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打听的绝活就是“爱打听,会打听”。要说这包打听的出处,本人懒予祥查细解,只凭想象演绎。这包打听姓包,想必源与宋代。当年包公为了断案,派了探子在邻里之间东查西访,只为祥解遇害人或嫌疑犯的生活细节以及社交朋友,所以事无巨细,探子一概要打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核实,查证,力求做到左逢右源,以防止说话人的失误,谎言,以及想当然。有时候难免会问得当事人口干舌燥,七窍生烟。
于是包打听便有了惹人讨厌之意。不过包打听自己绝不以为讨厌,他可是头顶纱帽,例行公务。古时没有报纸,只有街坊邻居传递消息,包打听游走在客栈巷尾之际,不论于公于私,还是成了一名,名曰“包打听”。
从此,五湖之内,无不多人仿效。从古自今,更加发扬光大,前赴后继,到了改革开放,一批包打听远涉重洋,来到美国安家落户。
话说,小人的侄女想自费到美国上大学。小人受哥嫂之托,难免网里网外,电话上下到各个学校查询相关情报。经过漫长的申请手续,侄女终于被xx大学录取,还给了为数不少的奖学金。
小人的高兴,喜形于表,得意之余,不免在茶饭之间冒了泡。
这一冒泡,当然引来包打听。开始对着小人发问,不屈不挠。
“俺听说你的侄女要来xx 大学上学?”
“不错”小人一付得意相。
“是全奖自费?”
“那当然。”
“给多少?“
“四万多一年。”小人沾沾自喜地说。
“你帮她申请的?”
“帮了一下,主要是这孩子用心。”
“国内怎么能申请这里呢?”
“反正她已经被录取了.” 小人并不在意她的反诘。
“怎么申请的?”
“跟这里的学生一样,download 申请表,填了,写文章,寄出去。”
“你帮着寄的还是她自己寄的?“
小人这时看了她一眼,心想这和你啥关系?
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回答 “小人帮忙寄的 。”
“申请费是你出的还是你哥出的?”
小人心里这个烦,但不好意思得罪包打听。“小的是她姑姑,责无旁贷“
“那你侄女的学校就一点儿没帮忙?“
“和这儿一样。学校老师写了推荐信。”
“那她将来学成后要回中国吗?”小人奇怪地看她一眼,心想俺咋都没想到这个问题?
“小的没问过她学成后回与不回国”.
“是不是中国政府也给了她一部分资助?“
小人这才明白她前一个问题的动机。
小人实在不耐烦了,咽了下去的茶饭开始在小腹里翻箱倒柜,小人停顿了一下,不知不觉下面一声倒喝。
小人红通了脸“对不起,内急。”
小人奔进厕所,便来了句国骂“她NN 的, 她真以为自己是包打听。”
上完厕所,出了门,看到包打听居然锲而不舍地还站在那里等着。小人只得把肚子一捂:“对不起,拉肚子,”又跑回了厕所。
这包打听对别人的事专以“深挖洞,光脊梁“这一付泼皮无赖的态度穷追猛问,甚至连别人的未来都要未卜先知一番。但万一人有事要问她,那可是卖关子,捂盖子,藏头露尾,故弄玄虚,看来这爱打听,会打听的本事,还属他人专利-仅供“包打听”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