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恐怖主義襲擊有不斷擴散趨勢。除了效忠伊斯蘭國的組織或個人在埃及製造炸毀俄羅斯客機事件、在法國巴黎多個公共場所製造槍擊和爆炸屠殺事件、在非洲多個國家製造恐怖襲擊事件外,近日在美國加州又有恐怖主義分子襲擊聚會人員的事件和在英國有個別人在地鐵站襲擊路人的事件。正如不久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的講話所說的,恐怖主義襲擊有個人化的趨勢。這意味着什麼?就是製造恐怖主義事件的人越來越以個人為單位。有的人稱此為獨狼襲擊。這其實就是一種不對稱的城市游擊戰。恐怖主義分子以少數人或個人為單位,對抗國家的強力機關。展開一種不對稱的搏鬥。雖然國家的強力機關很強大,但是,對抗呈不對稱狀態。有力使不上。例如,雖然美國有原子彈和航空母艦,但是無法對恐怖主義分子下手。恐怖主義分子是個人或少數人,混在平民當中。投鼠忌器。反過來,恐怖主義分子對民眾下手,當局防不勝防。在專制主義國家,這種恐怖主義的效果可能並不大。但是,在現代民主社會,面對恐怖主義,民眾肯對會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採取應對措施。如果政府應對不力,恐怖主義蔓延,政府就要被問責。 本人認為,恐怖主義發軔有兩個基本原因:宗教極端主義思想蔓延及中東地區阿拉伯文明被其他朝氣蓬勃和蒸蒸日上的文明擠壓。用暴力手段應對恐怖主義是不得不採取的措施,但也是揚湯止沸。可以通過本人開發的語言通訊理論來分析一下恐怖主義發生和擴散的過程。本人開發的語言通訊理論里有一個要點:凡是使用語言的人一定使用媒介。宗教是個媒介。為什麼說宗教是個媒介?宗教的發展依賴於人的信仰的傳播。信仰是人們共同的信仰。由於會成為人們的共同的信仰,持有共同信仰的人會彼此接近,他們會更加頻繁地進行語言通訊。凡是進行頻繁的語言通訊的人會定期交流和接觸,會匯聚在一起,於是,信仰同一種宗教的人會被組織起來。於是,他們會採取統一行動。他們也可能分散行動,達到同一種目的。於是,人們可以以宗教的名義驅使很多人在廣泛的地區採取行動。宗教有廣泛的社會動員能力。如果世界各國在不同地點應對分散的個人的襲擊,將費時費力。結果就是應對恐怖襲擊不力。解決問題要找到事情的源頭。個人認為,應該從改革伊斯蘭教入手。要通過教育,去除伊斯蘭教中的極端化傾向。歷史上,基督教就經歷過改革。伊斯蘭教也應該能改革。然後,繼續走世俗化的道路。 什麼叫世俗化?在對世俗化的討論中,美國學者拉里·席納爾(Larry Shiner)的理解大概較為全面細緻。 席納爾在題為《經驗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一文中,認為世俗化具有六種含義: 第一,表示宗教的衰退,即指宗教思想、宗教行為、宗教組織失去其社會意義。 第二,表示宗教團體的價值取向從彼世向此世的變化,即宗教從內容到形式都變得適合現代社會的市場經濟。(即商品化的可能) 第三,表示宗教與社會的分離,宗教失去其公共性與社會職能,變成純私人的事務。 第四,表示信仰和行為的轉變,即在世俗化過程中,各種主義發揮了過去由宗教團體承擔的職能,扮演了宗教代理人的角色。 第五,表示世界漸漸擺脫其神聖特徵,即社會的超自然成分減少,神秘性減退。 第六,表示“神聖”社會向“世俗”社會的變化。
世界近代史就是沿着世俗化道路走的。中世紀晚期,德國的馬丁路德倡導的宗教改革,實際上是人的一種精神解放。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新教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歐洲北部新教地區的經濟發展比南部的天主教地區更快。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知識分子推崇人權,反對神權,宗教勢力開始衰落。後來又經歷過政教分離過程。中世紀的宗教極端主義逐漸消退。 中東國家其實也是步歐洲國家後塵的。二十世紀初,土耳其的凱末爾領導的改革引導土耳其走上世俗化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地區的民族獲得獨立,基本上也是走世俗化道路的。50年代的埃及的領導人納賽爾就是世俗化領導人。後來的薩達特以及穆巴拉克都是世俗化領導人。利比亞的領導人卡扎菲、伊拉克的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以及敘利亞現領導人阿薩德的父親老阿薩德都是世俗化領導人。這些世俗化領導人依靠強力壓制了宗教極端主義。但是,由於實行個人獨裁,最後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拋棄。西方國家在推廣民主過程中將那些世俗化領導人趕下台。由於實行民主需要有很強的法治,而中東國家缺乏這種法治,民主制度並不穩固。宗教極端勢力抬頭。這是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始料不及的。解決的辦法應該還是繼續鼓勵世俗化,扭轉中東地區出現的反世俗化趨勢。例如,上個世紀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實際上是一個反世俗化趨勢。阿富汗塔利班上台執政時期也是反世俗化的。中東國家不少人將伊斯蘭教復興視為拯救民族的一個唯一舉措實際上也為宗教極端主義死灰復燃創造了一個條件。從外部來說,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強力推廣第三波民主化反而拔苗助長。所以,本人認為,過去半個世紀裡中東地區世俗化的脫軌導致了宗教極端主義的沉渣泛起。中東國家應該繼續走世俗化的道路。例如,埃及軍人政權實際上抵制了反世俗化潮流。世俗化政權有助於壓制宗教極端主義。同時,在目前階段,西方國家不應該在那裡強行推廣民主,而應以鼓勵世俗化為首要目標。即使出現世俗化的獨裁政權,還是有利於壓制宗教極端主義。讓中東國家自己去處理宗教極端化問題。這對西方國家有利。以後,應當由當地人民自己決定是否實行民主。 從長遠看,宗教極端主義應該是一種文化精神病。當前的恐怖主義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病發作的表現。那些從事恐怖主義襲擊的人其實都是這種文化精神病的患者。中東國家或阿拉伯民族需要進行一種國家精神的重新建構。本人在研究語言與國家的關係的時候,曾經專門研究國家的精神。本人用一種理論解釋了國家的精神的建構。本人認為,語言是建構國家精神的基礎。由於使用語言,人類創造了歷史、哲學、文藝、宗教和法律。這五種文明形式是建構國家精神的基礎。但是,由於各種文明形式發展不平衡,許多國家的精神並不健全,有的國家的精神處於結構失衡狀態。本人在這裡不想系統敘述,只是想簡單地說,中東的國家的精神建構非常突出宗教的作用,其他文明形式的發展相對較弱。這就出現了問題。例如,宗教和歷史常常是競爭對手,是兩個冤家。宗教經常否定或排斥歷史。宗教強調的是一成不變的主張。所以,宗教的教規很難改變。幾千年來宗教人士使用一種一成不變的語言。例如,歐洲的羅馬教廷至今還使用拉丁語。中國的道教人士還穿很多年以前的服裝。佛教的和尚和尼姑穿的衣服樣式也是多少年不變的。宗教力圖將世界看作是一成不變的界域。歷史的意識是在不斷變化的。由於人類會不斷積累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歷史意識是強調變化的。雖然歷史迷戀於過去並且頑固地依存在對過去的描述上,人們的着眼點還是未來。所以,你看在中國,人們的歷史意識很強,宗教意識和法律意識就比較弱。中國人的道德水平低下與宗教力量和法律的權威的軟弱也有一定關係。但是,中國人還是比較願意接受不同的思想的,特別是新的思想。總之,一個國家的發展要求建構一種比較均衡的精神建構。阿拉伯世界的國家的精神建構非常不均衡。這就是宗教極端主義滋生的溫床。現在,在中東或阿拉伯世界,很多人都將宗教當做解決問題的唯一希望。這個觀點和想法就是片面的或不明智的。例如,哲學,特別是世俗化的哲學,在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精神建構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國家自己無法生產足夠的精神食糧,可以到外國去取經,借用外國的精神。換言之,各國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歷史、哲學、文藝、宗教和法律,取長補短,進行文明交流。這樣有助於避免文明的衝突,也有助於各國和各個民族的精神建構。同時,也可以遏制宗教極端主義。一旦宗教極端主義退潮,宗教極端主義型恐怖主義也會得到遏制。本人認為,這也應該是世俗化的一個內容。 用各種周密部署的保安措施無法抵禦宗教極端主義型恐怖主義。派強大的海陸空軍隊去剿滅宗教極端主義型恐怖主義分子估計也不會最終剷除恐怖主義。動用導彈、原子彈和航空母艦可能也無濟於事。西方國家至今也沒有完全剷除基地組織就是一個證明。世界各國應該考慮協助或鼓勵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以及其他國家建構一種均衡的和良善的國家精神,以便最終剷除導致宗教極端主義型恐怖主義的根源。總之,宗教極端主義型恐怖主義既是一種暴力行為,也是一種文化精神病發作的表現。先解構病態精神,然後再培育健康精神。恐怖主義用槍桿子強力宣示自己的主張和意志。文明的社會應該用筆桿子來解構恐怖主義者的狂想。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應該還是在於重新塑造人們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的確是亂了。但是,混亂的根源是人的精神紊亂了。宗教具有一種完全不妥協的精神。人們信仰宗教都很虔誠。有一個宗教極端主義組織就叫《虔誠軍》。所以,要打退極端主義型恐怖主義的浪潮,人類似乎也應該考慮或研究是否有必要在結構上改良宗教。奇怪的是,各國領導人都在強調收集情報,嚴密防範。很少聽到有人說要注重各個民族或國家的精神建構。本人認為,這是一個盲點。就是說,不僅僅要在制度設計上實施世俗化,人的精神構造也要世俗化或儘可能世俗化。人類社會的發展可不可以去除宗教的主體性?我認為,這個問題也可以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