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土斯的博客  
半截懒人  
我的名片
半截懒人
注册日期: 2011-06-19
访问总量: 190,81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网络乾坤寻片地,
兴起搭房似故里,
它日剡溪偶相遇,
水自漂流人自喜。
最新发布
· 现代化与现代健康议题
· 怀念邓丽君
· 还乡杂记
· 雪里记雪
· 海滩拾趣
· 海上生云
· 迈阿密变幻
友好链接
· 叶子:却道天凉好个秋
· 老几:老几的博客
· 子玫:子玫的博客
· 洛基山人:洛基山人的博客
· 北雁高飞:北雁高飞的博客
· 幽久桥:幽久桥的博客
· 当归:当归的博客
· 劳当劳:劳当劳的博客
· 亦宛然:人间菩提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叶影:润物细无声……
· yellow witch:yellow witch的博
· 一粒铜豌豆:一粒铜豌豆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随笔】
· 怀念邓丽君
· 还乡杂记
· 雪里记雪
· 海滩拾趣
· 海上生云
· 迈阿密变幻
· 雨夜中秋
· 昆虫Ticks 的申诉 --- To Summer
· 俺在美国当上访户
· 告别,2014世界杯
【研究】
· 现代化与现代健康议题
· 人工智能初议(3):人机对话与
· 人工智能初议(2):网络与数据
· 人工智能初议(1):学习与性价
· 远古人类寿命考
· 有闲时光
· 庄子《内篇.齐物论》二读
· 地球生命发展的二个里程碑
· 温饱以下 – 也谈知青现象
· 健康系列 -- 5.稳态与功能储备
【读书】
· 《齐物论》与地穴说 ----《齐物
· 毕业卅年题
· 《歧路亡羊》译问
· 老子《道德经》中错简的可能与个
· 山中诗趣
· 庄子《内篇。齐物论》之二
· 庄子《内篇。逍遥游》其一
· 大同与小康
· 在故乡重读<<雨巷>>
· <水浒> 读后感
【他山之玉】
· 拥抱首都 -- 陌生人的爱
· 拥抱首都 -- 陌生人的爱
· 境由心定
存档目录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温饱以下 – 也谈知青现象
   

网络上有不少谈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一社会现象的文章,对知青现象的来龙去脉有很好的交代,比如,维基百科条目:上山下乡运动。在众多文章中,各种发展情形的知青人生轨迹为我们提供了感悟人生,研究人生的范例。这里,我想对以下基本事实进行讨论:知识青年群体,在人生最充满活力的青春年华,直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对社会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同时,与既往中国家庭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念书的传统相反,被中断了本该延续的人类文化承传,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上产生了断层。

考察这样的,以及与之相关的群体的思想意识是怎样从生存的最底层一步一步发展提高的全过程,将为我们理解生命,看清生命的发展方向提供很好的参照。

知青的生活环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当时,尽管农村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但总脱不了一个穷字。那时我去的农村,农闲时,农民是吃不起干饭的;农忙时,也只有壮劳动力才能有干饭吃。记得一壮劳动力上我家,明知他已吃过饭,出于客气,问他吃过没有,他说没吃,坐下吃饭,一眨眼二大碗干饭就没了。当时,我心里真瞧不起这样的人,这不是不诚实嘛。偶尔打些野味,用盐腌上,那些小伙伴们说放他们家风干再吃,过段时间再问,早进了他们的肚子。他们还说太咸,大概是连盐都等不及化去,就入了肚。我当时同样的感受是,这么不讲信用,以后不会信任他们了。等到老大娘上门要借五分钱买盐,说是家里连盐都没有了;又看到大冬天的,农民还赤着脚,一旦牛拉出大粪,有的农民立即将脚插入大粪中,借以取暖。前面那些抱怨就变成了自己年幼无知,饱汉不知饿汉饥的真实写照。至于诗情画意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是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远观而已。

在这样的温饱以下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知青情况略好)。如此群体发展的良好范例,与既往相关认识相互参照,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会有深刻的启发。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思想意识的发展的认识,从古到今没有断过。

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就把人的思想境界分为下,中,上三域,相对应的就是追求物质财富,追求功名,和追求智慧/道。柏老谈到下域不一定能上升到中,上域;中,上域的人因为已经经过了下域,自然不愿退回去。个人理解是,下域的人,思想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物质财富上,一生所求,自然是衣食无忧,香车豪宅,万贯家产。在严酷竞争中幸存下来,便有了“为富不仁”,穷得只剩钱这样的生活。但是,当人仅仅得到了富裕,声色犬马固然快乐,却不受尊重,没有被景仰感觉,自然要寻求功名。只是这功名如果不和智慧或者更接近柏老本意的道结合,就会成为“一将成功万骨枯”的凶名,成为众人皆小我独大的霸名,成为买官卖官的欺名,或者是成为为了建功立业而建功立业的虚名。当人有了智慧和道以后,不仅创造的功、德、言会惠及当代,泽遗后世,还可以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意。入道以后,哪怕后来的生活再艰难,也会坚持走下去,就如宁愿投江的屈原,生不如死的司马迁,儿饥啼女饿死的杜甫,一集楚辞,一部史记,千古唐诗,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惠及了千秋万代,子子孙孙。当然,对柏老的三域进一步思考,各域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是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而且,各域之间也有混合存在的情形。

一百多年以前和七十年以前,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恩格斯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进一步阐述了温饱以下对人的影响,这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也即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和部分安全需求层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也即马斯洛的更高的社会,精神需求层次)(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943)。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如果人类连基本生理需求都达不到的话,其它高层次的需求是很难达到的。

要进一步理解不同需求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基本生理需求对上位层次的影响,就涉及到比较专业一些的脑科学知识了。

人脑的结构是和生物进化发展相适应的,越是原始的功能越是简单易行,而且越是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底部,比如,疼痛反射(火烧手了要缩回)集中在脊髓区;心跳,呼吸反射集中在脑桥区;吃,喝,性活动的调节集中在中脑和下丘脑。每当脑的调节不够用了,脑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再生长出新的脑区,所以大脑皮层又称为在进化上最新获得的脑结构,也因此负责精细活动的调节和脑的抽象活动如推理和思维等。各级脑区并不是独立活动的,脑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任何脑区离开了其它脑区,尤其是下位脑区,都不能单独活动。各脑区既有调节其它脑区的区域又有接受其它脑区调节的区域。脑系统就是在各脑区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整体活动的。有兴趣进一步探讨的朋友可以阅读相关专著的相关章节[1]

根据上述认识,人的初始活动是围绕着基本生理需求进行的,因为吃,喝,性活动已经被生命体先天化,成为本能,这就使得产生这类活动的驱动力最强,也最容易进行。但人的上位脑区已经存在,并要在后天生活中继续发展。如果人类不尽早满足本能活动,人就会在各脑区形成以调节满足本能活动为主的活动,这就增加了其他活动在脑系统中形成主流意识的难度;当这样的脑发育和发展成形以后,即使本能活动得到满足,在没有其它活动长期,持续输入的情况下,生活也主要是使本能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至艺术化,或者,向穷奢极欲方向发展。同样道理,任何一类活动进行得越经常,越占生活的主要部分,则这类活动在各级脑区中的影响区域就会越大,人也就越来越围绕着相关活动进行思考行动了。显然,个人生活环境,社会、家庭文明程度对人的思想意识发展至关重要。

比如,当一个人从小处于温饱以下,还没有意识到更高需求层次,或者,还没有建立其它需求层次之前,他的最大动机就是拼命使自己有朝一日有口饱饭吃,并且,怎样能吃上饱饭,就怎样做去。这样的生存环境是很容易产生“好死不如赖活”等观念以致阻碍了更高需求层次的建立。所以,那句客观准确但又完全不合理的名言“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就应该正本清源为,严重的问题是国家首先要保障农民有饭吃,有衣穿。

又比如,受到一定社会照顾的知青群体,虽然一定程度保障了生理需求,如专门有国家供应的口粮,家庭照顾等,但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理发展必然受其影响并打下深刻的烙印。这固然会成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的宝贵财富,从另一方面来看,要感知和去除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各种不良习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样基于上述认识,当知识,文化承传上产生了一个长时间断层后,脑系统的发展就带有局部的而不是系统的,片段的而不是联系的特点,断层期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必然影响现存和今后脑系统的发展。除非优秀的个体能够利用脑的结构和功能储备特性,同样长期努力塑造,发展自己,这样的局部和片段特点会影响思考行为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自然和社会工程都是系统工程。系统的效益是由系统内部各元素的质量和元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所决定的。就像一个全身其它部位都很健康的人,仅心脏出了问题,他跑不起来;或者,仅肌肉系统出了问题,也跑不起来。同样道理,脑系统各知识,文化承传没有合理建立,各区之间没有合理的协调发展,脑的综合输出效益就要大大受限了。当然这并不是知青群体特有的情况,任何不注重系统发展的群体都会有这种情况,知青群体在被客观耽误的条件下,考验要严峻些。

古今中外对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的认识就像一面面镜子,对照知青和相关人群的范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使生命发展效益更好。

[1] Amaral DG. The anatom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Kandel ER, et al. Ed (4th edition). p.317-336.
McGraw-Hill, New York, 200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