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子》 ——上部之《哑孩儿》 作者:(唐)飞龙 第一回 紫薇星斗侧陈府 贪睡孩儿惹世人 (接上期) 陈友道阅毕,暗道,好词!只是此儿来头不小,不知是福是祸?不禁紧缩眉头,将书信交与吴辽,向远方作揖三拜道:“原来是武当山得道高人,多谢指点,在下代犬儿谢过!如来日真与武当有此良缘,当亲领之,面谢过大师。”说毕,两人左右环视,四下里只有清风皎月,见并无动静,才进门来。 陈友道在大厅左侧的黑黄檀木太师椅坐下,吩咐道:“吴管家,明日消息一经散出,江湖上前来道喜、祝贺的朋友定会络绎不绝。吾素来虽以‘义气’二字为重行走于世,自认并无得罪各门各派的地方,但人心险恶,世道叵测,况当今朝廷昏庸,已露衰败之相,各路豪杰揭竿四起,欲得分一杯羹而快之!夫人的分析与方大师一致,吾担心有人会借机来寻晦气,还是小心为好。明日,你准备喜帖,火速发出给平日结交的各路英雄,陈府将在抟儿满月之日大摆筵席三天,庆祝‘弥月之喜’,此前将谢绝任何来贺之人。哦,对了,明日请竹林七侠过来一叙。” 吴管家笑道:“是!七侠与主人是歃血之盟,交情深厚,恐不等我去,他们已不请自来!” “好吧,把这箭和信放入密库中,好生保管著。安排妥当后,你也早点去安歇著吧。” 说完,自回房内陪夫人,怕她无谓担心,方才之事一字不提,只说满月要摆筵席招待各路贺喜朋友一事。自己唯恐有变,不敢睡下,只盘腿打坐,闭目观心,运功调息,耳却倾听外面动静。抟儿一夜虽然还是不声不吭,夫人和丫鬟翠莲、喜儿免不了起来几次,悉心照料,不必细言。 十月十六日晨。 长安城内,太阳初升,照在这巍峨雄伟、绵远百里、平日繁华无比,热闹熙攘的古都城。然而此时,街空人稀,一片冷清,凄凉的景象似乎与当今朝运颇为一致,尽管日至中天,街市上也是萧条冷落,全无当日的繁华之景。 上早朝的官员,三三两两,陆续来到了含元殿,大家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或坐或站,皆沉默不语。眼看时辰已过,仍不见宰相路岩露面,皇上更无动静,大家不禁面面相觑,就像以往一样,不知是等是散。 正仿徨之际,忽然,从侧门旁风风火火闯进一群人,大家一瞧,是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字柒山)带著几个太监赶来,尖著声音说道:“皇上今晨龙体欠安,但因有要事商议,更衣后即来上朝,有劳诸位耐心等待,吾皇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附和:“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时,从旁走出一人说道:“王中尉,皇上迎来的佛骨必须每日香火供奉,每个时辰不得中断,和尚诵经亦是如此,心不诚则不灵啊,佛祖在上看得一清二楚,有打瞌睡开小差的弥陀,要立即策杖赶出!这样才能保住龙体康泰啊!”大家一瞧,原来是太子太师徐公诺,这太师已经七十八岁,发须全白,背驮拄杖,但脸色红润,声如洪钟。 王宗实浓厚的八字眉一扬,说道:“太师所言极是!现在梵缘堂内由侍卫监管,香火纸品供应如有断缺,和尚弥陀诵经如有分心偷懒,轻则鞭打八十杖,永不录用,重则杀头,以敬效尤!只要皇上龙体一日不得安康,这经文香火就一直供著。哼!还有人趁著天子不适,要造反叛乱,天罡天师昨夜测得……” “皇……上……驾……到!”殿后一声高高传来。 大臣们立即排行列队,伏地跪拜,头叩点地,齐声呼喊道:“臣等觐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身著龙袍的唐懿宗在左右一簇太监的搀扶下,缓缓从侧门走来,他身材高大,气度沉厚,形貌瑰伟,但脸色萎靡苍白,目光呆滞无神,在太监的搀扶下坐下龙椅,缓了一会,慢慢说道:“众卿请起!朕这几日精神恍惚,神思不济,迎来的佛骨似乎法力还不够,听说天竺国还有一付更大的,朕想于今明年把它迎来,与旧的那几付供奉在一起,法力定会大增,众爱卿不知看法如何?” 众大臣都默默不语。大家都清楚,迎一次佛骨不是件小事,必得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那天竺国每回又大开其口,索价不菲,已经迎回三次了,这次迎一付更大的,岂是现如今国力可以允许的?就在大家犹豫之际,一人从后面站出来,众人稍抬头斜眼一看,原来是大都护尉迟泰,他生得膀臂粗壮,眉重眼圆,一脸络腮胡乱生飞,他双手举高,俯身一拜,声若洪钟奏道:“陛下!您只需让俺陪著去猎场骑马射箭,围护狩猎,不出一个月,保管您神清气爽,大病即愈!岂需要那劳什子佛……” (待续) 转载自蒙特利尔《华侨新报》第166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