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2年來蟄居海外,默默彈琴,近50歲時才出版自己的第一張唱片,立刻引發了歐洲音樂界的驚奇。她演奏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被視為音樂史上罕有的經典,與已故加拿大鋼琴鬼才古爾德一起,被視為全世界演奏巴赫音樂的兩道高峰 。
但是,她卻一直不為國內人所知,從未在國內出版唱片或開過音樂會。直到進入2011 年,通過音樂界內部的口碑相傳,這位已60多歲的女鋼琴家才終於石開玉現,受到資深樂迷的追捧和崇敬,被認為是“真正的鋼琴大師” 。今年以來,她的名字在音樂界內部和微博上廣為傳頌,然而,這位鋼琴家卻至今都遮着神秘的面紗。
她十指短小,曾被認為“不適合彈鋼琴”,且平生坎坷,迄今未婚,這位有着如此傳奇經歷的鋼琴家,記者採訪了部分業內人士,為讀者揭示這位“鋼琴隱者”不為人知的一面。朱曉玫究竟是誰?大器晚成的她為何在音樂界廣受推崇?
“ 塞林格 ”
在文學界,有位才華獨步天下卻行蹤詭異神秘的作家—塞林格 ( Jerome David Salinger ,1919 - 2010 ),著有《麥田裡的守望者 》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麗雅注) 。居住在法國巴黎的女鋼琴家朱曉玫,如今雖然聲名鵲起,卻在國內公開場合始終難見真容,她就是音樂界的 “ 塞林格 ” 。她行事低調,從不宣傳,不用手機、很少打電話,更從不上網,卻憑藉直達人心的演奏征服了歐洲。她在巴黎的音樂會場場爆滿,提前半 年票已售罄,然而在中國國內卻幾乎無人知曉,更遑論出唱片、開音樂會了。
從有限的資訊和音樂界人士的口口相傳中,大致可以勾勒出朱曉玫如此傳奇的藝術軌跡:1949 年前後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藝術家庭。幼學鋼琴,8 歲已在北京電台演奏。之後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由於朱曉玫天生手小,尤其是小指短於常人,這對學習鋼琴來說是大忌。然而她卻不聽勸阻,堅持走上了音樂道路。
文革期間,朱曉玫的學習被迫中斷,被送到河北張家口附近的農村插隊。然而,朱曉玫的愛樂之心不死,她竟然不知從哪裡弄了一台鋼琴,悄悄藏在農民家中,缺幾根弦,竟然自製了幾根鋼絲代替。
作曲家黃安倫曾是朱曉玫當年的同學。據他回憶,當時朱曉玫便已表現出對巴赫的狂熱興趣。她在那台破鋼琴上偷偷練習的,就是自己手抄回來的巴赫《平均律曲集》,尤其是其中的賦格曲。因為她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曾經告訴她,這樣可以保持手指的靈活。
恢復高考後,朱曉玫因超齡無法參考。但她堅持進入了中央音樂學院的研修班,師從中國鋼琴教育的泰斗周廣仁。 1979 年,美國小提琴大師斯特恩來華,對朱曉玫的演奏特 別賞識。然而,他也指出朱曉玫彈的舒曼技術一流,但音樂感覺不對。這讓朱曉玫認識到了自己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在斯特恩與周廣仁的促成下,朱曉玫遠赴美國,進入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從此開始了她在海外默默耕耘的 30 年。
海外默默耕耘30年
鋼琴家陳達在30 年前曾與朱曉玫在北京舞蹈學院共事。他對記者回憶說,那時的朱曉玫已經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氣質,在跟她聊天時,幾乎不談音樂,反而是談哲學等“奇奇怪怪”的話題,思想很深刻,在學校的女老師中卓爾不群。
朱曉玫在美國學習期間,由於經濟窘迫,沒有地方練琴。她向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首席女長笛手提出請求,以為她家打掃衛生為條件,來在她家裡的鋼琴上 練琴。這位房東不認為一位東方人能把鋼琴彈好,因此要求她只有自己不在家時才能彈琴,車庫門一響就要停止彈。朱曉玫答應了。結果有一次房東提前回來,聽到朱曉玫琴藝如此驚人,大吃一驚,當即表示願意支持她的學習。
然而,朱曉玫更嚮往古典音樂的故鄉歐洲。1984 年,她只身前往巴黎。在巴黎的生活十分艱辛。她的演奏感動了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一位教授,不僅為她介紹了學院的教職,而且為她找了一處便宜的居所和 7 個可以免費練琴的地方,朱曉玫每天輪換。
在巴黎,朱曉玫夢想自己有一天能住到塞納河邊。然而那裡的租金非常貴。一天,她在一個家庭音樂會上彈奏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聽眾中一位老太太深深着迷,把自己在塞納河邊的一間公寓以極低的租金租給她。
陳達透露,朱曉玫總是與世隔絕地練琴,結果她的老師周廣仁三次去巴黎都“尋隱者不遇”。直到最後一次,周廣仁輾轉找到朱曉玫位於塞納河邊的房子,裡面除了一架施坦威鋼琴和一張床,幾乎什麼都沒有。朱曉玫每天的飲食就是用麵包抹上點黃油充飢,由於營養不良,身體也不太好。她就是用這種苦行僧般的生活,踐行着自己對音樂的信仰。
上帝借了她的手
1999 年,朱曉玫在一位熱心人的幫助下出版了第一張唱片。結果很快引起了法國聽眾的注意。她漸漸被邀請到歐洲各地去巡演。朱曉玫從來不穿華麗的演出服,留着中國婦女最常梳的髮型,她只是以最簡樸的着裝、毫不誇張的演奏,為人們傾訴着自己心底的那些音樂。然而,“識貨”的歐洲人卻給了她最崇高的禮遇,巡演所到之處,無不掀起欣賞的熱潮。
在樂評人劉雪楓評出的心目中“中國十大鋼琴家”中,最不具知名度的朱曉玫排在第三位。他對記者表示,朱曉玫演奏的巴赫仿佛是上帝借了她的手一般,簡單而純淨。並曾邀請她回國演奏。
近年,張克新、趙越勝等樂評人先後在《愛樂》、《讀書》等雜誌撰文,向公眾隆重推介朱曉玫和她的音樂,加上微博上的口口相傳,讓這位女鋼琴家在 國內聲譽日隆。然而,她本人依然神秘而低調。作曲家葉小鋼屢屢邀約她回國演奏,朱曉玫都婉言謝絕了。至於原因,葉小鋼說:“她對國內音樂界浮躁的氛圍非常膽怯。”
在今天,拒絕喧囂、潛心音樂的朱曉玫不僅受到音樂界的尊敬,被驚為天人,更引起了人們對當前國內古典音樂現狀的批判和思考。我們有些鋼琴家急功近利,忙於致富;還有一部分人願意於把音樂會安排得滿滿的,更讓我們深思的是有多少中國人能把演奏這條路走到長久。我一直堅信,古典音樂是一輩子的追求和熱愛,用心感受,能花上一輩子時間傳播音樂,傳遞上帝的聲音,才是鋼琴家的使命。以出人頭地為目的,以掙錢為目標,手下的音樂怎麼保持純潔和心誠。即使上升到這個高度,朱曉玫也是中國鋼琴家的榜樣和旗幟,
朱曉玫,一個令人心疼又令人尊敬的名字,她有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一個超凡脫俗的靈魂...
朱曉玫的自傳《河流與她的秘密》於2007年10月在巴黎出版 (Edition Robert Laffont),希望國內的出版社儘快引進翻譯並出版。
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BWV988
朱曉玫彈奏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是巴赫著名的鍵盤作品,原名叫做《有各種變奏的詠嘆調》,1742年出版 。
這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這部變奏曲是為兩層大鍵琴而作,巴赫在各段變奏里都指定了鍵盤的種類。變奏曲的形式,是以一個基本主題,引導出對比命題和對應(反對)命題,然後再探求演繹與對比的各種可能性。巴赫這部作品,以他1725年為安娜•瑪格達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薩拉班德舞曲作為主題,發展成30段變奏。這30的數字,由3所支配,以3個成一組的變奏,以卡農的方式表達:一位齊聲的卡農,二為二度卡農,三為三度卡農……此後達到第九個卡農後,第十變奏為四聲部的賦格,之間不斷出現創意曲、托卡它、詠嘆調等各種形式。第一曾與第二層鍵盤交替。第十六變奏作為中心,速度分為前後兩半,這種作曲技巧所構成的建築結構之微妙,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朱曉玫彈奏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Aria和第一、二、三變奏曲
朱曉玫彈奏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全曲
朱曉玫唱片目錄: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巴赫:平均律全集
巴赫:六首組曲
海頓:三首鋼琴奏鳴曲、變奏曲 MIRARE MIR076
舒曼:大衛同盟舞曲、童年情景 MANDALA 5033
最後的奏鳴曲” 貝多芬:奏鳴曲OP.111和舒伯特奏鳴曲OP.960 MANDALA5085
斯卡拉蒂:17首奏鳴曲 法國電台出版 IMV019
舒伯特:雙鋼琴嬉遊曲、變奏曲、幻想曲(與法國鋼琴家ALEXANDER THARAUD合作)
HARMONIA MUNDI HMC901773
整理自網絡各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