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学校这个星期放春假,我们和几家朋友一起去远郊露营。出门露营最重要最不能少的活动之一当然就是篝火。当太阳西下的时候,大人们开始生火,空中开始弥漫一种木头燃烧时特有的香味。夹杂着烤肉烤红薯烤玉米的香味。小孩子们在暮色中嬉戏追逐,从一个篝火奔向另一个篝火。远远近近地把他们的银玲般欢笑散落在湖边,洒落在小树林中。湖中的小鸭子们,一会儿被飞来跑去的孩子们吓的远远的,一会儿又禁不住食物的诱惑。悄悄地游回来,期盼着有爱它们的人会把手中的美食与它们分享。我坐在篝火旁,透过冉冉上升的青烟,背对着夕阳余红,望着眼前的景象,整个人沉浸在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中,有点儿像是在做梦,又有点儿像是回到了从前。仿佛又看到了童年的我穿着我最喜爱的红裙子,在暮色里在树林中奔跑追逐,听到外婆的声音远远地高高低低地传来“三三,慢点儿跑,当心摔跤。。。”我的心顿生几分的温柔,软软的,软软的。。。 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天就黑了下来。孩子们跑累了,回到篝火旁,拿起那长长的铁签子,把一个个白白胖胖的Marshmallow 高高地挑在篝火的上方,然后把烤软的Marshmallow夹在巧克力和饼干中间做成一个个甜甜的美味的巧克力夹心饼干,再狼吞虎咽地把一张张小脸吃成花花的,在一闪一闪的篝火的映照下格外地生动可爱。围在篝火旁的孩子们似乎比白天还要还要兴奋,每一次木头燃烧的火花爆响声都会跟来一片的欢呼。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拿着个拨火棍在火堆里面拨来弄去的。看他们的那个神情,就好像是在“指点江山”。整个的篝火事业的成败与否仿佛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看着乐此不疲地玩着火的孩子们,我又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的“玩火”的经历。我第一次自己“玩”火是五岁时帮妈妈烙饼,第一次见到火的狰狞的时是六岁(这个经历在记忆点滴-不玩火中写过),那时候我是初生牛犊不怕火(虎),那么危险的情况居然没有丝毫的惊慌。是不是孩子天生地就爱玩火? 其实大人们和孩子一样地爱玩火,也许大人们更能体会“玩火”带来的兴奋和刺激。等孩子们玩累了安静下来,我们这些大人们就开始了属于我们的篝火“事业”。夜深了,气温开始下降,我们围坐在暖暖的篝火旁,一边不停地拨动着正在燃烧的木头,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薯烤花生,有的谈天,有的说地,有的讲孩子,有的谈股票,还有的回忆从前。我则是把自己深深地裹在毯子里,望望忽明忽暗的篝火,再望望弯月高悬的深蓝色的夜空,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他们的谈话,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想到了火这个让人又爱又怕的现象(?)。 同样的是火,助人是它,毁人也是它。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有了它,人类的生存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善。人类用火来取暖御寒,用火来烹饪。可以说火推进加快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不可缺少的功不可没的工具。然而火又是最无情的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水火无情,不管多么的美好,多么名贵,多么费尽心血建造起来的楼阁城镇,火都可以无情地在瞬间将其化为灰烬。著名的意大利庞贝古城就是被一个火山埋没了的文明的实例。我们向往火的光芒,火的热情,火的威力,我们没有办法抵挡火的诱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接近它,甚至把玩它。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往往是等到认识到它危险的时候已经是为时过晚,悔之晚矣。玩火不成反倒被火给毁了。与人类相比,动物在这方面似乎比人更具有防备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是因为动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基本生存的本能。而不是为了改善生存的条件和状况。除非不得已动物不会像人那样去冒险。人类则与动物不同,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之后就开始有新的要求,会去想法设法地生活的更好,去探索新的未知的世界。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之以后就转向了对精神上的追求,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甚至追求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刺激。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在给人带来满足和愉悦的同时也引进了潜在的危险。因为有新的追求,就有了新的快乐,当然也就有新的危险/机。人类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追求探索中在危险中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