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在一篇题为“尝试美国中学教育,被中国家长耽误的小留学生们(4)”的文章里,笔者第一次介绍了一个半年前发现的案例:一位在美国一所知名私立寄宿高中留学的11年级中国学生,其英语程度仅相当于美国本土6-7年级学生的水平。自该案例起,笔者又遇到或有意识发现了不少在美国初中高中留学的中国小留学生,他们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有限;个别甚至被美国心理医生诊断为患有不同形式的学习障碍症(learning
disorders/learning differenc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或相关症状。对小留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笔者经过四年的收集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国人ESL学习的认知模型。
首先,中国人学习ESL的过程,和英语为母语者掌握英语的过程,有个关键的不同。英语为母语者,他们的语言发育,先从基于听觉“声音”(sound)的“听”和“说”开始,经过数年积累,然后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发展到基于视觉“字符”(print)的“读”和“写”;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每个英语为母语者的大脑中,是以两种形式储存的,即声音和字符,而声音的储存形式比字符的形式先一步发育。对英语非母语的中国人,学习ESL的过程却往往从字符开始;在开始学习英语字符时,学生并没有一个相对应的已经存在的声音形式的英语储存。因此,适合于英语为母语者的英语教学方法,有的并不适合中国的ESL学生。
笔者认为,“读”,或者说,视觉上接触字符,在中国人学习ESL的过程中,往往是第一步,非常关键。而刚开始学习英语,这个“读”,必然是精读。早期精读的过程,是将一段英文内容,转化成一段自己觉得说得通(make
sense)的中文信息的过程。以最简单的阅读,暨对一个英文句子的阅读作为研究出发点,仔细剖析该过程,笔者认为,涉及一个中间媒介(medium)、中文英文二个语言背景、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分别为:1)识别(recognition),确认句子里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即单词或词块(词块是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功能单位,包括词组);2)转换(conversion),通过媒介,将英语单词或词块转换成中文;媒介包括双语教师、英汉词典、学生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记忆内存”;3)合成(synthesis),运用语法规则,不断将已经过目的内容组合成信息;4)校验(check),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确认新组合的信息是否对自己说得通,如果说不通,则重复这个过程。见图A。
以The
car runs out of gas这个句子为例,定义“The car”为A,“runs” 为B, “out” 为C, “of” 为D, “gas” 为E; B、C和D形成一个词组“runs out of”,相当于单词“exhaust” (F)。A、B、C、D、E、F的相对应中文词义分别以小写字母表示。为简化讨论,仅将E列为多义词,且只有两个中文词义“汽油(e1)”和“气体(e2)”。
图B. 当学生看到句子时,经过识别转换合成和校验,得到一个说得通的信息,完成一个成功的阅读。
图C. 当学生视觉恍惚或者印刷不清,“car”被错误识别,被读作“cat”,得到中文描述“这只猫用尽了汽油”。该信息和学生的常识不符,自动引起大脑排斥,会重新启动阅读过程。红色代表错误的转换信息。
图D. 学生不知道“run out of”是个词组,将其逐个分开解读,可能会得到这样的信息:“这辆车从汽油里跑了出来”,这个信息对学生讲不通,引起大脑排斥,重新启动阅读过程。
图E. 如果学生将“gas”转换成另一个中文词义“气体”,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翻译“这辆车用光了气体”,尽管这个信息可能被成年人拒绝,但视具体上下文,这个信息可能被低龄学生接受,造成小留学生中独特的英语学习问题。
这个句子比较简单,不适合举证由于误用语法规则所产生的合成错误。但作为阅读理解的一个步骤,合成过程在涉及一些复杂句子时,也是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个大脑认知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对一个简单的英文句子的理解过程所做的分析,但可以扩展到对英文段落和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这个模型的特点,强调了母语及通过母语所获得的知识和判断力在中国学生ESL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ESL阅读学习的早期阶段,学生会有意识的将英语内容转换成中文,在中文母语的背景下,对信息作进一步校验。随着学生英文程度的不断提高,识别转换合成和校验会渐渐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反射;那些在英语国家英语环境中生活工作了一定年数的人,经常会不假思索地以英语作为思考和交流的语言。但一个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中国人,即使在美国生活工作二十年以上,能够以英语进行思考与交流,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或表达,还是常常会十分自然地选择适当形式的英汉词典查阅印证英语单词或表达的中文含义,说明母语虽然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再以有意识的状态出现,但还是作为一个悬着的背景,至少对一部分人,在他们接受新的英语词汇或表达时,仍然会被激活,行使校验作用。
这个模型中的媒介,随着学生英语程度的提高,会出现角色替换:开始时媒介是英语双语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后,学生可以借助英汉词典进行英语阅读,媒介渐渐变成以英汉词典为主,同时,学生自己的英语“记忆内存”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主要媒介。笔者认为,能够基本做到不靠教师的解释、独立使用词典等工具进行有效阅读,是英语程度的一个阶段性突破,标志着学生能够基本上靠自学来掌握一门语言;笔者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在双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英语词汇及语法;离开教师,学生对英语内容的理解,会出现经常性困扰。
二,成熟阶段。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一般语法规则后,学生能够脱离双语教师,借助词典或中英对照等工具或方法,独立阅读适当难度的英文内容,并且通过大量和强化的阅读,精读泛读结合,循序渐进,有效提高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学生的词汇不断积累,语感加强。在成熟阶段的后期,学生能熟练阅读并准确理解针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内容,如一般的报纸或网页,也能准确、自如、自然地用英语与人作书面沟通,如写作电子邮件。
三,精英阶段。与美国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及使用的英语不同,美国传统的专业精英阶层,如律师,政治人物及人文教授,在一些正式场合会追求精致考究的写作风格;他们的文章,和一些经典英文小说及美国早期历史文献一起,形成了一类独特的英语。这些英语作品,逻辑严密,讲究文采修辞,除了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汇或措辞,还经常使用生僻词汇或常用词汇的生僻词义,有时根据规则创造词汇或创造性使用词汇。这类英语是专业精英阶层的职业语言,往往标志着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徐罡博士将其称之为“精英英语”;而将美国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及使用的英语称之为“普通英语”。
“精英英语”举例: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解放黑奴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美国独立宣言)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予我自由或予我死亡)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远大前程》,通过主人公之口,有大段的哲理阐述和议论,主人公显得自负克制,属于精英英语;海明威的伟大作品《老人与海》,虽然逻辑严密,叙事精准简练,但其叙而不议(Show,
don't tell)的风格(即使议论也是借人物之口),归于普通英语。
按照这个分类, TOEFL相当于普通英语的考核指标;SAT相当于精英英语的阅读理解考核指标。
摘自波士顿教育和专业发展中心2015研究报告:“警惕小留学生在美国的英语学习;美国英语教学法phonics对一些中国学生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