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還在黑暗中摸索 看哲學社會科學的成就主要就是看有沒有創新。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理論創新比方法創新更加重要。過去,中國的一位科學家錢學森向以前的總理溫家寶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總是搞不出獨特的東西來? 獨特的東西就是原創的東西。原創的東西就是創新。創新主要指理論創新。就是創造理論。你去看看中國的學術書或學術期刊,你找不到一本書是中國人創造理論的書或一篇創造理論的文章。在所有的中文學術媒體上,從1949年開始到現在,或者說從1840年到現在,只有一篇學術論文是創造了一個理論的。那篇文章就是我本人寫的。那篇文章的題目是:語言與國家:建構一個國家形成的政治理論。中國的學術媒體不登我的論文。最後,我的論文經過同行評審登載在海外的華文學術網站《中國:歷史與未來》上。 據說,中國從事哲學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的人員有94萬4千餘人。這麼龐大的一個人文社會科學隊伍竟然沒有一個人創造過一套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本人原本是南京大學的一個副教授,被南京大學的有些人逼迫辭職,理由是我沒有學術成就。我到加拿大來以後,寫了3本書,其中兩本書創造了一個理論體系。所以,我個人的經歷說明,中國的學術界排擠能夠創造理論的人,而重賞不會創造理論的人。於是,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界充滿進行重複勞動的人。那些人將前人寫過的內容重新整理,寫成書或文章。有的人平均每年能夠出版一本書。但是,鑑於創造理論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出短平快產品往往就是重複勞動。 再給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50至100年時間,這個學術界可能還是無法創造任何一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