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对无神论有神论的一点儿理解
☆序☆ 当听说不学《圣经》就学不到西方文化之本、以及不了解一点儿有神论者的观点就不可能很好地建立无神论的世界观时,我就对《圣经》产生了兴趣。恰逢一对属于基督教一支叫做“耶和华见证人”的美国夫妇正在走家串户地传教,我就一边学英语一边听他们传教,并与他们讨论。关于无神有神的讨论已经很多很多,所以我知道下面的观点肯定新鲜玩艺儿并不多。我之所以还是想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是想到了汉字也许还没有像下面这样地被“码”过。两个美国朋友也鼓励我写一下感想,虽然他们对没有说服我皈依主感到一点儿失望。 下面我就目前对无神有神的理解谈一点儿个人的看法,欢迎和大家商讨。 ☆一、我们感知到的世界☆ 首先,我仍然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如,我认为没有我肉体的存在,我不可能在这里胡思乱想)。但是我开始同意某些有神论者所说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非理性认知、理性认知、和超理性认知三部分。只是解释不同。由于我不相信神创论,所以我认为非理性认知是我们从动物界里继承下来的,即无意中碰到烫的东西马上缩手等。所谓的理性认知和超理性认知,即有神论者所谓人用智慧和心灵对世界的认识,我认为可以拿电脑和人脑比较得出。人类制造的电脑已经能够模仿人脑的理性思维,甚至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理性“感觉”,以后带学习功能的电脑可以对这个周围环境进行理性认知,即电脑可以通过它与周围物体的某种相互作用而探测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性质,并且可以归纳成自己的数据资料,甚至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和符号来学习与思考。今后它们可能比人类掌握的信息还多,但它们仍然会和人脑有差别,那就是它们不知道自己理性认知的背后总有无穷的未知,它们不能“坐在家里”而凭空想象无穷远处的星球上可能有智能生物,因为无穷远处的物体和它们的任何相互作用均为零。我想当电脑也能意识到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无限世界时,电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心灵”,就会有自己的世界观,甚至会在电脑中产生宗教。目前电脑虽然能够学习,但原则上仍然是只知自己知,不知自己有无穷的未知。只有人类才可以为自己用超理性思维创造理性思维的前提,而电脑理性思维的最初的前提(一套理论的最初公理)只能有人来替它们输入。 如果承认以上的观点,这里所说的这个“世界”也就有了两个含义,一是哲学家们所谓的“存在的便是合理的”之中的包容一切的“存在”,包括一切物质的与意识的“存在”,我认为这是我们用超理性认知到的。二是我们“电脑般”地用理性认知到的有限的“世界”,但它包括我们理性认知到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存在”,我们用理性认知到的有限的“世界”。比方说古代道学家虽然宣称他们能够认知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道”,但我认为这只是他们的超理性意识到了一个知天知地、统古包今的无限而已,他们用理性推知不到我们现在的飞机大炮计算机和四维的时空观;同样,我们用理性知识也推不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世界及世界观必定是什么样子。当我从有神论者那里深刻体会到我的智能有限并且在这广袤的宇宙之中乃为匆匆过客以后,我不再认为我能用理性认知到我用超理性意识到的无限的世界,并且将来也是这样。而且我认为我用理性只有能力理解、解释我用理性认知可以到达的有限“世界”;在此基础上若再让我用理性去理解、解释我用超理性意识到的无限世界,我所能给出的系统的世界观就必定是有缺陷的;换句话说,就有理性的科学方法证明不出的只能靠信仰填补的成份在。 当我认为我不能用理性认知填满我用超理性认知到的无限世界后,我用类推法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能用理性认知的“世界”比起我们整个人类所能用理性认知到的“世界”来说也是相对有限的,并而我们整个人类数目再多智慧再大其理性认知的“世界”也是有限的,不是“存在的便是合理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无限世界。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实,任何一个社会团体以及整个人类也总是“人类也有涯,而人类的未知也无涯”的。也就是说,人类的理性认知不是万能的,真理永远是相对的,是有其一定适应范围的,是有边界的。 既然这样,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人的理性已知比做平面上一个圆内的面积,而把他的理性未知比做圆外的面积,那么这个圆本身就可看做理性已知和理性未知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以看做是将新获得的理性已知,也可以看做是我们将新感觉到理性未知。而这个无穷大的平面本身,是我们用超理性意识到的无限世界。我们学习思考实践交流获得知识的结果,使得一个人的理性认知越来越多,圆的面积就越来越大,圆的周长越来越长。相反,遗忘会使一个人拥有的理性认知圆变小。因此这个圆总是在活泼地变化运动之中。 ☆二、关于无神有神的讨论☆ 下面我想在第一节的基础上讨论一下一个人的关于无神有神的世界观问题。如果承认我们每一个人的科学知识有限,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有限的圆是一个客观情况。这时我们再理解无神论有神论者的观点,就能解释许多有意思的现象。 一,当我们立足于圆内的理性已知的时候。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我们的思维强调无神、科学的时候,这时我们是无神论者。无神论者看世界有悲观的时候,也有乐观的时候。悲观的时候,综合考虑,无非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如果圆的主体经过判断,认为其理性之圆比以前是在不断缩小,而他着眼点在于圆内越来越小的面积,此时他会为自己丢失科学知识而恐慌。这种情况发生在遗忘速度大于认知速度之时。第二种情况是,无神论者经过判断,认为其理性之圆在不断扩大。只是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圆本身,并且认为圆周长是新感觉到理性未知,圆的越来越大的周长使他们感觉到未知越来越多。我认为他们是达到了学习的第二境界,即从无神论的角度感受到了老子所谓的“知不知,尚矣”的境界。记得我们在上初中学全国统编的历史课本时说,道家的哲学特点是悲观消极无用,我总觉得与此话有关,由“知不知,尚矣”确实容易得出“知道还不如不知道好”的悲观观点的,因为我们学习思考实践交流获得知识的结果竟然是使自己感觉到自己不知道啊!这真好比我们进入一个汗牛充栋的图书馆并且知道里面都是有用的知识后所油然而生的沧桑感,这是我们仅仅能看到几本书时、或只认为几本教科书才有用时所感受不到的。又好比我们往往认为天真无知的孩子们比我们更快乐一样。第三种情况是无神论者感觉到他的理性之圆所在的无穷大的平面亦在伸展。比如许多人认为人类对信息的认识总结还不如新产生的信息快。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因为既然承认超理性意识到了那个无限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世界,就不能再承认这个世界仍然在不断扩大,因为无穷大和继续伸展是矛盾的。 当然,无神论者也可以用乐观的观点来对待这些问题。第一,如果理性认知之圆在不断缩小,则圆的主体的着眼点却在圆的越来越小的周长,并且认为圆本身是能感觉到的理性未知,他是可以为自己“难得糊涂”而庆幸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第二种更一般的情况是,无神论者经过判断,认为其理性之圆在不断扩大。他们的着眼点又在于圆的越来越大的面积,即为自己拥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而自豪。但如果自豪得忘记了其理性之圆的边界,认为他业已拥有的科学理论万能,就变成了对科学的迷信。比如,我在这里只是就事论事的举几个例子。马克思在发现了剩余价值从而揭露了资产者对无产者残酷剥削这一尖锐社会矛盾之时,论断“至今一切社会(指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就把各阶级联合起来与大自然做斗争的历史抹杀了;如果马克思知道到他的理论后来在中国“不得不”发展成能够容忍资本主义的“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时,我想他也不会得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指无产阶级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论断。另外,上世纪末,当经典物理取得了很大成就时,不少人认为宇宙的普遍规律都可以用业已发现的经典物理公式来表示了,以后的物理学只能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但是后来这些经典物理主义者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经典物理学在整个物理学中的应用范围是如此之小!类比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范围,将来这个范围也一定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大。也许现在中国人正在这方面做的,就已经不像一些权威人士希望的那样,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第三,无神论者对待理性之圆的周长不断扩大这一事实,如果乐观,会把它当做将新获得的理性认知,我们感受的未知越来越多,难道我不应该变得越来越谦虚吗?从大自然或人类社会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难道不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吗?其实就是这样,只要我们承认我们的理性认知与超理性认知相比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我们尽平生的理性之力所画的圆圈就总有一个周长,并且这个周长使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无知。我们谁拥有的圆越大,谁就会变得越谦虚,谦虚使人进步,谁就能够更好的进一步扩大理性认知的圆。我原来总是从感性上认为大科学家的谦虚是他们的故有品格,他们是先谦虚后进步;现在看来也可以理性上反过来推,他们又是先进步后谦虚的。 二,当我们立足于圆外的理性未知的时候。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我们的思维强调有神、宗教、或信仰的时候,这时我们是有神论者。有神论者看世界也是有悲观的时候和乐观的时候。悲观的时候,综合考虑,无非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如果一个理性之圆在不断缩小,圆的主体着眼点在于圆本身,并且认为圆周长是其能感觉到理性未知,他能感受到的未知越来越少,以致使他感觉到他不需要神了。我认为这种逆向思维的情况极其罕见。其极限情况应该是傻子和儿童并没有对神崇拜的强烈欲望;动物们由于没有理性认知,所以从来也不需要神。第二,如果圆的主体经过判断,认为其理性之圆在不断扩大,而他的着眼点在于圆的越来越大的周长,这些越来越多的新发现了的理性已知(当然这里假设圆的主体认为他理性已知即圆内面积是已经完全符合他所信仰的神的传谕的,否则他不会是该神的信仰者)还必须要从该神的传谕(如《圣经》、《可兰经》等等)那里得到某种起码能使他(她)自己心服口服的解释。这使圆的主体有时候感到困难,某些解释可能会使有神论者自己也感到有点牵强附会。这时,圆的主体也许会在心里报怨他们所崇拜的神为什么不少说一点矛盾的话,甚至为什么不做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呢?的确如此,什么传谕都没有的神是永远驳不倒的,而有神论者也往往担心他们的《圣经》或《可兰经》在将来被驳倒。第三种情况是,如果圆的主体经过判断,认为其理性之圆在不断扩大,则他着眼点在于圆外的“越来越小”的面积,他是替自己的神丢失“领地”而恐慌。其时这种情况是一个错觉,因为圆外的无穷面积丢失任何有限的“领地”,都不会损害其无穷大的“神性”,因为无穷大的数减任何有限的数还保持无穷大。他们只要信神,神总能一下子给他们“解释”无穷的理性未知,即他们把无穷的理性未知赋予神。有神论者现在又往往不惧怕科学的发展,我想是这个原因吧。 另外,有神论者乐观的情况是:第一,在认为其理性之圆在不断缩小之时眼点于圆外的“越来越大”的面积扩大,但前面说过,无穷大的数加任何有限的数还保持无限大,这只是一个错觉。第二,在认为其理性之圆在不断扩大之时眼点于圆的“越来越长”的周长,又认为这个周长是新感觉到理性未知,即因感受到的越来越多的未知是神的启示而敬拜神,越来越多地感到神的荣耀。但是,如果真要把这个神同耶和华或安拉对应上,此也需要一个前提,即必须谨慎地把这些新获得的未知和耶和华或安拉的传谕如《圣经》或《可兰经》的内容对应上并解释成功。第三,有神论者感觉到了他的理性之圆所在的无穷大平面在伸展。但是讨论无神论者的悲观情绪之时已经叙述过了,这也是一个错觉。 ☆三、小结☆ 以上的讨论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人对世界的认知可分为非理(动物)性认知,理性认知和超(电脑的)理性认知三部分的假设前提下,以一个平面上的圆做比喻,对无神有神说进行了一点儿讨论。通过以上讨论,我认为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区别在于看世界的立足点不同。无神论者立足于理性已知;有神论者立足于理性未知。无神论者之中有悲观主义者,也有乐观主义着;有神论者之中有悲观主义者,也有乐观主义者。由于人类的理性已知永远有边界,业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并非万能,一个人或全人类总能感受到他有无穷的未知,因此有神论者将在这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世界上永远有自己的立足点,他们和无神论者将长期共存,许多时候是一个人集无神有神的情绪于一身,或者对有神无神存而不论。但是,无神论者把已有的科学理论神圣化的科学主义固然不可取;有神论者坚持已经神圣化的宗教经典更是不对的。因为用这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个来解释整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世界,其实都是在鼓吹其乐观的证据而掩盖其悲观的证据,都不符合实事求是、全面分析的科学精神,都会由于“侵犯”了对方的“领地”而被对方找到反证据而驳倒。有神无神之间的平等争论将有助于科学与宗教的适用范围的划分,避免整个社会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极端情绪;同样,一个人只接受有神无神任何一方的片面宣传都不利于他找到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边界。例如,许多中国人有意无意地把“法轮功”或“气功”教义当做“科学知识”来捍卫,是和另外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把他们的科学理论中的信仰填补成份宣传成不容质疑的科学必然推论分不开的。我认为,假设不把现有的宗教教义或科学知识权威化的前提下,争论有神无神将永远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或者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推到极限,有神论者很可能认为拥有最多的真理并且最不容易被驳倒的最“神”的神是道家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并且具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格特征的“道”;而在无神论者眼中,这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并且认为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而不再给人类任何传谕的“神”只是大自然或人性抽象本身的代名词而已。对这两个最后结论的选择,将仍然是一个信或不信的信仰问题,而不是理性推论或科学证明。 初稿于2000年发表于《华夏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