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周晋的博客  
住洛杉矶,以开发/维护/推广网站、联盟行销、写作和做电子商务为业。  
网络日志正文
历史不应被“软埋”,往事并不如烟--读小说《软埋》有感 2017-07-25 08:58:21

湖北省作协主席、湖北女作家方方的中篇小说《软埋》自去年八月出版后,虽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却也遭到了国内离任高官和左派文人们连篇累牍的批判围剿,大有借批判《软埋》发起一场新的反击文化界“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的势头。在一系列批判文章的推动和高层的“关注”下,《软埋》被查封下架,成为中国最新的一本政治禁书这些批判文章有两个特点:作者仍是从党性出发而不是从人性出发看待土改运动中出现的重大缺失和血腥杀戮;文章的遣词用句、思维逻辑颇有文革余韵,读来恍如穿越到了文革。在这些批判围剿文章中,份量最重也最“权威”的两篇由两位离任高官撰写:由前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撰写的《〈软埋〉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反映》(简称张文),由退役上将赵可铭撰写的《〈软埋〉是对土改的反攻倒算》(简称赵文)。张文的核心是“过去常说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这是有道理的。现在第一代的(阶级敌)人不在了,第二代、第三代还在,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西方搞颜色革命,搞和平演变,这些人就是内应。里应外,弄不好是要出大问题的”赵文的核心是“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批评《苦恋》、《河殇》等错误作品的鲜明无产阶级立场与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这些话一语道破了作者们批判围剿《软埋》的根本目的:阻止人们回忆起中共在土改中的错误,掐断激起“颜色革命”或促成“和平演变”的一大原动力,防止动摇中共统治的根基。

《软埋》的故事梗概  

“软埋”指人死后将遗体直接埋进泥土里,没有棺材,甚至连包裹遗体的席子也没有。一个人如果是含怨带怒而死,不希望有来世,他/她就会选择被“软埋”。《软埋》的叙述主线围绕着川东地主胡如匀的女儿、大地主陆子樵的儿媳胡黛云(后改名丁子桃)大半生的不幸遭遇展开。她的故事一开始就骇人听闻:陆子樵清晨听到包括家眷在内,一大家子人都必须去祠堂接受连续一个礼拜的批斗后,整个家族的人,不论是老爷少爷,还是管家佣人,最后都选择了一起去死。在吃过了最后的一顿晚餐后,“他们各自在花园中为自己挖好了坑,相互之间并无言语,不说再见,只是各自一仰脖,喝下了早已备好的砒霜,然后自己躺进坑里”,没有棺材,是为“软埋”。

按照陆子樵的事先安排,胡黛云在软埋了所有自杀者的遗体后出逃。她在出逃途中落水,被救后的五十多年里一直失忆,却在潜意识里烙下了对土改中娘家、婆家遭受残酷斗争的深深印记,并始终生活在恐惧中。作者特别为她设计了一个“她的灵魂不在现世”并失语的状态,让她的灵魂跌落到“十八层地狱”。在她的灵魂从“十八层地狱”逐层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她的记忆逐渐恢复,一步步还原了陆子樵、胡如匀、李盖五三个川东地主家庭在土改中被残酷批斗、被迫全家服毒自杀或全家被饿死的恐怖场景。

《软埋》故事的副线围绕着丁子桃和吴家明的儿子青林对父母过去经历、祖父/外祖父家家世的调查展开,青林以死去的父亲留下的日记为线索,最终查明了吴家明的父亲是山西的董姓地主,董家也在土改中惨被灭门。对这四家不同省籍的地主家庭在土改中相同的悲惨遭遇,书中青林的同学尤忠勇的话发人深省:“很多人认为:改朝换代、稳固江山,这(指土改中的滥杀)是个必然过程。只是,我们也可以自问一下,必须这样残忍吗?”

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的土改运动


宏观因素、国际环境 土地改革是中共的立党之本,所以中共建政伊始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土改运动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首次全国性的对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权进行剥夺和再分配,关乎到当时中国大多数人口的最根本利益,不可能“温良恭俭让”地进行。另一个造成土改运动过火和急于求成的重要因素,是当时事关中共国运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若中国志愿军战败,“联合国军”进入中国,刚刚撤退到台湾和仍滞留在大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国军势必全力配合联合国军大举反扑。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进行的土改运动,必然是高压血腥的,因为惟有迅速让成千上万无土地的“翻身农民”分到土地和地富分子的财产,他们才会支持中共政权,才甘愿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拿起枪反击“联合国军”和国军,“誓死捍卫”中共新政权。    

土匪猖獗、形势复杂,报复“还乡团”《软埋》写道:故事发生地川东一带土匪猖獗、形势异常复杂,为了震慑土匪及资助土匪者而大规模杀人。其实在各地的土改运动中,还有为报复地富武装“还乡团”杀戮土改干部、“翻身农民”而大规模杀戮地富分子及家庭成员的历史。

领导土改者的政治水平低 《软埋》中参加过土改的军人在事隔几十年后吐露真言:“打仗我们打了多少年,可谁也没干过土改。也不懂法治,当然也没人跟你说过,万事应该(讲)法治。大家开会,说这个人该杀,就杀了。或者是,土改组长听到反映,说某人很坏,该杀,也就决定杀了。基层的领导,自己也不懂什么,政策水平很低,光想着要为穷人说话办事,并没有多想想,穷人这样做对不对。”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各地都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土改运动中没有经过法院审理共杀掉了两百多万地富分子和“反动土豪劣绅”。

无序无助,残酷血腥的土改 在上述几项因素的制约下,土改常常在脱序甚至无序下进行。《软埋》除了写陆子樵一家服毒自杀,还写道:在批斗中,胡黛云的二娘和嫂嫂都被点了“天灯”,惨叫了三天三夜。地主家庭的成员“唯一的活路就是去死,不然会活得比死更难看。”“无论你们(地主家庭的成员)用怎样的方式(保持)低调,你们都一样没得好死。”“分完浮财,(地主)陈老爷一家被枪毙了。村里人来分抢(陈老爷)家的女佣,村组长要了(女佣)紫燕。他家二儿子是傻子,紫燕当了他的(二)儿媳妇。”  

历史不应被“软埋”,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在《后记》中特别指出:“我的这部小说,是提醒人们,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你不需要(知道)真相,但历史却需要(知道)真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了解并反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错误,是人类从愚昧和落后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源泉。读完《软埋》后笔者的最大感触是:当肉体被软埋后,当仇恨和偏激都成为历史后,后人们的责任,是使那段悲惨的历史不再继续被“软埋”。

然而,在中共仍然是执政党的中国,对土改运动的全面客观研究,至今仍然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大盲区。胡黛云的失忆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失忆,而是整个国家民族的集体失忆。时光荏苒,参与或经历过土改运动的人正在逐渐离开这个世界,挖掘土改中被湮没、被“选择性遗忘”的那部分历史,犹有紧迫性。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和反思土改运动,只有把土改中被长期隐瞒的真相公诸于众,让后人知道这段历史的全貌,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浏览(2913) (25) 评论(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威尼斯老人 留言时间:2017-07-26 07:17:36

补充:这位牛荫冠后来曾做到江西省副省长。

回复 | 0
作者:威尼斯老人 留言时间:2017-07-26 07:11:26

我看过“软埋”。这个“故事”的震撼直达心底,恐怕我终身不会忘却。

这之前,我曾在《炎黄春秋》和其他地方看过一些主持土改、参加土改的人的回忆文章。从那些文章里,我知道了,土改时,那些真正的农民开始不敢去领取地主的浮财,也不愿意去斗争地主,但被那些曾是无赖流氓的“积极分子”们胁迫去做这些违心的事;我知道了牛荫冠用铁丝穿过他父亲的鼻翼拉着游街。而他父亲在抗日期间毁家纾难,捐出几乎全部家产,还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我知道了很多事实真相。但是这样的文艺作品却用它的梳理和升华给了你一个画卷,一幅生命陨落的慢镜头,让你无法安然度日。这家人从上到下面对苦难的从容和决绝难道不会震撼你的心灵吗?他们那种为了尊严英勇而淡然的气概你在今天还能找到吗?

对不起,那些调侃这篇文章的人,真的是失去人性了。

回复 | 5
作者:gmuoruo 回复 新天狱博 留言时间:2017-07-25 22:30:26

呵,呵,新天狱同志,你的地主婆姥姥的丈夫好像就是因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被共产党镇压了,很对你的口味

回复 | 2
作者:周晋 留言时间:2017-07-25 20:08:24

最可笑的是国内那些批判《软埋》的文章,动辄将《软埋》的“出笼”视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那些作者也不扪心自问一下:他们所极力维护的“赵家人”,如今又属于什么阶级?

回复 | 11
作者:周晋 留言时间:2017-07-25 19:41:00

一点补充:

海峡两岸土地改革对民间的冲击和影响,至少持续到近半个世纪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即使当时我身处远隔重洋的美国,也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当时我还在念书,华人同学中有一位《软埋》发生地四川籍毕业于四川大学X学系的女同学,她的祖父在土改时被镇压。这位女同学常常情不自禁地对周围的华人同学说起她祖父被镇压的“不幸遭遇”,对祖父被镇压耿耿于怀。这位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女同学,出生时距土改运动过去已有近二十年,属于“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自幼接受共产党洗脑教育的“新一代”,她对祖父被镇压的负面观感当然来自于父辈。当然我无从知道她祖父是否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不过由此可见虽然事隔这么多年,土改运动在不少被镇压者的后辈心目中仍留有很浓重的阴影。

无独有偶的是,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蒋介石撤退到台湾后,痛定思痛,省悟到国民政府失去大陆政权的最重大原因是没有实行土地改革。于是蒋介石也在台湾实行土地改革。台湾地主的土地被政府赎买,作为交换,地主得到了国营企业的股份,从无地主被杀戮。蒋介石的温和得多的土地改革政策在民间评价如何?与上述那位四川女同学的抱怨发生的同一时间段,我曾遇到一位从台湾南部来美国的民进党铁杆人士。这位人士拥有纽约大学英美比较文学的硕士学位,属于知识精英。他与我素昧生平,可与我没聊几句,他就主动说起了他外公是台南的大地主,当时有一百多顷地。可国民党来了,这些土地都被国民党“共产”了。他咬牙切齿地说:“应该把蒋介石拉出来鞭尸!!”事隔这么多年,蒋介石在台湾实行的温和得多的土地改革政策在民间仍然遭到这么大的非议,那位川籍女同学的抱怨实在是很温和的了。

回复 | 16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17-07-25 18:07:41
中国的历史不是某党可以一手遮天的,历史自有其真相,党文化下的中国历史必将全部改写。
回复 | 9
作者:新天狱博 留言时间:2017-07-25 15:50:55

小说本身谈不上好,很一般。可能是内容比较适合一些人的口味。

回复 | 2
作者:抱不平 留言时间:2017-07-25 12:36:39

这就是为什么把64挂在嘴皮上那帮天安门闹事的学生们,不仅对共产党暴孽的无知,也是对土改时无辜被杀害的农村精英们的羞辱!

回复 | 2
我的名片
周晋
注册日期: 2015-07-21
访问总量: 90,68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失策、窘境和
· 珍宝岛之战—半世纪后再回眸(二
· 珍宝岛之战—半世纪后再回眸(二
· 历史不应被“软埋”,往事并不如烟
· 观电视片《永远在路上》有感
· 也谈G20杭州峰会
· 从《戚本禹回忆录》说起
分类目录
【政治与经济】
· 观电视片《永远在路上》有感
· 也谈G20杭州峰会
· 四十年后看中国
· 尼斯恐袭·土耳其政变
· 充满争议与立场瑕疵的南海仲裁案
· 英国脱欧公投的远因近果
· 核武器·核恐袭,核利用·核危害
· 美国·古巴·卡斯特罗
· 本届美国大选的几大看点
· 朝鲜“氢弹”与中国
【战争与军事】
· 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失策、窘境和
· 珍宝岛之战—半世纪后再回眸(二
· 珍宝岛之战—半世纪后再回眸(二
· 南海:波云诡谲、风高浪急
· 金记“氢弹”真伪辨
· 土耳其·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
· 德国统一·中国统一·台湾未来(二
· 德国统一·中国统一·台湾未来(二
· 南海风高浪急,太平岛无太平(二
· 南海风高浪急,太平岛无太平(二
【科技与文化】
· 人机大战·人工智能
· 从转世与穿越说起
【历史与人物】
· 历史不应被“软埋”,往事并不如烟
· 从《戚本禹回忆录》说起
· 也谈切·格瓦拉
· 文革五十年祭
· 百年回眸袁世凯
·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毁誉得失(2
·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毁誉得失(1
· 也谈抗日英雄、“匪首” 谢文东
【社会与自然】
· 感恩节感怀
· 民用无人机时代的无尽烦恼
【网商与网赚】
· 抛砖引玉,请教一种网上赚钱方式
存档目录
2022-11-05 - 2022-11-05
2019-03-15 - 2019-03-15
2017-07-25 - 2017-07-25
2016-12-01 - 2016-12-01
2016-10-04 - 2016-10-04
2016-08-30 - 2016-08-30
2016-07-30 - 2016-07-30
2016-06-30 - 2016-06-30
2016-05-09 - 2016-05-09
2016-04-01 - 2016-04-29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8 - 2016-02-28
2016-01-06 - 2016-01-30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3 - 2015-11-26
2015-10-03 - 2015-10-03
2015-09-01 - 2015-09-23
2015-07-21 - 2015-07-2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