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保 从考古发现到隐士论,诠释人文环保。 先前,我所撰三篇论文(《揣枪抡刀的僧人——文物考证,惊解八大山人名号之谜》、《开山兜天的僧人——文物考证,惊解八大山人印章之谜》和《翰墨因缘的僧人——文物考证,惊解八大山人还俗之谜》),已得出国风高古之“隐士论”理念。 出于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究以实用之考虑,有必要延伸一下。 “隐士论”核心内涵是“仁人大同,天下大同”,是一席“绅士和平”主张,上承于周公冠礼。 研究历史者,不难发现一条规律——所有纷争,其发端并非源自贫穷,而是起于富有。 纷争分争,有得争,才会去分。 孔孟老庄诗经尚书皆出自盛世之秋、乱世之春,辩于其多事春秋。 广水袤土孕育出列国豪强,各自贪享独大,遂引狼烟四起而至生灵涂炭。 主权富比富泛滥至穷,王道阶级与压迫肆虐出对抗,此人文环境遭破坏之根本原因。 如同生态环保一样,人类社会之文明发展,也进化出人文环境与格局。 孔孟老庄诗书作为人文学说之本意应始终贯彻绅士和平思想于自主恤下之人品仁性,其不仅为华夏文明之标识,而更主要者理当是人类社会之共性特征! 所以“人文环保”早已存在。老有开明,幼有文明,上行下效;邦国盟约,区域自治,高位公责。此人文思想也早已存在。此亦当今社会之人文种子,正在现实当中存在! 有“生态环保”一词作比较性思维,相信读者都能理解“人文环保”一词之含义,至此不再赘述。 总之,“自谦、自律、自主、自强”,始终在衡量世人素质,且作为文明社会维护生存之法则而持续下去,以达更高更远。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自主之衣冠神兽鬼畜者只能在生态平衡方面作为被环保之对象于既不许灭绝而又不可泛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