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通宵看了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第1到第22集(只更新到第22集),剧中人物谢文东引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看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时就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谢文东,不过小说作者没有参加剿灭谢部的战斗,所以小说中只提到谢文东是与座山雕、许大马棒、九彪等齐名的专跟共产党作对、有国民党封的官衔军衔的“匪首”。几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历史回顾,谓谢文东被四野的剿匪部队抓住后,曾哀求看在他当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联”打日本的份上饶他不死。但谢仍被处决,头颅被高悬在城门楼上示众。那年月在遍地匪患的地区,唯有这种血腥的杀鸡儆猴的招数最有震撼力。
但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前22集里,曾加入共产党并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的谢文东完全被作为一位抗日英雄和正面人物来描述和歌颂,完全颠覆了官方以前对谢的盖棺定论(有与官方公布的谢的劣行对不上号的感觉)。剧中描述的谢才应该是那段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谢,该剧编导和他们背后的审查机构不计前嫌、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做法值得称赞(据说座山雕也杀死过很多日本鬼子,所以他被捕后没有被公审,下场可比谢文东好多了)。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人物更是复杂的。过去我们都习惯了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分类为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其实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生活在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带。
《东北抗日联军》中两次提到了大户谢文东在参加抗联时就对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心怀疑虑、忐忑不安。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国、共、苏联、日本、前“满洲国”五方势力盘根错节、犬牙交错,国民党的势力最强,一般人谁也想不到看上去跟“胡子”差不多的共产党将来会坐天下。在这种大环境下,天生就抗拒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谢文东不被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引诱并收买,反而是个新闻。
我认识一位来自广州、现居美东的朋友,她父亲出身新四军,抗战胜利后随部队开赴东北,成为林彪麾下四野的一员。她母亲原是哈尔滨的学生,也参军到了四野。她母亲说:刚参军时哪有什么政治觉悟,只是为了找份工作、找碗饭吃而已。如果国军来招兵,还不是照样参加国军。这是当时东北地区一般人的真实心态,与张正隆在《雪白血红》一书中描述的相同。在历史的大潮中,所有的人物--从我朋友的母亲、《雪白血红》中的一般人到谢文东,都只是大潮中的一小片树叶,稍稍踏错一步,人生就会截然不同甚至万劫不复。不过对谢文东而言,他的阶级成分是大地主、大土豪,是共产党革命的必然对象,他还有兵败后投降日本人的“不光彩”历史。即使谢没有卷入国共之争的激流漩涡,躲过了被砍头的噩运,也难过建国后50年至57年间镇反、肃反运动两道大坎,更难过“文革”这道鬼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