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凡·弗莱尔斯无疑是2006年引起全球关注的导演,他在伊丽莎白二世80岁寿辰之际,向公众献上了自己的新作《女王》(The Queen)。 影片描述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意外身亡后英国王室的生活。虽有戏说成分,但影片的角色毫不忌讳地冠上了伊丽莎白二世、菲利普亲王、甚至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真名。影片以一个轰动全球的娱乐事件为背景罗列出被摄像机镁光灯扭曲了光环的英国皇室众生相。这部影片以戴安娜王妃与英国王室关系为主线,描写的是1997年她与男友多迪在巴黎遇车祸不幸丧生后,英国举国上下悲痛欲绝,王室却对民众的强烈情感无法适应。尤其突出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继续在巴勒莫哈尔夏宫与家人悠闲地度假,甚至拒绝出席戴安娜的葬礼。王室与子民的感情间似乎有沟壑相隔。此时,年甫四旬才当首相不久的托尼·布莱尔出面劝说君王,陈述利害,使伊丽莎白二世转变高傲冷漠的态度。女王在了解到下层平民近乎歇斯底里的悲切与自己完全无所谓目光间的差距后,震惊不已。人们在看到她向王太后表示“子民远离,吾去矣”的消极悲伤情绪时,才知道英国宫廷此时面临的是怎样的一场地震,竟然会使伊丽莎白二世生出退位之念。女王最终接受了首相和王母的劝戒,转回与英国平民的接触。那段时间是女王在位期间受到抨击最大的时候,这件事情的处理也反映出了女王与戴安娜王妃之间的矛盾、女王的保守与固执、王室的冷血、以及英国首相布莱尔与女王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它完整的纪录了当年那件影响全世界的媒体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媒体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导演史蒂凡·弗莱尔斯在悲剧发生之时,正在美国,因而未亲身体验欧洲、尤其是英国本土受到的刺激。也许正因这点,艺术家的目光摆脱了纯粹的感情纠葛,更为尖锐,在大众眼前掀起了英国王室鲜为人知的一角。导演弗莱尔斯称此片全部据实编排,丝毫没有杜撰。在事后向记者发表的讲话里,这位影坛名人承认,拍完之后自己方才意识到,这部电影有些“作乱”,因为,以此取材本身已是“犯上”。数百年来,从未有人敢在王室成员在世时以电影手法如此彻底地披露内幕,包括宫闱隐私。不过,弗莱尔斯这部影片在揭开鲜为人知的王家生活内幕同时,也肯定了英国王室在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冲击下,正不断努力适应的变迁。 影片借戴安娜车祸事件,从侧面反映了女王与其最亲密臣僚合作的关系问题,给了这部影片另一个亮点。《女王》一片集多種元素於一身,包括新闻片段及政治分析。编剧摩根一針見血的对白也功不可沒。据称,在撰写剧本之前,他几乎看遍了所有皇室成員及朋友的专访。因此,在影片中呈現王室成員內心糾葛的戏份特別引人关注。例如女王当時拒絕出席戴妃追思的時候,她的举动所引起的民众的反感,她自己也受到了內心的煎熬。 不过,由於涉及了一些英國王室的隐私,該片被認為是近年來最具可看性的一部英国电影,而且演員的表演都非常出众。史蒂芬·弗莱尔斯的作品有着浓烈正宗的英国血统,无论是关注利物浦底层生活的《莱姆》或是剖析上流社会与媒体失常的微妙关系的《女王》,他都在用一种英国本土的语言解释着他的国家。电影的角色也毫不例外均由英国本土演员担任,而《女王》中出演伊丽莎白二世的海伦把大众熟知的英女王演绎得神形兼备,即符合大众视野中的女王印象也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贵族领袖形象。米蘭形容,這部電影展現出的是“一個奇怪的家庭面臨考驗時,所展示出的人性的一面”。男星迈克尔·肖恩扮演的刚上台就面临这棘手的难题的,年轻的英國首相布萊尔也演得相当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