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0
GG对我读小说很有意见,觉得我不务正业,玩物丧志。他的理由是我不可能从小说中学到什么,既然学不到东西,又何必浪费时间。我通常的辩解是学东西并不是我读小说的目的,我喜欢读小说所以就读了。想想也是,自打我识字起,我就没有间断过读小说的习惯。先是缠着我老爸从他单位的图书馆借书看,等我有了自己的图书证,我经常一天可以跑好几趟图书馆。那时候图书馆只允许一次借出两本书。有一次我借到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那真叫一鼓作气,爱不释手,浑然忘了人还需要吃饭。图书馆晚上8点关门,到了7点的时候,我已经读完了第一册,第二册却只读完了一半多一点。我掖颐γΦ呐艿酵际楣萦玫谝徊?br /> 换了第三册。我爸妈当然不会允许我熬夜,我乖乖的和他们说了晚安,关了大灯,然后在被窝里打开手电筒继续挑灯夜战。那时候的我只觉得书里的世界真精彩,至少比我小小的个人空间里发生的事情有趣的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那时候人还小,读书一般都是囫囵吞枣,贪图的是有趣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念高中以前,读的书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世界名著。慢慢的这种热情似乎有所回落,因为我不再满足于读故事,我渴望共鸣,尽管我所了解的人生或世界还只是皮毛。于是我开始看一些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从高中到大学毕业这个时期,我看了无数的书,什么样的都有,遗憾的是让我难以忘怀的凤毛麟角。钱钟书的围城是一个,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多数都成了KILL TIME的消遣。出了国,因为中文书籍的匮乏,对中文字的念想成几何级数增长。幸运的是学校图书馆有个东亚文学馆,只是大陆作家的作品并不多,多的是台湾作家的作品以及不少中国古代的线装书(也多是台湾出版社出版的)。我看了不少所谓的艳情小说 (线装,包装精美,繁体,从右到左纵向排列),包括金瓶梅,满足了一下我的猎奇心理。不久,电子书刊开始繁荣,我可以轻易的在网上找到各式文字。让我郁闷的是,值得一读的文字却是那么难找。和这个浮躁的社会一样,很多文字不过是为了名或利的哗众取宠,无病呻吟,是浪费社会资源的垃圾。不得已我将视线转向了一部分经过时间沉淀的英文小说。但是我仍然喜欢读小说。因为有那么一些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或者用了心或者用了脑子。用了心的,其作品通常比较感人,作者通常怀着一种深切的情感叙述着他们关心的人与事,比如余华的活着;用了脑子的,其作品通常透着智慧和幽默,三言两语把人性和社会的本态暴露无遗,读者一边笑着一边痛着,比如鲁迅的阿Q外传,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既用了心,又用了脑子的通常是极品,可遇不可求。这样的作家和这样的作品正是我读小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