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蒋方舟是几年以前的事,但最近才读了她的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作为一个90前(89/10出生)小丫,文笔相当老到,天南地北,洋洋洒洒,历史政治,娓娓道来。 一直没有意识是女性(偶读的书无照片),所以庆幸中国终于有了让人感觉到希望,耳目一新的可畏后生。中国80后的代表作家自然是韩寒,但偶始终感觉丫是糊不上墙的。 一直到蒋提到“十岁发育”,偶吃了一惊,但没有觉醒。后来读到作者的父母篇,态度十分歇斯底里,吃惊,不可理喻,但仍然没有觉醒,直到读到她和小保姆打成一片,才霍然。。。作者自揭底牌---女孩子。立刻有一丝失望,想到中国有希望的作家领军人物不大可能是个丫头。‘小丫扛大旗’?得了吧。 韩寒在“我理解的生活”里提到,他只和20-70的男性辩论,以此作为回避与李敖父子和陈文茜交手。如果国外,肯定不敢如此公开歧视。这真是中国更加自由的一个范例,没有政治正确。 当然歧视是不对的,哪怕一个蟑螂,如果口吐玉珠,偶们也不得不顶礼膜拜。 蒋韩我看的都不多,但一定要比较,偶投蒋一票。韩寒小看女人,不等于丫可以力压所有女人,可能开车可以,下笔未必。 蒋的文笔更细腻,花俏,生动,老到。韩寒则是永远是高中生,尽管,他的学历,只是初中。韩寒的政治取向更是叫人不敢恭维,倒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蒋突然提到了“无物之阵”,顿时叫偶眼睛一亮,蒋还说自己“出离的愤怒”,再次一亮。因为都是先生的习惯用词。 但回头仔细一想,觉得,蒋虽然确实可能有理解先生的可贵之处,但实在也没有看出来她处于先生类似的处境,就是,她大概是在不会面对“无物之阵”的,也没有必要“出离的愤怒”。理解固可贵,学习大不必。 再回头一看,感觉蒋比较深刻见解的,还就是关于评叙达尔文中国影响的短短一篇,而且也没有很深入下去。但已经不错了,超韩寒多埃。 当然,革命的时代一定意义上,是过去了。蒋提到: “文章救国”的时代过去了。这是对的。鲁迅能“文章救国”,首先还是文章能够卖钱。现在呢,最成功的,比如杂文集《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也是不够吃饭的,蒋必须有一份工作。至于像先生那样化个笔名,豆腐干文稿费吃饭,一个人也都不会有了。 当然,哪个煽动,抓你丫的。但便是不抓,哪个还听你煽动?煽而不动差不多。 但虽然不能革命了,文化深度是可以有的。韩寒完全没有文化天赋,蒋好很多,但和老一辈的钱理群,韩少功没法比。也无法和文化大师余秋雨相提并论。比较可惜的是,老一辈的大家对现时的敏感度不及80,90后,而后者呢,又缺乏前者的文化力度。 但前者又不尽然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比如梁晓声,热度够了,沧桑够了,正义感也够了,政治上却是个糊涂虫。这和丫出身低微有很大关系。韩寒文化水准低下,出身低微也是根本原因。滚地龙,滚不出一条龙。 但是你不一定要历经沧桑!所有伟大的革命家,在投身之前,都没有历经沧桑。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可能树立伟大的理想,确定伟大的追求。赫尔岑,在立志献身革命的一刻,只有14岁。12月党人失败的消息传来,他和另一位14岁,望着麻雀山,突然激动起来,互相拥抱,立下誓言。 100年以来,中国的作家已经从震惊的一代,愤怒的一代,救国的一代,革命的一代,变成现在迷茫的一代,娱乐的一代,调侃的一代,个人奋斗的一代。中间还经历过反思的一代,理想的一代,和艰难的一代。其实各代各有特色,时代的烙印,80,90后,已经明显的进入后革命时代,后政治时代,经济时代。蒋尽力给自己染了一点政治色彩,但偶们看看,怎么都是有点故作深沉,即便她有这份情怀,也没有她发挥的空间,但偶觉得,哪怕这点可怜的情怀,都不过是矫情,不是真的。但是,不革命不算坏事,总比韩寒反革命强。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说的漂亮,大气,自信,豪迈。。。是的,但是你其实不需要历经沧桑。我们看到了一些亮点,但我们仍然期待的,一个大文化传播者的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