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华人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期盼。不少人都认为自己千辛万苦留学,移民,打拼,就是为了下一代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成长,出人头地,比自己强。所谓“虎父无犬子”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激励。 但有时候这种期盼与奉献变得有点极端,让人不可思议。 (二) 不可否认地讲,华人与犹太人是被公认的重视子女教育的族群。”虎妈”的影子在我们华人父母身上多少都能找到一点。 望子成龙本身没有错,但到底什么是”望子成龙”的定义哪?进私校,顶尖中学,然后被世界著名的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专业最好要读医生,律师,金融投资,设计,电脑。 毕业后,能在世界五百强公司谋个高薪的职位,成为生活在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精英。既可以出人头地,又可以光宗耀祖。这可能就是我们大部分移民父母的愿望了。
(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精英文化在中国,更广泛一点讲,在亚洲自古以来备受追崇,万人争过独木桥的惨烈在当今神州大地演绎得更加变本加厉。 在一个推崇只有爬到更高阶层,才有资格体会尊严,富贵,名声,人生价值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够摆脱这个枷锁。不“成功”的人生在这样的社会是不值得过的,也没有人崇尚这种生活。 (四) 西方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社会精英,而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让大多数人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内心富足,守法的公民。 精英是少数人的事,对少数人是水到渠成的技术活,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扬与鼓励。
(五) 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不需要有很多的精英去改变它,它要的是稳定的中产阶级。有相同的公德心,价值观,责任感。活的快乐,自由有尊严。 良好的社会,人文,法律制度让人与人之间的能力,穷富,阶级差异尽量不造成太多的社会压力。城乡,教育,机会的不等不影响公众的快乐与满足。这样的社会机制和氛围让普通人少了迫切希望改变命运的赌性。 (六) 每一个人对幸福与快乐的理解不同。人的一生幸福与满足感的程度不完全与爬到金字塔顶端的哪一层呈正比。 这种感觉只有人生走完三分之二的路以后才能真正的领悟出来。在北美这个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竞争环境里,更容易体会平平淡淡生活的满足感。
(七) 人性的尊重与自重,爱与包容的文化,相对公平的竞争与获取,精神的独立和自由,让普通人更容易享受平凡的家庭生活。 把孩子带到这样的大环境中生存,就没有必要去刻意的培养孩子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人,除非他真的有这种天赋与勤奋。 (八) 没有环境污染的担忧;少了毒米毒油的恐怖;远离没完没了的考试;无须圆滑溜须的鸡贼;感受不到生存竞争的残酷;体会不了扭曲人性的沮丧。这样的蓝天白云是我们移民第一代为儿女带来的新天地。 平平淡淡也是福。在这里我们的孩子有资格选择平平淡淡,健康阳光的生活。做父母的,何必强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