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的山海经:牛牵马棚
11-27-2015
原先一年中也吃不了几次鸡,现在餐餐大鱼大肉天天如过年,故到了过节时还上火鸡,真是没有人要吃了。花几个钟头烤火鸡,未必有人领情,倒是蔬菜颇受人欢迎。昨天席间我和一位男性长辈说起:“以前蕃薯藤是喂猪的,现在也卖给人吃了,还很贵。”长辈平时不操持家务,对超市里卖些什么东西全然不知,应道:“是吗?人也吃蕃薯藤了?” 我说:“还有草头(堇花菜)也是以前喂猪的,现在人吃,价钱大涨。以前春天里的嫩草头先人吃,人吃不完了就喂猪,猪再吃不完了就犁地时翻下去做肥料。” 长辈说:“人吃的草头和猪吃的草头不一样的。人吃的草头开黄花,猪吃的开黄紫花。”看来我是牛牵马棚,把两件貌似搭界而不搭界的事扯一起去了。牛牵马棚即风马牛,牛马同棚。马载重,牛耕地,原分工明确。但没有马来载重,偶用牛;没有牛耕地,偶用马。都是牵强的龙套角色,非本司,皆因蜀中无大将。不知同关一棚时,牛马会不会因功劳大小问题,吃草多少问题而打起来? 由此想到每年春天里神州开的“两会”,也有牛牵马棚的意思。“两会”即杜甫说的“牵萝补茅屋”。一桌是“人大会议”,坐着人民代表。一桌是“政协会议”,坐了牛鬼蛇神。两桌人原是风马牛,但不乏交流切磋。人民代表向中央提建议(jian-yi),牛鬼蛇神向中央提意见(yi-jian),俨如两桌圆桌骑士要共议天下大事。正鲜嘎嘎叽叽喳喳之时,中央一声“No”,两桌人就闷头吃饭,饭毕早早地去洗了睡了。 戏台上的“小放牛”,唱腔有点模糊,不确定唱的是老生戏。“小放牛”身上也没有挂旗帜,披了件破蓑衣,左手拿笛,右手执鞭,左腿盘翘呈金鸡独立状,嘴里不停地说着“前面就是杏花村”。杏花村里牛帮马腔,马帮牛腔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