校里就有真佛可拜。哪天有机会,一定要劝持事们把他们的照片寄几张过去。

大多数中文老师在课堂里也算尽职了,甭管有多少孩子在那儿走神儿,人家依旧不省吐沫。经过漂亮的教室,时常听到老师的琅琅国语加带著孩子们有气无力的跟读声 ,虽比不上希望小学一年纪在破庙里朗诵课文的气魄,仍感孺子可教,颇为欣慰。怎奈课间休息铃声一响,到处又是一片“美国之音”。

其实,不上中文学校,大多数孩子在家也能听懂爸爸妈妈说的啥。一般日常生活上的话全明白。可语言的理解能力最终是和对文化的了解分不开的。去问问孩子们电视剧里唐国强张国立葛优赵微说的是什么,不知所云的就恐怕不少了。

而学说话更是不能指望中文学校那每周两小时。强迫孩子在家说中文,并持之以恒,是最好的办法。这就看家长们的毅力了,孩子们在学校说什么话,回家当然也想照样儿,家长要是也偷懒儿不管,并中英夹杂地回孩子的美国话,我看干脆就省了中文学校的开销算了。最忌讳的就是跟孩子那儿练自个儿的英语,其结果是孩子的中文完蛋了,您的英文也没好到哪儿去。

从这儿就看出家有老人的优越性了,老头老太太不懂英语,逼得要吃要喝的少爷小姐非说中国话不可。朋友山东人,把父母接来带小孩。结果小孩一口“闪懂”话。也不错,好歹是中国话,可上了中文学校学汉语拼音时就头大了,四声满拧。更糟糕的是,还有个先入为主的英文字母发音在里面搅和著,平添一层难受。

至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更是个吃力的活儿,孩子们的美国学校作业做得游刃有余,从来用不着操心。轮到做中文作业时却是一脸的旧社会,还老是这个不认得那个不会写的,害得大人也得陪著认字,陪查字典,陪写作文,成了个“三陪”。

几年下来,据本人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孩子们基本上是在中文学校里干狗熊掰棒子的勾当。虽然还是沾了点儿玉米豆回来,但与他们的年龄增长不成比例。年龄越大越显得弱智(系指用中文表达思想时)。试想一个六七岁的跟你说“外面下鸡毛大雪”,你可能笑笑心想这孩子挺有意思,同样的话要是出自一个十二三岁,号称学了好几年中文的半大小子嘴里(我曾亲耳听到),你大概会替他不好意思了。

当然也有很出息的,这类人大多有童子功,幼时在国内呆过一段甚至读过几天书。凡念过国小一年级以上的,应该可以自学成材,用不着上中文学校了。也常听说有某英明父母如何教儿有方,三岁认字数百,五岁读诗,八岁成诗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但是,能跟这等牛人学著干的,毕竟是少数。

每次去有孩子的华人家串门儿,都忍不住要问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学中文啊?”您猜对了,十个有九个说 “Nooooo!”。没回答的那个要扭头去看看旁边爸妈脸上的颜色。小孩子们没见识,还得去跟家长们讨个说法,既然是赶鸭子上架学中文,总得弄明白这合理性和必要性到底在哪儿啊?

 

2004/12

浏览(6271) (2) 评论(1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令狐冲 留言时间:2010-09-06 08:59:14
关于John的翻译,这有俩个解释: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2798b97236dede0a

http://wenwen.soso.com/z/q140244161.htm
回复 | 0
作者:户人 留言时间:2010-09-03 07:56:11
哈哈!知道了把John翻成“要狠”的原因,也就好理解为何把Josef(或Joseph)翻成“约色夫”而不是“酒色夫”了吧?! 这叫举一反三。
回复 | 0
作者:老冷 留言时间:2010-09-02 19:49:08
谢谢户人的寻根朔源,可不是吗,巴赫的名字念起来真是“要汉”, 可惜他是个男的。哈哈。

侃侃也来万维了,问好。多维还去吗? 看来多维多不过万维了。
回复 | 0
作者:户人 留言时间:2010-09-02 15:52:45
John源自《圣经》,而《圣经》原先是用拉丁文写的,发音“要狠”,John在其它拉丁语系中的写法也不同,在德文里就写成Johann,发音更是“要狠”。大作曲家巴赫、斯特劳斯的名字里就都有“要狠”。
回复 | 0
作者:侃侃 留言时间:2010-09-02 15:27:15
每次看老冷的文章都笑得合不拢嘴,哈哈!

老冷不缺捧场的,不过侃侃还是想凑凑热闹。
回复 | 0
作者:欢乐颂 留言时间:2010-09-02 11:13:54
“停车场上一大堆TOYOTA,便知道是找到组织了。”, 最喜欢这句了!
回复 | 0
作者:老冷 留言时间:2010-09-01 19:35:25
谢谢楼上各位来访留言。这是一篇旧文。搬来招些人气。

乡华说得有道理。
谢谢令狐对“约翰”的解释。今天才知道这是老广的发明。
回复 | 0
作者:令狐冲 留言时间:2010-09-01 18:23:22
哈哈哈哈哈,顶!

“约翰”,“皮特”等全都是老华侨译的,用广东话念就是“JOHN”,“Peter”。“杨桃”在南方很常见,很好吃,唐人街应该有卖,但长途运输过来的,味道可能会差点。
回复 | 0
作者:xiuhuabiyue 留言时间:2010-09-01 11:20:41
你说的很对! 我们就是因为孩子们不学中文被朋友讨伐的人. 至于孩子不学中文有诸多原因.
回复 | 0
作者:oldnavy 留言时间:2010-09-01 10:06:20
老冷是北京人吧,损人的幽默不去跟着冯小刚他们拍电影真可惜了,到洋人这算来错地方了,用英文说不出来这些吧。
回复 | 0
作者:乡华 留言时间:2010-09-01 09:44:23
哈哈,绝妙好文,油墨横流呀!

不过“强迫孩子在家说中文,并持之以恒”,父母孩子都辛苦,结果往往并不好,这是因为孩子周围的家里人一般也就说个家常话,孩子们也就只能学个家常话,这对很小的孩子还可以。等孩子稍大点儿了,他们想用语言表达的那些属于孩子们之间的话题和他们的父母用中文表达的逐渐搭不上边儿,他们就失去了学习中文的语言环境。本来中文学校是为了创造一个替补的环境,可惜去中文学校的孩子们都会洋文,洋文用着方便,于是一下课就“美国之音”了。

个人的体会,在国内有老人或亲朋好友的,要想让孩子能听好说好中文,最好的办法是从孩子懂事开始经常让孩子回中国,譬如争取每年夏天让他们回去,而且每次回去都让他们在那里多住些时间,孩子和只会说中文的小朋友们成天摸爬滚打在一起,中文想不好都不行。

至于中文读写,一般硬推的效果不会好,不妨等孩子大了,自己有了兴趣或动力时再下功夫。 大学里也有中文课嘛。
回复 | 0
作者:四同 留言时间:2010-09-01 09:21:22
Grandma and Grandpa Sale their home grown vegetables in Chinese School too. The parents would save time for grocery shopping!
回复 | 0
作者:斜眼陶渊明 留言时间:2010-09-01 08:27:54
描写得活灵活现。不在乎它的春秋笔法,先顶一个。
回复 | 0
作者:easylife 留言时间:2010-09-01 06:54:53
对不起,这种调侃听起来有点损.
回复 | 0
作者:琴韵 留言时间:2010-09-01 06:15:46
我也笑s了!幽默得很。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0-09-01 04:35:53
不就花钱图个周末夫妻俩自在吗?
回复 | 0
作者:jingzhe 留言时间:2010-08-31 21:38:34
有些调侃。猜作者多半儿是北京八门儿一带的人。
回复 | 0
作者:人到中年 留言时间:2010-08-31 21:36:22
你笑死我了。。。绝对赞同!还要发给国内的弟妹们笑笑:-)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老冷
注册日期: 2009-11-14
访问总量: 304,95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转贴请注明出处,谢谢。
最新发布
· ”墨”日
· 新三字经: 清零歌
· Top Ten List: 川普必将继任总统
· Top Ten List: 拥川华人的十大拥
· 面对香港局势,习近平的十个真实
· 薄案的十大启示
· 忆老莫
分类目录
【茶坊】
· 忆老莫
· 国家不幸诗家幸,寄语莫言
· 恭喜老张,你又拍了一部武侠片
· 拿什么申请你,我的私立高中
· 只言片语,京津沪
· 话说中文学校
· 含泪相劝三博士
· 杂聊世界杯
· 杂聊冬奥会
· 闲话送礼
【酒坊】
· 薄熙来,斩立决
· 虎妈和豺狼
· 中秋随想:酒仙不善饮
· 调侃:论汉奸
· 戏说作家
· 婚宴
· 北京男人是什么
· 我有个傻儿子
· 三上
· 杀猪
【砖坊】
· “好声音”,好看不好听。
· 神州又闹义和团
· 在攻打钓鱼岛的誓师大会上
· 刘翔的耐克广告最新创意
· 党,屁民,抗日,爱国
· 国家有难,匹夫无责
· 诗乎? 湿乎? 屎乎?
· 阅兵三则
【油坊】
· ”墨”日
· 新三字经: 清零歌
· 女起解,谷开来词
· 打飞机的最高境界
· 世界杯 长恨歌
· "沁园春 ": 铲雪
【TOP TEN LIST】
· Top Ten List: 川普必将继任总统
· Top Ten List: 拥川华人的十大拥
· 面对香港局势,习近平的十个真实
· 薄案的十大启示
· “辽宁”改名为“本山”号的理由
· 三十六年祭,毛主席对中国人民的
· 被抗日游行的群众忘记了的十件大
· 中国十个未获金牌的奥运冠军
· 北京奥运开幕式和伦敦开幕式的十
· 刘晓波的诺贝尔奖金怎么花
存档目录
2024-04-09 - 2024-04-09
2022-05-07 - 2022-05-07
2020-11-11 - 2020-11-11
2020-10-31 - 2020-10-31
2014-09-29 - 2014-09-29
2013-09-21 - 2013-09-21
2013-02-19 - 2013-02-19
2012-10-02 - 2012-10-14
2012-09-09 - 2012-09-26
2012-08-04 - 2012-08-24
2012-07-27 - 2012-07-27
2012-01-03 - 2012-01-03
2011-12-04 - 2011-12-04
2011-01-31 - 2011-01-31
2010-11-12 - 2010-11-12
2010-10-09 - 2010-10-09
2010-09-02 - 2010-09-21
2010-08-02 - 2010-08-31
2010-07-19 - 2010-07-19
2010-06-12 - 2010-06-27
2010-02-05 - 2010-02-28
2009-12-02 - 2009-12-18
2009-11-18 - 2009-11-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