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十年前我们这一辈出国的动机都差不多。国内生活平乏,物资平瘠。大锅饭混吃等喝,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想法很简单,要出人头地就是要出国。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大部分重点大学出来的毕业生,出国考研是唯一的念想。 没有报效国家,回馈社会的热情。国门刚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国就像走上一条不想回头的好汉路。 (二) 但是出国这一步的迈出,可能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是我们为他们选择了不做中国人,并且包括他们的子子孙孙。 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成人,虽然他们长着一副亚洲人的面孔,但灵魂深处已经在地化。他们与我们这一代不单有代沟,还有文化上的严重差异。 (三)
移民二代的大部分都喜欢简单,快餐式的文化。饮食也以西餐为主,中餐点缀,偶尔吃中餐只是为了换胃口。 他们的娱乐休闲,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与我们不同,也异于国内同年龄的年青一代和小留学生。 (四) 移二代很多虽然从小被父母逼着学中文,回中国省亲。跟着中国父母去朋友家吃饭,派对,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但中华文化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烙印,真正影响他们成长的还是在地的文化。 他们读的历史,接受的教育是英文写的本国原住民,欧洲,北美,世界历史,人文典故。看的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大片,世界经典名著。 他们热衷美国原版大片,DISNEY,日本卡通。看NBA,滑雪,溜冰。玩的是POKEMON,STARWAR,自组乐队,连纸牌玩的都是德克萨斯扑克。 (五) 很多时间,晚饭是我与太太一伙,俩个儿子一伙。我们吃我们的上海馄饨,炒年糕,他们吃他们的烤鸡腿,意大利披萨。 我们讲我们的话题,他们讲他们的游戏。一组上海话,一组英文。我们讲的他们不懂,也没有兴趣懂。他们讲的我们不感兴趣,也没有精力懂。 一家人好像俩个星球生活的人类。有时候真的有点哭笑不得。
(六) 俩代人的差异不单在文化,饮食上,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上。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不是很起作用。因为他们从小不被这种价值观所熏陶,也没有那种社会竞争的压迫感。 君臣礼仪,人情世故对他们来讲非常陌生,也难于理解,更谈不上接受。 如果他们不喜欢,没有兴趣的,可以很干脆的回答“NO!”。 (七) 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社会公正与个人责任是他们从小被灌输的合格公民意识。公平竞争,最大地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他们崇尚的精神追求。 在不违背社会公共政体的利益下,忠于自己的好恶与正直是他们的主要做人准则。他们不崇尚中庸,迂回,面子,人情那一套。也不稀罕托人情,走捷径,投机取巧的做人哲学。 他们崇尚英雄,渴望成功,喜欢挑战,敢于表达。Bill Gates ,Steven Jobs,Kobe Bryant是他们的偶像。 (八) 这种长期自由世界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留在他们身上并打下烙印。 从一个角度分析,他们已经融入了这个所谓的强势社会文化。取得了在强势文化社会生存取胜的基本要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他们身上已经找不到父辈的吃苦,忍耐,勤俭,拼搏,机敏,中庸的中华精髓。而这种精髓是我们这代人所崇尚的。
(九) 价值观的冲突在所难免。但是要让移植的树苗很好的成长,一定要用适合当地的土壤,水分,阳光,肥料。 我们不单把儿女带到这里,还必须用本土的方法培育他们。很多时候要改变的是我们,即便有时候很难认同,但也只能勉为其难。 (十) 移民是我们这第一代人的艰难选择。有文化失落,远离故乡的思念,扩大的代沟,价值观的取舍。 没有人生来喜欢移民。但既然选择了,就需要改变,需要适应。 移民,是上帝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能有机会让我们的孩子站在我们的肩上成长,是三十年前青涩年代走出国门时所不能想到的另一收获。
(十一)
根据加拿大移民局的最新数据:从二零一五到二零一八年,中国移民人数翻了十六倍。这点可以从我们生活的社区华人数量急剧增加就可以得到印证。 光一个加拿大就可以很容易感受日益增多的华人移民和留学生。只要国门不关,出国移民,留学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海归的父母,更愿意把小孩送出国,接受西方的教育。 (十二) 放眼观察现今的中国,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若有可能,人人都在为移民,子女的留学努力,紧随我们三十年前的脚步前赴后继。 移民,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上成长?这个问题从他们匆匆的脚步声中,很容易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