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教育的死穴和申請美國名校的命門》裡,我有一個觀點:中國的人文教育,內容是虛幻的,骨子裡是反社會的,結果是敗家亂世的。上周寫到蘇東坡,上網核實一點東西時,跳出下面的文章,隨手拈來,正好舉證我的觀點。
“這天,蘇東坡喬妝秀才,帶一家奴,前去遊覽江南風景聖地莫干山,見一座道觀,便和隨從一起進去討杯茶喝。道觀主持道人見他衣着簡樸,以為是個落第秀才,冷淡地說:“坐”,回頭對道童說了聲“茶!”後來見他脫口珠璣,談吐不凡,料定有些來歷。老道立刻換了一副面孔。說聲“請坐”,又叫道童“敬茶”。坐了一會兒,老道借沏茶之機,悄悄地向僕人打問,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蘇大學士、杭州剌史老爺到了,馬上把蘇東坡引至客廳,畢恭畢敬地說:“請上座”,並回頭吩咐道童“敬香茶!”蘇東坡心想,出家人尚且如此世故,難怪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覺暗暗發笑。
老道人好不容易抓住了這個時機,便請蘇東坡留墨題詞。蘇東坡就把眼前發生的事實經過,寫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這副對聯,詼諧有趣,把老道以衣帽取人,十分世故的形態和嘴臉,勾畫得維妙維肖。老道人見聯自知失禮,滿面羞愧。”
這個故事,還有幾個小學語文讀物版本,有的說蘇東坡是一人獨自前往,但我更相信這裡的說法,蘇東坡帶着家奴。無論哪個版本,傳達的是同樣的信息:老道勢利,而蘇東坡呢,最後顯然出了一口惡氣。
但我不同意這樣的解讀。
在我看來,老道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值得非議的。老道平時靠善款接濟,種幾分菜園,養兩株茶樹,春去秋來,好茶也就只收了那麼幾兩,自己平時喝的恐怕也是粗茶大葉,聞知蘇東坡光臨,既發自真誠的敬仰,也出於待人的規矩,以好茶招待,畢恭畢敬,可圈可點。難道明明知道來的是蘇東坡,還要繼續冷落他不成?難道來的是落魄無賴,老道也要笑臉相迎?秘書幹什麼的?
大到國與國之間的禮節,一點不比老道的做法高出多少。
而對蘇東坡的描繪,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蘇東坡是什麼人?他的心胸氣量不是一般的大;他非常務實,體恤人情世故。他當官幹了那麼多實事,經常向皇帝申請經費,是個知道柴米貴的人。他寫的《食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火,少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活脫脫就是蘇東坡,除了蘇東坡,還有誰,能有這樣的心態和手藝,享受“價錢如糞土”的東西,自得其樂?
蘇東坡是性情中人,他的這副對聯,的確詼諧,更多的是禪鋒。不妨當着無傷大雅的玩笑。但這個故事怎麼就變成了蘇東坡智斗老道士了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蘇東坡是帶着家奴去的。就是這種人,一天到晚琢磨着主子的臉色,心理特陰暗,硬是把這件事升華到鬥爭和輸贏的高度。
這個故事竟然成了中國小學語文讀物!中國的孩子就這樣潛移默化,接受了蔑視社會的鬥爭意識。
如果一位富家子弟,相信了這個故事的道德說教,把家裡的錢全拿出來結交“四方豪傑”,等哪天流落街頭了,就知道什麼叫狐朋狗友了。
如果一位權勢子弟,站到了社會對面,信奉鬥爭哲學,動則“我爸是李剛”,哪天被人家大卸八塊做了,活該!
如果一位貧民子弟,把社會規矩當做社會不平,仇恨意識積蓄,長大了,時機一到,造反有理,殺!
以往中國的歷史和家族興衰,就這麼簡單地循環着。而美國的私立名校,不管高中還是大學,最要防範的,就是受到這種鬥爭意識薰陶的平民子弟和家庭。偏偏有的中國家長和孩子,以為把美國那套全吃透了,但面試時眼一轉嘴一張,一點小心思就全部露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