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穿着打扮多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风格与特质,从保留的古代建筑设计多少也会让人窥探一个国家传承的文化与精髓。 【二】 日本的主要信仰是佛教与神道教。寺庙是佛教做佛事的场所以及供奉的地方。其建筑风格经过几百上千年变化,已经与日本的神社建筑相互融合。 神社一般是神道教拜祭神的地方,同时也被认为是神居住的地方,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的精神图腾。最有代表性的像明治神宫和稻荷神社。
【三】 日本众多的寺庙神社秉承了相似的风格。但却与中国保留的有很大差异。 日本的寺庙大殿一般空旷无物,只有在最深处会供奉简单的神像与祭坛,给人感觉一种简洁,肃穆的庄严气氛。而整个大殿从里到外都包围在一种灰,白,暗黑色的江户和风时代风格之中。 神社的主色调一般涂装为浅朱红色,因为古代日本人认为朱红色能带来春天的温暖和阳气,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别有风味。神社里一般承担接生,结婚,周年纪念的庆典仪式。
【四】 日本寺庙的建筑隐约可以看到一点中国唐代的风格。古朴庄重,唐风若存。寺庙与周围的庭院相互映衬,青山绿树,凌波荡漾。 寺庙每一个角落看上去都是整洁肃穆、各庭院之间错落有致,美感、艺术感在每走一步之间都有变化。走在日本的寺庙与神社里,有一种梦回唐朝的错觉。这里让人找得到一种远离世俗,超脱神圣的敬意。
【五】 而华人的大多数寺庙,包括台港,新,马,泰,基本上风格相似。建筑格局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洗礼,变得零乱无章且错落无序,寺庙与周围的庭院景观构不成一幅庄严肃穆的神圣画风, 在保留了中国古代皇族文化喜欢的红与金黄搭配同时,大殿里尽量把可以利用的空间都供上不同的神位。观音,菩萨,土地公,关公像,送子娘娘,地藏菩萨,越多越好。祭坛上的供奉也是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有些寺庙花重金扩建,看似金碧辉煌,但感觉上与神圣天国的肃穆气氛相去甚远。周围的红男绿女配上烟雾缭绕的喧哗走动,让人无法感受一种神秘的敬畏与朝圣。
【六】
宗教与文化息息相通又相互影响,并造就了一个国家民众的一些共同习性与特质。这让我们在中日建筑的风格中多少领悟了一些端异。 今天的日本虽然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宗教信仰依然在他们的文化艺术,民风习俗,建筑风格,日常生活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七】 日本的民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变得风格迥异,能够保留下来并有所特色的在京都,奈良的一些老街区可以找到。黑,青,灰,淡黄是日本建筑的主色调,就像日本人喜欢并留存下来的文化底蕴。深厚,简洁与古朴。 街道到处看上去干净整洁,陈旧并且狭小。一排排灰黑色的小平房在安静的街区隐现,白天鲜有人迹,连漆成黑色的门框窗帘都紧紧关闭;晚上也没有什么街灯,只有从窗户缝隙隐隐透出来的一点昏暗的灯光。
【八】 日本是一个在公共场合以服从,礼让为上的民族,日本人性格深处的刻板与孤独处处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与艺术中,并在建筑风格中呈现出来。一种不愿让人窥探隐私,在自我家里可以放下伪装,放浪形骸的心态,在他们保守的建筑风格中体现出来。 日本人喜欢低调做人,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尊重隐私,尽量融合社会大环境,以给别人,公共社会造成麻烦为耻辱。 【九】 中国的主流文化喜欢群聚喧哗,热闹高调,一般不会太顾及公共利益与尊重他人感受。人与人之间以称兄道弟,互通有无为乐道。隐私与独立从来不是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所推崇的精神属性。 中国的寺庙与神圣信仰相去甚远。我们很难在任何寺庙与道观里找到一种圣洁高远的超脱与肃穆气氛。无论是从建筑风格,手持香烛的僧侣还是信徒那里,让人感受到的无非是另一个世俗文化的消费宫殿。
【十】 无论建筑还是人文文化,很难判准哪一个先进好坏。一个民族秉承的一定是与她长期以来发展的人文,习俗相融合的精神与文化属性。关键是你我适合哪一种文化。
【十一】 笔者以为,日本文化中的精致与刻板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日本民族精神,这是她骄傲与自信的资本。但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时代,这也可能是她的致命软肋。 一个本质上在文化,语言,精神上保守的民族很难应对全球一体化的挑战与天下大同的趋势。从这点看,海纳百川,顺势而为的中华文化却有拥抱时代大潮的风格与潜质。这也算是做为一个血液里流淌着中华基因的海外华人,在飞离日本的万米高空时,对自己的一点阿Q的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