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猪八戒的黑板报
  热诚关爱每一份友谊,沐浴轻松网络世界
网络日志正文
老子《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17-10-31 07:48:02


老子《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主旨:本章阐述形而上VS 形而下;或者说是无形的道 VS 有形的物质世界;或者说靠真道 VS 靠自己的肉体;或者说人之内在灵魂 VS 外在的力量。这几种说法虽不同,但意思只有一个---道与非道。

 凡是有形的,一般人的理解程度都能讲得通的,是属于道之外的成分。他们举例子也多用历史上的实际人物事件做例子。

 而属道的,或说属灵的,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了。让不让人明白,谁明白多少,主权在道不在人。

 本章还触及了一个常见的人生问题,也称哲学的终极问题之一:人可以有永生,即长生不死。也带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观点,就是道的取舍标准常常与人的标准相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辨是非,察贤愚,明赏罚,这样的人称为聪明之人,也是世人可能做到的,如孔子。

 能够以道要求省察自己,对道的旨意谨守遵行,且明白了道对自己的人生安排和要求的,是真正的了解自己---知天命。这样的人是被道光照内心的人,是明。

 道的取舍标准与人的常常相反。世人认为好的,在道常常认为愚拙。看看老子对孔子的劝勉:‘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去子之恭矜与智能,则近之矣。'  说的是好议论人,好批评人,和好挑别人的毛病的做法不好;自以为是,自认为高人一头,用思辨智巧处事也不好。

 孔子这些特征在我们世人看来太正确了,以道的角度看却不可取。

 自以为是的世俗聪明,经常高举自己,依靠肉身。甚至周游列国以求联姻政治去治世。

 自知之明者则谦卑虚己,仰望依靠大道。己不为,而心与道合,让道去为。

 中国几大盛世都有道的影子,儒家2000多年以来尚未有建树。

 胜人者有力,

 “胜人者”是指依靠外力的强梁之人,求的是在有形的物质世界胜人一筹,为己牟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例子。

 从道的角度看,有形的胜利未必是真正胜利。如果在公平公义的原则之外得到暂时胜利,这往往是被罚的前奏,“强梁者不得其死”。

 自胜者强。

 战胜自我者才是真正的强者。那么自我这个敌人又是什么呢?这个敌人是我们内心的私欲,包括贪欲,情欲,恋物,羡慕嫉妒,仇恨刑杀。这是属灵层次的力量,属人的“阴五行”。单凭明了什么是善恶和道德规条是无法战胜的。

 恰似犹太版道德经所言:“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我所恨恶的恶,我倒去作。”

 所以,能战胜自我的,就是胜过自身的欲望。这个欲望也称“原罪”,只有依靠至高的圣灵---道做武器才能战胜。否则,一个人的肉体欲望,人是掌控不了的。相反,这个欲望却时时控制着你。而你则是欲望的奴隶,你的灵魂根本无自由可言。

 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是灵魂深处的满足,是真正的富足。

 这句话虽这样解释,但大家心里可能不以为然:难道我心里知足就能当饭吃吗?

 亚当夏娃犯罪之后,道自人心而去。而没有道的心灵空虚是巨大的,大到有形的世界弥补不了道去之后所留的空缺。因为人感到心灵的无限空虚,便用财富,名声,地位,异性等,拼命去填补这个空缺。

 如果人的空虚内心用整个世界都不能填满,不能让他感到满足的话,那么地球上许多人的内心空虚就造成了矛盾和争端。每个人都很可怜,心不能满足。每个人都在拼命用有形的事物去填充无形的内心空虚,却永远得不到满足。

 直到重新让道进驻我们内心,才有真正的满足。道明白了你的日常需要,会供应你应当有的。

 对君王而言,对财富不知足,则巧取豪夺,敛财不休,殃及千家万户。对国土的不知足,则攻阀不已,战火连绵。虽有而不富,贪也。

强行者有志。

 强行强为者,绝对不会是道者。道者乃谦下顺服于道,不会咄咄逼人。所以说这个“有志”当不是褒奖。凭自己的血气肉身,虽逞一时之强,终不能为道使用成就大事。

 不失其所者久。

 真意应为:不失其所由者久。道创造了人和天地万物,万物皆由道而生,并主宰着世界及万物,包括人。这个所由就是道。所以本句这样理解更直接:不失道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肉身死亡朽坏,而灵魂进入永恒的人才是真长寿。这句话非常重要,提到有形的肉身与无形的灵魂。讲到世人常见的肉身朽坏之死,也讲到了灵魂的不灭。

 世俗眼光译这句为:能流芳后世就是肉身死而名不朽。

 从道的角度看,与道合一之后,即有属道的圣灵进入你心。身体来自于尘土能朽坏,圣灵来自于天,是永恒不能朽坏的。

 当有道之人肉身死亡之时,他的灵魂回归天国。道外之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道内之人能感觉到在地如在天,在地亦在天。肉身在地,灵魂在天。

 在犹太版道德经里,上帝用泥土造人,吹气赐与了圣灵。但亚当夏娃吃了禁果后,上帝的灵就离开了他们。上帝说:“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这个时候的死是永远的死。但当有道之人离世时,如所罗门所说:“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 即灵魂如道一样进入了永恒。

 总结:看问题时,道内之人既能看到世人的智巧,却看重属天的智慧;既能看到属世的强梁,却看重来自上天的,能战胜欲望的强大能力。既明了欲望导致了人无限的空虚与贪婪,也体会被道充满之后的真正满足喜乐;既洞悉属血气的有志有为之人,却推崇完全虚己顺道的无为而无不为者。

 既明了失道之人永恒里没份,且世间的时日也不长,而与道合一的人则能长久永生。

 最后老子说:有道的人有永生,肉身虽死,属天的灵魂却与道一起在永恒里。

 


浏览(1348)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猪八戒
注册日期: 2013-06-10
访问总量: 111,23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 夫唯无
· 老子《道德经》第69章 抗兵相加
· 老子《道德经》第68章 善为士者
· 老子《道德经》第67章 一曰慈,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以其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民之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为之
分类目录
【参考消息】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民之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大国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
·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 第49
· 老子《道德经》第45章 大成若缺
· 老子《道德经》第43章 天下之至
【婚姻家庭】
· 哭倒晕倒的相偶经历
· 探索傻女有傻福之谜 --女人的精
【转转看看】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
· 老子《道德经》第47章 不出户,
· 老子《道德经》第41章 上士闻道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感情生活】
· “采访” 张爱玲 (下)
· “采访” 张爱玲 (上)
· 梦里梦外-- 适可而止
【随便说说】
· 老子《道德经》第69章 抗兵相加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
· 老子《道德经》第44章 名与身孰
· 老子《道德经》第42章 道生一,
· 老子《道德经》第39章 昔之得一
· 《道德经》第38章 上德不德,是
· 老子《道德经》第37章 道常无为
· 老子《道德经》第22章 曲则全,
·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 :第
【时事评论】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 夫唯无
· 老子《道德经》第68章 善为士者
· 老子《道德经》第67章 一曰慈,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以其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为之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
· 老子《道德经》第48章 为学日益
存档目录
2018-08-09 - 2018-08-09
2018-07-17 - 2018-07-17
2018-06-23 - 2018-06-23
2018-05-25 - 2018-05-25
2018-03-09 - 2018-03-12
2018-02-21 - 2018-02-21
2017-12-01 - 2017-12-21
2017-11-10 - 2017-11-24
2017-10-05 - 2017-10-31
2017-09-16 - 2017-09-30
2017-08-10 - 2017-08-20
2017-07-04 - 2017-07-26
2017-06-02 - 2017-06-22
2017-05-26 - 2017-05-26
2017-02-03 - 2017-02-08
2016-10-01 - 2016-10-01
2016-09-24 - 2016-09-24
2014-07-04 - 2014-07-04
2014-06-24 - 2014-06-25
2013-12-07 - 2013-12-07
2013-11-01 - 2013-11-22
2013-10-08 - 2013-10-28
2013-09-01 - 2013-09-15
2013-08-31 - 2013-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