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书不错,推荐。孔乃商王室后裔,但到前若干代,已是最末等贵族士。老爸一武士,可力举千钧。60多岁想要个儿子,朋友颜某帮忙,问家里三姐妹,两个不干,老三才16,点头了。孔子及母亲,从小被赶出宗社,可能的原因很多,最大可能是因为正妻凶悍。直到其母过世才宗社才认他,得以继承士位,并接受贵族教育,但孔子放弃了父亲的武士职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偶想,最不容易的人,是他母亲了。受到宗族排挤,把孔子养到15,苦到把命都搭上了。如果母亲不早逝世,恐怕孔子永远进不了士? 但虽然15岁得以正规教育,如果没有以前的底子,孔子能够立刻立志于学?恐怕早就街头牛二了。但无论如何,孔子成功的背后的第一人,非他母亲莫属,牺牲也是最大。但孔子似乎对母一字未提?嗟乎! 孔子讲仁,自己1.92,武孔有力,武艺烂熟,但从未击杀一人。便是子路在危急下要动武时,子大多也是劝导。孔子特别重视亲情,从这角度,孔子的遗憾真不少。老爸在其3岁过世,67,当时算长寿了,无憾。但娘在其15岁去世时才30多一点。儿子伯鱼辛苦一世,也为瞻养母亲操劳早衰,结果先他去世。孔子竟也没有收他做弟子,而是总共说是只教诲了他两句话!是不是因为他拿不出肉干耳?孔子在外求官14年,老婆终于未能等到他荣华富贵,于其回国前撒手西去。是不是少一个女子,好养一点了?另外孔是老二,但老大的故事,一无所知,不知为何?总之,孔子家庭不算太成功,却也从来没有看到孔子悲伤甚至哪怕遗憾的表示。 但孔子晚年对两个弟子的离世极为悲伤,狂呼乱叫。颜回,子路。颜德行最高,对孔子也是亦步亦趋,但看来此君谋生不行,饿了只有水喝,结果29就头发全白了,30多岁就老死。另一个子路,身体倒不错。人也耿直,但勇而无谋,近于莽撞,最后果然撞死。这两个是孔子最贴心的弟子。但明显的缺陷使两个无功而返,连自己性命都没能保住。我个人还是更欣赏子路,而非颜回。颜巧于舌,但完全无用,而且没有自己的见解。子路则甚至两次成功劝导孔子不要出仕做官,因为掌权者有反叛的嫌疑。然当时孔子做官心切,都要准备接受了。但第三次,来劲了,子路却是劝导孔子出仕做官,孔子却认为掌权者有反叛的嫌疑。但结果,几年后子路不顾危险去帮助那个掌权者,被砍成肉酱。偶想,孔子有没有反省一下,如果当初接受子路的建议,恐怕最后不致如此。。。结果,肉酱也不敢去收,只能看见肉糜不吃。。。 其次和孔子比较亲近的,应该算子贡。如果论能力和贡献,子贡不知道要比前面两位大多少倍。在许多次危难时刻,都是靠他挽救,功莫大也。同时他也是出色而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但心灵距离,他确实不如前面两位。乃至孔子去世前几天,唱道:“泰山崩乎!大梁摧乎!哲人萎乎!子贡感觉却是奇怪。如果是前面两位,那早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了。但孔子去世后,其他弟子是守灵三年,子贡一个人,六年。 孔子是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在世界上,也能进入前三。汤恩比认为21世纪世界只有孔子的学说能够拯救。我以为是对的。我们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话,都是来自孔子。但有次偶很困惑,因为孔子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偶倒不是怕做贼,反正大家都做。问题是:孔子的自我画像是:诲人不倦,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啊。那他不是贼么?后来才知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是骂一个人的。进一步,又发现,那个人还是不错的弟子,孔子其实算半开玩笑啦。 ‘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其实,倒不是打击女人,也不是女人有什么不好。而是这种关系本来就难处。尤其如果你是君子。如果小人,倒是很容易如鱼得水。 孔子的后裔孔健,在和于丹合著的“论语力”中攻击了孔子几个地方。偶觉得丫水平好烂。比如有一点,丫批评孔子教了3000弟子,没有一个女的,所以是重男轻女。偶是觉得不值一驳了啦。。。无语了。。。你来你来! 孔子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太理想。老实说,孔子是一个非常脚踏实地的人。子贡一次卖回一个鲁人。按理可以从鲁国领钱,但丫要做雷锋,不要钱。被孔子厉责,后来果然,别人不好意思领钱,也就不愿意做这样的事了。还有一次是曾子太孝,老爸恨打亦不跑,孔子大怒,直指他陷父亲于不义(因为打出事,其父名声坏掉)。但说到人口多了,做什么?‘让他们富起来’,那富起来以后呢?‘教育他们’。但我们看到了,中国还没有完全富起来,就非常需要教育了。孔子的理想是出仕做官,治国平天下。但他碰了一辈子的壁,因为他的前提是一位明君,但这样的明君是不可能存在的。到68岁,孔子才放弃了做官的希望,但就是给他再多时间,又有何用?幸好最后两年抓住了,修书,留下了六经。如果做了官,中国历史上多一个好官,无足轻重。这一点,倒是余秋雨想的明白,40岁就辞官不做了。不说中国做官难清白,难作为。就算是一个清官,其价值如何和一个划时代的大文化人比肩?其次,偶觉得孔子的理想目标---周礼,太一般。‘悠悠万事,为此惟大---克己复礼’。既不现实,也不灵光。孔子过于强调了礼,认为礼是内在一切好的东西的外在反映,乃至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偶倒更欣赏老顽童周伯通。当然,礼貌是必须的。周朝是封建社会,春秋就乱掉了,所谓礼崩乐坏。但倒退没有可能,到秦始皇统一,就是中央集权制。这是不可避免的大方向。汉朝仍然有封建残余,结果还是乱掉。孔子重礼,一定程度是不是和他职业中祭拜仪式特别多有关?当然偶这么想比较小人,就算一种巧合吧。 孔子口口声声君君臣臣,最烦犯上作乱。最后编“春秋”---叫“乱子贼臣惧”。但臣可贼,君难道不会贼么。所以其实是不公平的。不应该以礼为标准,为理想,以君臣次序为目标。当然,老犯上作乱也不好。。。就像从前排队和女人睡觉,男人跑出来,被后来的一刀捅了,但丫跑出来,还是照样被捅了。。。那就没有止境了。但君不善,应该推翻,不是么? 最后,父父子子。。。父亲偷了人家的羊,儿子应该包庇。亲情高于义,高于正义。那是非还有么?忽然想到雨果的“93年”。敌人的大官,最后因为救了几个小孩而被捕,放了当然是应该的,因为人道主义的义,可能超过阶级斗争的义,而且如果你心安理得抓了他,那你自己的道义水准不是比你的敌人低了?那不等于否定了自己么。但这个指挥官随后被他父亲,一个更严格的革命者,按革命军不能放跑敌人的原则,格杀。显然,雨果没有熟读儒家。。。 据说,儒家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只有一个王阳明。还有人举曾国藩,但太平天国固然邪恶(至少最高头目非常邪恶),清朝其实也非好鸟。孔子入世时间太短,改革也是脆败,无太多功德可言。当然,于他而言,立言,就是最大的立功立德了。 如何看待54以来的反孔呢?毛是墨家,反孔必然。鲁迅,一个最典型的54闯将。。。当然也不会有好话了。。。先生的“老调子已经唱完”,直截了当否定了孔教礼学。但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先生否定的,是宋朝以后腐朽的,倒退的,被统治阶级糟蹋的厉害的孔教礼学。批判没错。有趣的是,无论是最后清朝的当权派,还是保皇党康有为之流,都是死命的儒家吹捧者。偶倒以为,他们对儒家吹捧的本身,没有大错,甚至有远见。但丫们自己是如何亲身履行的? 那就贻笑大方了。马列主义手电,是照别人的。比如康有为,行为完全小人,堕落的不象样。但这些并没有妨碍章贻和,封康为‘贵族’。梁启超倒是一代雄杰。 我以为,大革命中否定礼教,打倒孔家店,是有道理的。因为孔教早已被统治阶级绑架,成为反对革命,镇压人民的工具。什么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儒家的真正核心是仁义,是有教无类。在一定的情况下,造反就是最大的仁义。 我不知道大大是什么样的人,但拜访孔府,总不是坏事。不过,就偶而言,那个群魔乱舞的奥运会舞蹈,或者孔庙的祭拜仪式,也只能是付之一笑了。。。 孔子说人有5种: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偶自然是庸人了。阿Q眼里无英雄,庸人眼里,无圣人。圣人是没有的,是鼓吹出来的。。。神化宣传。孔子只能算君子,贤人必须有功德。孔子一辈子追求做贤人而不得。但,孔子是哲人,比贤人高大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