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世界本源论,佛教认为是“缘起性空”,所谓“万物本来自性空寂”,固然我们看到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有生有灭,如同虚空一般,但是这个美妙的世界叫我们无可争辩的认识到有一位全能全智永生的至高上帝在掌管这一切,是他从无之中创造出万有,佛教错误的抓住了这世界的一点现象--虚空,却没有全面的认识到现象背后的主宰者--上帝,其实上帝叫我们活得如同“一声叹息”,是叫我们认清楚我们自己是如此的软弱,叫我们归向他--创造世界的主,因为“当归回生命的主上帝”这是我们被造的目的。 于是乎佛教似乎成了一种执着于执着的“执着”,即执着于“非法非非法”,“非空非非空”之“法”与“空”的执着,儒家的王阳明称此为“顽空”。 所以《金刚经》说:不以色相,身相见如来,斯是人行邪道。但是佛教拜偶像却是最为盛行的。为什么?因为说的做不到,罪性空不了。 错误的人伦观,这个错误是由上一个错误发展来的,既然佛教认为这世界是源于没有生命,没有道德律的“虚空”,只有各样的“机缘”来变幻成各样的“恒河沙数的”事情。所以也就无所谓天理,于是也就无所谓人伦,对佛教来说,人伦的一切似乎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教的根本经典是否认家庭的,否认伦常的,否认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的重要性,以功利主义的了脱生死为目的,虽然说在华人的佛教圈里面也有一些儒家化的以孝道为内容的经书,但是根本上的方向是无法掩饰的。这样的人伦观发展下去,佛教到后来就错得离了谱,什么“孽力”论说前世是人,后世是“六道”了,或前世是“六道”,后世怎么着就成了人了,六道一阵轮回,错谬就没有边际了,不需要实证,不需要逻辑,信口说就可以了。 佛教错误的这种风格,佛教错误的本源论与人伦观,与印度文化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印度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视佛教为异端,但是无疑的两者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作为典型的多神偶像崇拜体系,从信仰的角度讲,佛教无疑是相当混乱的。 胡适曾经相当实事求是的严词批判印度文化与佛教,现在都不太有人像他一样说话了,甚至都不太有人像他这样去考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