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俞先生的博客  
俞先生創造了一個宏大社會科學理論體系,無論學術界是否鑑定,可確信此理論體系成立。  
https://blog.creaders.net/u/6944/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俞先生
註冊日期: 2012-11-10
訪問總量: 949,42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朝鮮處決中學生太殘忍
· 特朗普是民間黑老大當總統
· 為什麼中國的學術界無法創造理論
· 川普衝撞法律
· 是北約東擴威脅俄羅斯還是俄羅斯
· 欺負別人的人借他人之手殺死自己
· 美國農場的工人趙春力殺七個人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政治類】
· 朝鮮處決中學生太殘忍
· 特朗普是民間黑老大當總統
· 為什麼中國的學術界無法創造理論
· 川普衝撞法律
· 是北約東擴威脅俄羅斯還是俄羅斯
· 欺負別人的人借他人之手殺死自己
· 美國農場的工人趙春力殺七個人
· 中國近代革命曾經有四種進路
· 重慶婦人將小孩扔下樓很正常
· 趙鼎新教授辭職主要責任在浙大
存檔目錄
07/01/2024 - 07/31/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6/01/2016 - 06/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人類在語言通訊中創建文明共同體
   

人類最初不使用語言。人們互相之間也進行通訊。他們展示自己的行為進行通訊。行為就是最初的媒介。但是,由於展示行為需要進行面對面的互動,通訊的距離是短的,範圍是有限的。他們只能組成小規模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是部落。後來,人類開始使用語言。由於使用語言,人類開始開發媒介。媒介延長通訊距離和擴大通訊範圍。然後,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語言通訊進行社會交往。他們能夠通過語言通訊交流感情和思想,傳播文化觀念、宗教信仰和歷史記憶。他們還能進行商品交換。他們逐漸地建立新的共同體。於是,語言導致人類建立國家和原始部落的解體。人類用一個文明的共同體替代了以前的原始社會的自然共同體。這就意味着,人類共同體發生了質變。這其中的差別在於,原始社會的部落基本上沒有文明的內涵,而國家有這個內涵。如果說語言導致國家的形成,語言也是人類創造文明的一個基本條件。當人類使用語言的時候,他們漸漸地創造自己的文明。文明就是國家的特質。一句話,國家就是共同體加文明。而且是大共同體加文明。小共同體無法創造文明。也就是說,如果人們僅僅進行短距離語言通訊,他們只能在小範圍內進行通訊。只有少數人之間能夠進行通訊。少數人互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體是小規模共同體。在小規模共同體內,勞動分工無法發展。就是說,沒有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形成對專業人士的需求。小共同體內沒有專門從事文化工作的人。但是,當人類開發媒介延長通訊距離以後,他們開始建立大規模共同體。由於大規模共同體的形成,人們建立大市場,大市場內產生對專業人士的廣泛需求。有些人能夠專門從事文化工作。文化工作成為創建文明的共同體的一個基本條件。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又成為創造文明的主力軍。雖然文化不等同於文明,所有的文明都與文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總之,人類建立政府以後能夠建立國家。同時,這個國家也要有文明的內涵。語言是人類創造文明的手段和途徑。於是,人類建立自己的具有文明內涵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是國家。總之,人類創造文明的過程也是他們建立國家的過程。這一切都是在使用語言以後發生的。下面我們來看看人類是如何經過語言通訊創建自己的文明共同體的。1

  1. 歷史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初期,並不使用語言。語言是後來發明的。在使用語言以前,人類的個體之間也進行通訊。他們用自己的行為進行通訊。例如,他們通過擺手和點頭進行通訊。他們也可能用跳舞的方式進行互相通訊。行為就是他們互相通訊的原始媒介。在那個時候,他們組成小規模共同體。由於共同體規模小,人與人之間有很近的血緣關係。共同體統一的基礎是親屬關係。人人都有親屬關係的意識。在使用語言進行通訊以後,共同體規模擴大,親屬關係淡化。人類依靠語言來維繫共同體的統一。隨後,人類創造了歷史。歷史就是為了維繫共同體統一的一種形式。它就是文明的形式。它就是建立國家的一種手段。所以,我們說沒有哪個國家沒有文明的內涵。

於是,我們看到,語言與歷史之間存在依存的關係。歷史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歷史是語言的派生物。歷史是一種語言現象。在語言與歷史的各種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就是,人類使用語言以後才開始創造自己的歷史。人們所說的歷史可能包括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或者在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中湧現的一個人物。這些可以說是事實。但是,事實不一定是歷史的一部分。只有被歷史資料載列的事件和人物才能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我們可以說那些事實是歷史事實,但是,歷史事實需要文字來表現自己。如果沒有文字來表現自己,歷史事實無法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類使用語言以後才開始創造自己的歷史的。因此,在原始社會裡,所有的部落都沒有自己的歷史,但是,在文明國家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甚至古希臘的城邦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

歷史可以說是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歷史學家寫歷史以後,他們就開始與民眾進行語言通訊。傳播歷史知識,灌輸歷史意識。這個語言通訊過程一定很長。最初,人類使用口語來傳頌歷史。史詩是人類傳頌歷史的一個美學形式。這是人鏈式語言通訊過程。所以,在地球上,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詩。古希臘時代有著名的荷馬史詩。在中國,也有史詩。雖然漢民族沒有史詩,藏民族有自己的史詩。據說,直到2004年藏族的史詩《格薩爾王傳》才轉換為文字。為何人類最初用詩歌的方式記載自己的歷史?詩歌是個美學表現形式。一切美學表現形式是語言的媒介。換言之,人類用美學表現形式延長通訊距離,包括時間的和空間的距離。例如,詩歌的押韻方式是一種美學表現形式。它方便人們的記憶,目的是延長通訊時間或過程。詩歌是延長通訊過程的方式。歷史的表述需要延長語言通訊的過程。詩歌與歷史結合起來。後來,人類用文字記載歷史,語言通訊過程被無限期延長。人類創造了自己的歷史文明。

換言之,人類發明語言以後,還需要開發媒介。沒有媒介,人類無法進行語言通訊。就是面對面的口語通訊也需要空氣作為媒介實現語言通訊。但是,如果要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開發媒介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為了滿足語言的要求,人類開發了許多媒介。就傳播歷史而言,人類創造了多種形式,包括寫作歷史傳記、回憶錄、歷史著作,編寫歷史劇和拍攝歷史題材的電影等。當然,人類也採用其他方式記載歷史或傳播歷史知識。人類會利用歷史人物留下的遺物來證實歷史。很多文物就是歷史的證明。但是,如果沒有文字的說明,人們通常是無法完整和確切地理解歷史事實的。文字的表述一定不可或缺。例如,古希臘和古羅馬留下的很多歷史遺蹟已經沒有文字的說明。人們只能對它們進行考古研究。考古研究是在缺乏文字說明的情況下進行的歷史追述。但是,一切完全可信的歷史必須依賴語言。

歷史的意義在哪裡?歷史的意義在於維繫一個文明的共同體。歷史是建國的一種文化資源。在一般情況下,這是不可缺少的。原因就在於,當人類還在原始社會裡的時候,親屬關係維繫部落的統一。人們無需知道自己的過去,也能維繫部落的統一。部落里的人好像接受了一個自然的命令,無需解釋,大家都傾向於團結起來。但是,當人類使用語言通訊以後,共同體規模擴大,親屬關係逐漸失去其功能,人們需要藉助於語言。人們通過語言留下過去的記憶,以便在內心裡留下過去親屬關係的記憶。例如,人們通過歷史的敘述留下祖先的記憶。人們進行祖先崇拜。這樣的歷史記憶能夠凝聚人心。人們從此了解自己的根源。人們有了歸屬感。人們創造了歷史。

當然,如果人們了解到他們身處的共同體是如何發展的,知道他們是過去很久以前的一群人的後代,他們也可能產生歸屬感。例如,人們通過對立國者的記憶強化自己的歷史意識。也能夠維繫共同體的團結。人們對過去的歷史人物的記憶也能夠增強人們的歷史意識。比如,人們對過去的歷史人物的記憶而保存歷史記憶,人們回憶和敬仰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或革命烈士而保持一種特定的歷史記憶。

這意味着,歷史意識能夠指導國家建設。由於歷史記載了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成長過程,人們逐漸地採取了認可國家的態度。國家具備了歷史的合法性。如果國家的歷史受到挑戰或質疑,國家的合法性也可能受到損害。所以,歷史可能有官方版本和非官方版本,即正史和野史,但是,野史從來就是受到壓制的,原因就在於歷史關繫到一個國家的合法性或一個政權的合法性。

歷史也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成長過程的追憶。歷史是現代人對自己的前輩走過的路程的描述。雖然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件,歷史是按照現代人的需要創作的。因此,歷史的描述和評價可以包含現代人的價值觀。寫歷史的人不是單純地為了記憶過去的歷史而寫歷史,而是為了現在的人的存在的意義寫歷史。所以,一切真正的歷史都具有現實意義。

在目前的世界上,歷史還主要是各個民族的歷史。所以,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還是國別史。就是說,歷史主要是按照民族的成長過程來寫作的。因此,歷史的描述與民族國家的成長密不可分。也就是說,歷史記憶是維繫民族意識的最重要手段。民族意識則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精神資源。

總之,各個國家都極其重視書寫自己的歷史。原因就在於,在原始社會裡,人們不需要歷史來維繫部落的統一。當人類使用語言以後,部落瓦解了,國家形成了。由於親屬關係不再維繫共同體的統一,人們就只有依賴語言。使用語言不僅要互相交換信息或思想,而且要保留過去的歷史記憶,歷史就成為建設國家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文明的一部分。例如,在歷史上有些國家曾經不幸而解體。但是,由於人們保有歷史意識,人們還會在舊國家的廢墟上重建新國家。在中國歷史上,有些國家曾經分裂。後來,又統一起來,原因就是人們還有歷史的記憶。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例如,中國南北朝的時候南北分裂了。後來又建立了南北統一的國家。猶太人曾經在歷史上散居在世界各地,原因是他們的祖國在很久以前就不復存在了。但是,猶太人還有歷史意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們又在中東重建以色列國。因此,這個事實能證明,從終極意義上說,如果沒有語言,人類就沒有自己的歷史。人類也就不會建立文明的共同體國家。

 

2.哲學

哲學在希臘語裡指愛智慧。哲學實際上是人類對自己和自己建立的社會的思考。但是,它也出自於語言。換言之,沒有語言也就沒有可能產生哲學。人類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射過程逐漸演變為一種思索過程。如果沒有語言,這個思索過程只能限定在個人的大腦之內。任何個體的生命的極限限定了這種思索過程難以上升到系統和抽象的階段。發明語言後終結了這個自然界為人類自身發展設定的根本障礙。個人大腦中思索的結果能夠通過語言交給另外一個人,由無數的個人參與這個思索的過程從而形成一種合力,導致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斷提升。人類能進行抽象的思維。能夠產生系統的思維成果。例如,任何一位哲學家都不是孤立地思考哲學問題的。一位哲學家在寫哲學書的時候參考以前的哲學家寫的哲學書。哲學如同一個流水作業線上生產的產品。語言通訊仿佛就是流水作業線上的傳送帶。人們一邊進行語言通訊,一邊進行哲學的生產。人們用語言進行通訊的時候,就在思考。通訊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思考的過程也是通訊的過程。人們在維特根施坦的著作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換言之,語言與人的思維難以分開。語言與哲學有最親密的關係。哲學家在思考的時候,看起來他一個人在那裡思考。實際上,他代表他自己的民族或自己國家的人民在思考。哲學家是思維的媒介。人民大眾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他們可以委託哲學家代替他們思考。哲學家加速了人民的思考過程。所以,哲學家很可能成為思想界的代表。

當然,在人類還在進行短距離語言通訊的時候,他們還沒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哲學。即使在原始社會裡人類已經發明口語,人類還是沒有能力創造哲學。但是,當語言通訊的距離逐漸延伸以後,就有創造哲學的可能。這就是說,當語言通訊距離延伸後,通訊範圍擴大,人們建立大規模共同體。勞動分工的發展已經允許社會供養專門從事哲學創作的哲學家。於是,人類就開始創造哲學。例如,有知識的人開始興辦學社,傳播知識。其中有些人是哲學家。在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舉辦學社。哲學家們創造哲學。還有人解釋哲學和普及哲學。在現代社會裡,人們興辦大學。大學成為傳播知識的主要機構。大學裡經常設有哲學系。教授哲學的教授們向學生傳播哲學知識,向學生傳授研究哲學的方法。

以後,在哲學家與人民大眾之間開始建立一個語言通訊過程。當哲學家寫的哲學書被出版以後,人民大眾通過書商或圖書館進入哲學家啟動的一個廣泛的通訊過程。書籍是語言通訊的媒介。書商和圖書館也是語言通訊的媒介。市場是語言通訊的媒介。公共設施常常也是語言通訊的媒介。只要人們需要哲學,人們就會開發媒介,提升語言通訊的能力,延長通訊的時間和擴大通訊的空間,讓哲學家的基本哲學思想成為人們普遍了解和接受的思想。人們就被哲學家的思想武裝起來。人們看待客觀世界的方法可能被統一起來。人們可能有了價值觀。於是,價值觀支配了人們的行為。價值觀參與了國家的建設。換言之,當人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傾向於認同某一種管理國家的方式。他們能夠團結起來。國家的組織依賴這種價值觀。

這種情況與原始社會裡的部落的組織是不一樣的。原始社會裡的人沒有價值觀。他們具有傳統觀念,但是沒有一套系統的思維,沒有價值觀的判斷。人們普遍地服從親屬關係的意識的支配。在部落里,基本上沒有正義的問題。生活資料的分配又由酋長或首領負責。由於人們具有很近的血緣關係,分配不公的事情基本上不會發生。人們不會探討正義的問題。也沒有私有產權制度。也如恩格斯所說的,沒有警察和監獄。但是,當人類組成自己的國家以後,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家也是通過價值觀來進行管理的。當然,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最初的管理方式主要還是依賴強制力。專制政府並不廣泛地依靠價值觀來管理國家。但是,當人們普遍地接受了合理的價值觀以後,人們就會自覺地要求用價值觀來管理國家。近代歐洲的啟蒙運動的結果就是思想家們向廣大民眾灌輸了人的平等觀念。啟蒙思想鼓勵人民革命。例如,在法國大革命前夜和整個過程中,作家們一直在灌輸那些主張平等的觀念。結果,革命後的法國強調了平等和人權的基本原則。只要人們認為這種觀念合理,堅持實踐這個觀念的國家就獲得合法性,原因就是此時的國家成了理性的代表。於是,我們看到,在國家裡,管理的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在原始社會的部落里,人們沒有價值觀。人們服從一種自然的力量的主宰。在國家裡,人們服從一種思想。思想就是管理國家的一種力量。例如,當要求保護環境的社會運動蓬勃發展以後,人們的價值觀發生新的變化。在環境保護主義運動的挑戰下,承認保護環境的價值觀的政府才會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這完全是在語言通訊導致原始社會的部落解體以後出現的現象。哲學也成為管理共同體的一種精神資源。

這也意味着,國家要統一,人民要團結,合理的價值觀至關重要。當一種價值觀被人民普遍接受時,價值觀就是管理和組織國家的最好的辦法。在一些先進國家裡,人民普遍接受一種價值觀,人民在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上已經達成高度一致。這種價值觀成為國家治理的最高指導原則。人們不必擔心國家分裂。不必擔心政治制度不穩定。可以實行言論自由。可以進行多黨自由選舉。這是因為無論何種言論廣泛傳播,無論哪個政黨長期執政,都不會違背那個至高無上的價值觀。不僅僅在一個國家內人民有高度共識,就是在不同國家內,人民也可能持有完全相同的價值觀。例如,當非洲某個偏遠的國家發生侵犯人權的事件後,主要國家會紛紛站出來要求尊重人權。它們並非協調行動。但是,所有那些國家都接受同一批哲學家的思想的指導。這就是說,哲學思想推崇的價值觀在國家的組織中發揮不可缺少的作用。而在一個人民沒有同一的價值觀的國家內,價值觀就無法在國家的組織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人民無法統一思想。有的人希望向左走。有的人希望向右走。永遠無法達成一致。結果,政府只能借用強制力維穩。國家苦於找不到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價值觀來指導國家的建設。這些都是在文明的共同體內發生的事情。國家需要以一種文明的方式來管理自己。哲學參與管理就是大規模共同體與文明結合的一種表現。

總之,哲學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哲學也研究國家的合理性。哲學會對國家的建構和運作做出解釋。哲學的解釋影響人們的思維和判斷。人們的思維和判斷決定人們對社會或國家的態度。哲學家指導人們針對社會或國家採取何種態度。於是,有關國家的解釋權也是一種管理權。哲學家也是國家建構和運行的指導員。從某種意義上說,突出國家的文明特質的一個表現就是哲學家能夠在國家建構和發展過程中發揮指導作用。

 

3.文學與藝術

文學與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本人認同俄國文學家和思想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觀點:文藝是人們交流感情的手段。但是,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文藝。我們需要有一種哲學觀點。本人的看法是,在原始社會裡,原始人也互相交流感情。交流感情是維護共同體的一種特殊方式。但是,在人類開始使用語言以後,語言本身需要媒介的支持。那些美學的表達方式成為語言最親睞的媒介。換言之,當人們用美學的表達方式強化語言通訊的時候,人們延伸了語言通訊的距離,擴大了語言通訊的範圍。同時,更多的人能夠進行感情交流。托爾斯泰認為,人們用語言交流思想,用藝術交流感情。本人認為,感情的交流與思想的交流是合二為一的。例如,人們詠唱詩歌的時候,他們既交流感情,也交流思想。但是,本人認為,美學表達方式與語言是能夠互為媒介的。在近距離的通訊過程中,語言可能是美學表達方式的媒介。在遠距離通訊過程中,美學表達方式可能是語言的媒介。另外,專門利用美學表達方式進行通訊的人也是媒介。例如,文學家利用他寫作的作品與讀者進行通訊。他的作品是他與人民進行通訊的媒介。他自己也是媒介。他是人民的媒介。換言之,在大規模共同體內,人民內部需要進行感情交流。但是,普通人沒有掌握進行大範圍美學形式表達感情的技術。人們依賴那些掌握這些專業技術的人士進行感情交流。他們委託文學家和藝術家創作優秀的作品,然後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作品進行感情交流。文學家寫作的作品也可以視為人民自己寫作的作品。因此,文學家是媒介。音樂家、畫家和雕刻家都是媒介。

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麼?個人的理解是,當人類生活在小規模共同體內的時候,特別是原始社會的部落里的時候,人們可以不利用美學表達方式進行感情交流。人的哭和笑的行為就能夠進行感情交流。但是,當人類利用語言進行相互通訊的時候,他們擴大了自己的共同體。在此情況下,人們需要藉助於美的表達方式強化感情交流。美的表達方式會使人產生愉悅的感覺過程。會使人感到彼此親近。於是,增加了人與人之間互相通訊的可能性。一種現象是,越是專業水平高的文藝作品越能夠在更大範圍內進行通訊。民間文學家的作品只能在地方範圍內流傳。專業的文學家的作品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流傳。最優秀的文學家的作品甚至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流傳。簡而言之,高水平的文藝作品能在更大範圍內進行人民內部的感情交流。所以,民間文學家在當地知名,而專業的文學家在全國範圍內知名。這是人類使用語言以後發生的事情。使用語言就需要使用媒介。美學表達方式是最強大的媒介之一。它的特點是,極大地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使數量極大的民眾團結起來。

歌曲就是這樣的一種媒介。人們編寫、創作和詠唱軍歌、黨歌和國歌。人們經常情緒激動。國家經常會利用歌曲激勵所有的人。想想法國的國歌,美國的國歌和中國的國歌,哪一首曲子不是激動人心的?哪一首曲子沒有在歷史的緊要關頭髮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國歌甚至成為人們自身的象徵符號。詩歌能夠抒發人的感情。但是,詩歌也是媒介。它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通訊。原因在於美學的表達方式提高了通訊的效能。因此,我們看到,在意大利思想家維科的筆下,人們用詩歌的形式記載歷史(史詩),人們通過詩歌的形式傳播道德觀念,人們用詩歌的形式宣傳法律。人們通過文藝來宣傳正義的觀念。此外,我們還看到,小說、戲劇和電影經常講述懲惡揚善的故事。繪畫、雕刻也有這種傾向。例如,思想家的雕刻形象在宣傳那位思想家的思想。歷史人物的雕刻形象也在凸顯那位歷史人物的歷史貢獻。這背後也有某種思想。總之,在原始社會裡,人們沒有思想。於是,人們進行的是純粹的感情交流。但是,在文明社會裡,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流不可分離。

在原始社會的部落內,人們的感情交流是短距離通訊。使用語言以後,人們開始進行長距離通訊。當人們只能進行短距離通訊的時候,他們組成的共同體一定以一種很近的血緣關係為基礎。不會出現社會正義的問題。親屬關係決定了人們互相關懷。每個人的利益都得到合理的照顧。生活在小規模共同體的人感到放心和舒心。不會有物質利益分配不公的問題。但是,進入文明社會裡,國家的情況大不相同。一方面人們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另一方面,人們關心正義的問題。正義,按照中世紀意大利思想家托馬斯·阿奎那的看法,就是物質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於是,長距離語言通訊是實現正義的一個條件。在這裡本人要指出,本人認為,正義不僅僅是一個程序問題,文化建設也能促進正義。根據本人的研究,人類是因為使用語言從而開啟一個建構國家的進化過程的,實現正義也必須從語言本身尋找答案。就文藝而言,由於文藝能夠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它們為人類社會的正義事業做出了貢獻。換言之,在國家的管理過程中,具體參與管理的人都是掌權者。他們都是進行短距離語言通訊的人。他們經常處在利益衝突過程中。這就是說,自從國家形成以後,所有的掌權者都具有雙重人格。他們既要為自己個人或家庭或自己代表的一部分人謀利益,也要為人民謀利益。自己的、家庭的和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時與人民或國家的利益一致,有時不一致。舉個例子說,美國總統奧巴馬既要代表人民的利益管理國家,也要謀求他代表的民主黨的利益。民主黨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經常是一致的,但是,有時也可能產生衝突。換言之,民主黨的利益不同於共和黨的利益。共和黨代表的一部分人也是美國人民的一部分。掌權者經常處於利益衝突之中。但是,當人們進入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時,會擺脫這種利益衝突。例如,文學家和藝術家經常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欣賞。他們總是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留在歷史上,世世代代地傳承一種美的體驗,甚至宣揚一種持久不衰的偉大精神。要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就不能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他們要考慮全社會的利益,所以,幾乎所有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追求正義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也經常成為社會的良心。所以,在文學和藝術事業健康發達的國家裡,國家不缺正義。

文藝也是管理和組織國家的一種方式。它也是共同體加文明的一個表現。這完全是人類使用語言以後出現的現象。如果我們說語言導致了國家的形成,這就是一個證明。原因在於所有這些美學表達方式,從總體上說,僅僅是語言的媒介。

 

4.宗教

宗教是個古老的話題。宗教與神有關。宗教指人們信仰神。神一般都是被人們共同信仰的。換言之,一個神通常都是人們共同信仰的神。有關神的意識主要是通過語言通訊過程傳播的。所以,宗教也是人類開啟語言通訊過程以後出現的現象。其實,從本質上說,宗教也是一種語言現象。換言之,當人們用語言來虛構神的時候,神也成為被語言利用的媒介。這也就是說,人們用來建構國家的主要形式是語言,不是神,因此,神是為語言服務的。也就是說,人類是因為使用語言而逐漸背離部落而進入國家的。當他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部落以後,國家是一個陌生的共同體。親屬關係已經解體。共同體成員之間的互相關愛消失了。人們經常處於衝突之中。人們的財產權得不到保障。人們的命運變得不可預測。語言塑造的神成為過去部落里的大家長的替換者。神也被想象的無所不能。例如,人們希望神能幫助他們避免災禍,能夠避免疾病、戰爭、乾旱、貧窮等。因此,人們需要神的拯救或保佑。

從一定意義上說,神是萬眾所望的救星。神與芸芸眾生之間就建立通訊關係。當然是以語言通訊為基礎。當然,相關的媒介也不能少。主要有兩種輔助的媒介。一種是人本身。人們組建人鏈語言通訊過程。除了先知以外,牧師或和尚擔當了語言通訊接力的媒介。人們在鄉村建造教堂或廟宇。目的是為了傳播宗教。這種語言通訊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例如,在歐洲的中世紀,幾乎每個村莊裡都建有教堂。國家的行政機構很少延及大大小小的村莊,教會組織卻到處滲透。此外,教會還利用書面語通訊。聖經是神與信徒之間進行廣泛和持有的通訊的有力媒介。所以,在一定時期,教會的感召力比國王的感召力還要強。教會具有很強的社會動員能力。因此,曾經有許多地方的人民藉助於宗教的力量建立國家。在霍布斯和斯賓諾莎的筆下,我們看到他們對聖經里的故事的更加詳細的描寫:離開埃及的摩西以上帝的名義立法,然後人們建立古希伯來人的國家。在那些遠古的時代,有了宗教組織的支持,建立國家就更加容易。在中世紀,教會的支持也經常是國王統治的合法性來源。在現代,宗教在維護國家的統一方面可能發揮一點作用。一個歷史悠久的宗教可能就是國家維護自身統一的長期不變的精神資源。在英國,聖公會可能在這方面發揮作用。在俄國,東正教發揮類似的作用。在波蘭,信仰天主教使得波蘭民族在信仰東正教的俄國面前保持自己的個性或獨立性。甚至在美國,宗教的意識也無處不在。美國的貨幣上也寫明人們信賴上帝。

近代以後,力求建立新國家的人也同樣經常藉助於宗教的力量。馬克思在其名著《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政變》中寫道,克倫威爾領導英國革命的時候打着舊約的旗號。在現代社會裡,有時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上個世紀伊朗發生的伊斯蘭革命就是藉助於宗教人士的社會動員而成功推翻前國王的專制統治的。在中國的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時候經常會編造一種宗教,以便進行社會動員。黃巾起義、白蓮教起義和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都編造過自己的宗教。換言之,宗教組織經常有比政治人物或比軍事首領掌握更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原因就在於宗教是個媒介。信仰相同的信徒會感到彼此接近。會進行更多的交流,也就是說會增加語言通訊的頻率,會加深彼此之間的語言通訊。於是,人們會聯合起來。於是,依靠語言而形成的國家必然會在宗教充當一種媒介的時候利用宗教。這就是說,在原始社會裡,人們主要依靠親屬關係的意識維護共同體的統一。在文明社會裡,人們需要利用新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團結。宗教信仰成為文明社會裡維繫國家的一種手段,儘管在歷史上有時宗教的衝突會導致國家的分裂。

在原始社會裡,人們沒有道德觀念或者沒有成熟的和形成體系的道德觀念。社會秩序依靠一種親屬關係代表的自然的力量。簡而言之,親屬關係的意識決定了部落里的社會關係。親屬關係要求人們互相之間友愛、關心和同情。建立國家以後,親屬關係淡化了。這如同一滴酒在落入水缸以後人們已經無法品嘗酒的滋味。道德觀念成為共同體內部建立秩序的主觀命令。宗教組織在建立人們的道德秩序時發揮重要作用。原因在於宗教是個媒介。宗教能夠強化人與人之間的語言通訊過程。於是,教會組織或宗教組織在推廣一種道德觀念的過程中擔當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在世俗的社會關係內,每個人對其他人承擔了遵守道德戒律的義務。在宗教社會裡面,每個人又對神承擔遵守道德秩序的義務。同時,法律觀念成為一個共同體內部建立秩序的客觀命令。宗教組織也可能在建立法律秩序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在中世紀的歐洲,宗教的法律和教會的法庭代表着教會在立法和執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恩格斯曾經說,在中世紀,聖經里的詞句就是法律。

雖然有時人們看到宗教的不寬容,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長過程看,這不是主流。宗教組織要吸引信徒,就必須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宗教組織總是設法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這樣,宗教組織才能被最大多數人接受。例如,宗教組織一般要求信徒尊重人的生命,主張和平和社會安定。在古代,根據孟德斯鳩的描寫,宗教組織經常在捲入戰爭的各方之間主張休戰。宗教組織經常在耕作和收穫的季節,提出休戰。在古代的歐洲和西亞地區都有這樣的歷史記載。

在文明社會裡,貧富差別也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時常尖銳無比。社會的衝突不時爆發。宗教組織在緩和社會矛盾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例如,宗教組織推進的慈善事業就為緩和社會矛盾發揮作用。這是一個社會正義的事業。

總之,自從人類使用語言以後,他們就開啟一個不可逆的歷史程序。親屬關係的意識不再是共同體的意識。人們建構新的意識形態來確保國家的組織和管理。語言發揮特殊的作用。通過使用語言,人們能夠傳播一種替代親屬關係意識的宗教意識。兄弟姐妹的友愛成為神倡導的行為方式。如果說,在部落內部沒有非正義,文明社會的情況則大不相同。於是,宗教組織開始提倡維護社會的正義。人們也進行遠距離語言通訊。例如,聖經代表一個經歷了數千年的長距離語言通訊。不存在利益衝突的問題。宗教組織力求擔任社會正義的維護者。它通常不隸屬於政府。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於是,在專制國家裡,宗教組織可能為那些受到政府迫害的人士提供庇護。宗教組織一貫地鼓勵人們行善。宗教組織不直接參與國家的管理,但是,這不等於說宗教不在國家建構過程中發揮作用。這就是人們開始進行語言通訊以後建構國家過程中新的組織形式。也可以這麼說:人類使用語言以後,就要開發媒介促進語言通訊。宗教成為一個特殊的媒介。於是,宗教組織在國家的形成和組織過程中發揮了作用。神的意識取代原始社會部落里的親屬關係意識。一方面,國家成為一個大規模共同體。另一方面,國家成為一個具有文明內涵的共同體。這正是人類開始語言通訊以後出現的新現象。

 

5. 法律

人類實現正義的基本手段是法律。這基本上僅僅是文明社會裡的事情。在原始社會裡,沒有正義的問題。因此,在原始社會裡,基本上是沒有法律的。如果說也有原始人的法律,那僅僅是發生在部落逐漸解體的過程中。但是,語言和法律從來都是相伴而行的。語言導致原始社會的解體和文明社會的形成。人們也用語言創造法律,用法律來管理國家,以便實現正義。當然,法律的背後有強制力,沒有強制力,法律就會名存實亡。但是,那僅僅是語言借用的自然界的力量。按照黑格爾的看法,暴力或強制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並不屬於人類的歷史的一部分。關鍵之處還是語言。所以,法律具有很強的語言特性。也就是說,僅僅是人類的語言導致的國家的形成,人類社會內部實現正義的手段也是語言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換言之,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僅僅使用暴力不會導致國家的形成。但是,無論人們怎樣使用語言,只要不是濫用語言,語言最終都會指向國家的形成。法律就是人類建構國家的語言解決方案。所以,正如法國的詞源學家埃米利·本維尼斯特(Emily Benveniste)所說的,法律是用來展示、述說和宣布的事物。社會學家布爾迪厄解釋說,本維尼斯特是表示,所有與法律有關的詞彙的詞源都是表示說話。霍布斯對法律與語言的關係也有一些研究。本人的看法是,國家本身就是語言通訊構造物。法律是建構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法律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

我們可以從語言通訊的角度分析法律。法律是一個命令類型的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過去的哲學家或法學家霍布斯、邊沁和凱爾森都認為法律是命令。這個觀點沒錯。但是,他們的看法並不深入。他們都沒能指出法律的另一個關鍵的特性:法律是一個由立法者與民眾進行大規模語言通訊的長過程。這是法律的關鍵特性。可以有三個要點。

首先,和行政命令相比,法律延長了命令的語言通訊的距離。法律非常適合大規模共同體內部的管理。原因在於它能夠提高管理的效能。換言之,政府各個部門經常不得不重複地發布行政命令,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法律能夠不斷地被重複使用。當立法者宣布已制定一項法律後,法律在國家內部的各個地點都同樣適用。由於行政命令無法涵蓋國家管理的所有方面,法律具有特殊的優勢。換言之,行政命令在有些地方或有些領域裡是無效的,但是法律幾乎無所不能。行政命令有時鞭長莫及,但是,法律的擴張性特別突出。原因在於,法律能夠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在行政命令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語言通訊基本上依靠人作為媒介。換言之,官員是媒介。法律大多依賴材料作媒介,例如在古代人們將法律刻在石頭上。在現代,人們將法律印在紙上。在許多情況下,材料媒介展示的通訊效能遠遠高於人媒介。

其次,法律代表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這是法律能夠實現正義的基本語言特徵。如果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說法律能夠實現正義?很可能有很多人一時間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本人的回答是,因為法律是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所以它能實現正義。請允許我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我的解釋是,法律是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它是立法者與人民之間進行的語言通訊過程。由於這是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立法者能擺脫利益衝突。也就是說,正如以前提到的,當人類組建國家以後,每個國家的管理者或掌權者都具有雙重人格。作為一個私人,他要為自己謀利益。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他要為國家謀利益。公私利益之間經常衝突。還有,有的管理者還有黨派利益或者階級利益,他既要為自己所屬的黨派或階級謀利益, 也要為國家謀利益。二者之間經常會衝突。但是,一位立法者能擺脫這個衝突。原因就在於法律是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由於法律是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法律發揮作用的時候,立法者大多已經去世了。如果後代人仍然沿用這個法律,他們一定認為這個法律公平合理,那麼,法律就一定有利於所有人。因此,由於能避免立法者捲入利益衝突的局面,法律能夠實現正義。行政命令做不到,所以,行政命令不能違背法律。

再次,我們可以將法律視為一個公共產品。它確保實現正義。由於這個產品能夠長期使用(前提是人們不會朝令夕改),它的實際效用得到提升。換言之,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能夠長期使用的產品,它的價值就更大。行政命令一般只能在短期內使用。法律能長期使用。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法律的價值高於行政命令。由於這一點,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制定一部良法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國家願意聘請最優秀的法學家起草法律文本,請一批知名的歷史學家來論證新法將符合人們的習慣,請哲學家來論證該法符合道德或倫理,請政治學家來論證該法符合正義原則,請經濟學家來證明法律也會有經濟效益等等。國家可能設立一個由眾多的人民代表組成的機構來審議法律。國家可能制定一個冗長的程序來批准這個法律。原因就在於法律的價值巨大。用語言通訊的觀點來看這個現象,我們可以說,如果法律不能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所有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因此,我們可以說,是因為長距離語言通訊,法律提高了國家的管理的品質和水平。這就是語言創造文明的一個具體事例。

回過頭來看,在原始社會的部落里,沒有正義的問題。於是,也沒有法律。在文明社會的國家裡,實現正義是人們建國的目標。鑑於是語言導致國家的形成,國家的建構就時時處處依賴語言。法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結論

歷史、哲學、文藝、宗教和法律都是語言派生現象。它們是在人類的語言互動過程中演化而成。歷史是人們傳遞信息過程中演化的文明形式。哲學是人們解釋客觀世界過程中形成的文明形式。文藝是人們在表示態度(包括進行感情交流)時發展出來的文明形式。宗教是人們互相之間做出承諾過程中逐步演化的一種文明形式。法律是人們在組織社會過程中發布命令逐漸演化的文明形式。換言之,如果歷史不能傳遞真實的信息、哲學不能通過解釋提供合理的答案、文藝不能真切地表示態度、宗教無法做出原本的承諾和法律最終不能將命令付諸實行的話,它們就不再是自己本身。而且歷史、哲學、文藝、宗教和法律互為媒介,強化語言通訊過程。例如,宗教法就是宗教與法律結合的產物。一部歷史小說是歷史和文學結合的產物。由於它們互為媒介,語言通訊過程得到強化。於是,人類建構了國家的精神。人類就是這樣逐步建構自己的國家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從這個角度來認識國家的起源和成長?例如,人們會感嘆中國和美國差別很大,國情不同,走的道路也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本人認為是國家的精神。 2

 

注釋:

  1. 這裡所說的文明一般不包括物質文明。

  2. 本文是個極其簡單的論述。如果讀者想了解本文的更多資料或覺得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請參考以下一本書:Language and State: an Inquiry into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作者:Xing Yu。此書於2013年在美國出版。長度:460頁。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