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对天安门广场附近立孔子像争得不亦乐乎,观点形成两大派,赞同的欢呼雀跃,反对的如丧考妣。这令我联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电影《赵氏孤儿》,它对原来剧情的离奇改编。 在《东周列国志》中救赵氏孤儿的原来是赵氏的两个门客,所谓门客,就是古代诸侯士大夫家养的食客。在皇家就是朝廷命官,赵氏有难,落在皇家那就相当于国家有难,外族来侵。儒家的忠义思想要求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主人要忠,于是赵氏门客大义凛然用自己的孩子换下主人的孩子,然后先后慷慨赴死。 陈凯歌显然不太认同这个价值观。结果他把故事情节改成了, 一个与赵氏相识,出事时正好替赵氏接生的江湖郎中,勉强答应救了赵氏孤儿 却阴错阳差搭上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于是决定复仇。他的复仇计划是带着赵氏孤儿投奔赵氏仇家,作了他家的门客。 结果吧,准备了一辈子,孤儿不知,也并不领情, 最后葛优只好用很卑鄙手段的来激发孤儿的仇恨情绪,却根本打不过。 还是靠仇家太善良,不愿计较,才让他得手。 这他妈的都是啥子是非观念。 选这个题材的制片人,肯定还是想用儒家的忠义思想来煽情的,如果不赞同人家的价值观,可以不拍么。 接拍这样的片子,又不认同原来的价值观, 拿人钱却不替人干事。这样的事情堂而皇之的在中国上演,确实证明儒家思想在中国没有市场了。 陈凯歌不喜欢儒家是肯定的,从拍荆轲刺秦王,到霸王别姬,脑后一直象长有一根反骨在起作用,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只是没有必要拿儒家的故事来糟践儒家。其实单纯从电影的表现手法上来说,如果对儒家的无条件忠君思想不认同。也可以让葛优老婆变成另一个电视剧《潜伏》中的翠萍。有道是儒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那就让女人的亲情跟丈夫的正义凛然做斗争,把情煽在同时失去亲生儿子和养子的母亲翠萍身上。效果或许会比现在这样好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