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西子的博客  
淡妆浓抹总相宜?  
https://blog.creaders.net/u/430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也谈孩子的适应 2011-10-19 11:56:40

也谈孩子的适应

读了八月十二日《世界日报》家园版庄芷写的陪孩子一起适应一文,感到她所谈的帮助孩子适应美国社会的经验和感受,真实亲切。而庄芷所谈侧重学龄前的孩子,我的女儿来美时已经十一岁,因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与有大孩子的父母们交流。

我先生先来美,在大学读博士学位并做科研;我带着女儿一年半后来此团聚。我自己先做访问学者,边打工边读硕士学位。我们来美前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多少读过一些美国史和美国文学作品,而且来美时怀着主动的心态,虽然事实上仍感受了某种冲击,也闹过小笑话,但总括来说,前三、四十年的文化准备和精神磨练,使得我们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新的环境。女儿则不同,她是被动地跟着我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和语言准备,尽管曾考进北大附小的暑期英语班读过两期,但那里教的什么“How do you do? ” 在这里哪里有人这样讲?我那时并未仔细地想过女儿的适应问题,一方面自顾不暇;另一方面听信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小孩子快得很,放到新环境里几天就好了。直到一年多后一次偶然的谈话,才使我意识到对她的忽略和失职。

那天有一位朋友从大陆来看我们,闲聊中问及女儿初来美国时的感受,她竟答道不记得了。我认为她不礼貌,便催她多少讲一点;她坚持说我真的不记得了。然后又说反正那种Cultural shock (文化冲击)我再也不愿意经历第二回了。后来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她这种现象叫作选择性遗忘选择性记忆,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应,即对有伤害性的环境和事件自动地遗忘。

真有那么严重吗?我暗想,虽然知道女儿是生性十分敏感的孩子,但仍然不敢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便慢慢地跟女儿聊。她的情结渐渐地化解了,说出一些当时的事。全班同学都来围着我问这问那,我却连一句也听不懂,什么也回答不出来。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经过这样几次之后他们就都不再理我了。我设身处地地想了一下: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会有耐心跟一个哑巴说话。那种情景的确挺可怕。我问她,你那时为什么有好几次没有完成作业?”“妈妈,她用那双纯真的眼睛望着我说,我怎么知道老师布置了作业,布置了什么作业呢?” “那有一次我为此罚你站,你为什么不解释呢?”“我不记得为什么了。我听了真是又心疼又惭愧。回想起第一个学期女儿有门功课得了“E ”,我非常恼火。现在想想对于什么也听不懂的她来说,是很正常的啊!女儿又告诉我:我根本不知道一天到晚在学校怎么过的。你能猜到我唯一全神贯注的是什么吗?班上有个男生的名字发音与我的相似,我时刻担心老师点我们两个的名。因为如果点的是他,我站了起来,或点的是我,我没反应,都会非常尴尬。这就是我那时整天提心吊胆的事。

过了一些日子,有一天女儿从外面玩儿了回来问我:妈妈你还记得肖芳吗?我当然记得女儿初中的那个ESL(为外国学生开设的英语补习课)老师,法国血统的。大约两年前有一次我先生去开家长会,肖芳对他说:你女儿的英语实在很够呛,也许永远难以赶上了。她的话当时令我们很沮丧。后来女儿从初中毕业的同时,也通过了ESL的考试,便进入正常的英语班学习了。

肖芳怎么了?我问。女儿告诉我,那天在社区里参加孩子们的聚会,碰到几个初中的学生,互报姓名之后,他们大为兴奋地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XXX啊!女儿大惑不解。他们便告诉她,ESL老师肖芳把她作为外国学生学英语的好典型,经常拿出她的作业给学生们读,动辄就说我曾有个学生叫XXX,你们应当向她学… …久而久之,只要她一开口我曾有个学生叫…” 孩子们就接口道:XXX听了这个故事我真是啼笑皆非。笑的是当年令人沮丧的悲剧变成了令人欣慰开怀的喜剧;啼的是女儿从何时起、又怎样地从肖芳的不可雕之木变成了得意门生?我们做家长的竟然一无所知。

迄今我们来美国四年多了,也不记得从何时起,与美国人见面聊天,他们就说我女儿是出生于此—“她的英语没有任何外国口音!他们说。女儿的功课也已经是门门得“A”,英语作文还时不时地在班上被作为范文来读。老师笑着说:你们看XXX的文章写得多好!她才来这学英语几年,你们可是一辈子都长在这呢!我听到这些,很欣慰很为女儿骄傲,可她这几年是怎么摸爬滚打过来的?我一点也不敢贪天之功,反而感到内疚。耳畔时常响起女儿那发自内心的痛苦声音:那种nightmare(噩梦),我再也不愿意经历第二次!她后来开始学法语,但对学校组团去法国很慎重,说我的法语还没过关呢。我想她大概再也不愿意做哑巴,何况听说法国人只喜欢讲法语,不喜欢讲英语。

上述,也许可以给其他父母们一些启示,最好不要相信对小孩子不必担心适应问题这种大家长主义的说法。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不管什么年龄层的世界,对陌生者,特别是未加准备的陌生者来说,都是残酷的。我的女儿,谢天谢地,独自闯过了这一关(虽然留下了选择性遗忘的问题);而她也可能走向另一面---这并不是没有先例。如果我那时有今天的知悟,一定会细心呵护,给她应有的帮助。

(此文发表于美国《世界日报》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家园版

 

版权所有©西子。勿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引用请勿必注明出处。

 
浏览(1268) (0)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Cowboy 留言时间:2011-10-19 12:15:51
非常感人的故事,谢谢分享。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西子
注册日期: 2010-09-14
访问总量: 79,17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六四”的一个真实故事 --女老师
· 对联五幅 --为爸爸妈妈的六十年
· 也谈“乔布斯没有影响到我”
· 情人节读诗
· 也谈孩子的适应
·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政治
· 一个真实的故事和一个政治笑话
分类目录
【偶遇邂遘】
· 似曾相识
【掩卷而思】
· 书店变剧场
【妙文中译】
【跋山涉水】
· 北美秋天好去处(之一) –- 瓦登
【情景入诗】
· 《和孩子一起做园艺》
· 空中的韵句
【风土人物】
· 人物素描之一 --北京城里的一个“
· 似曾相识
· 导游斯蒂夫
· 一个人的博物馆
【上个时代】
· “六四”的一个真实故事 --女老师
· 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
【母亲手记】
· 也谈孩子的适应
【不吐不快】
· 《不可思议的“同胞”领事馆》
【有感而发】
· 也谈“乔布斯没有影响到我”
【杂文】
·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政治
· 一个真实的故事和一个政治笑话
· 送匹萨饼的一天
· 五十五岁求职记
· 《致艾丽丝》
【译文】
· 晚安,妈妈!
· 斯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
【游记】
· 导游斯蒂夫
· 一个人的博物馆
【诗歌】
· 对联五幅 --为爸爸妈妈的六十年
· 情人节读诗
· 悼科姆-怀特海德
· 两出儿童木偶短剧
· 《和孩子一起做园艺》
· 空中的韵句
存档目录
2012-06-05 - 2012-06-05
2012-01-06 - 2012-01-06
2011-10-11 - 2011-10-20
2011-08-12 - 2011-08-31
2010-09-13 - 2010-09-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