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電子商務說起
這是一段對很多人來說耳熟能詳的歷史,但是再次回顧它對今天仍有啟發意義。
1995年,Amazon剛剛在美國上線時。當時還是英文翻譯的馬雲第一次從他的美國之行中,得知互聯網可以用來做廣告生意,並決定回到中國創辦中國黃頁,而這個時候對於生活在中國的大多數人來說,互聯網還是個陌生的名字,更遑論知曉黃頁或電子商務為何物。
然而短短的20年之後,Amazon打敗了實力雄厚的傳統零售商沃爾瑪,成為美國最大的百貨供應商,擁有約2000億美元的市值。而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於2014年9月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後,市值更是曾一度達到3000億美元。
作為一個企業,3000億美元市值究竟意味着什麼?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對比。
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選標準主要有三種,美國《財富》雜誌以年營業額為標準,英國《金融時報》以市值為標準,
美國《福布斯》雜誌採用包括年營業額,利潤,總資產和市值在內的四項指標綜合考量為標準。以營業額為標準,《財富》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選門檻是237.2億美元,以市值為標準,《金融時報》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選門檻是247.9億美元,以綜合指標為標準,《福布斯》雜誌2015年世界500強榜單第500名是中國的恆大地產,市值為73億美元。
很顯然世界500強的市值門檻離3千億美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那麼我們不妨再靠近一點,看看全世界有多少是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公司,根據2014年的資料,只有69個,其分布地區主要在美、歐、中三大經濟區,其中美國33家,主要從事高科技領域,歐洲占21席,主要經營傳統製造業。中國共9家,其中台灣一家,大陸共有8家。它們分別是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石油,中國移動和兩家民營企業即阿里巴巴和騰訊科技。
從這些超級公司的分布數據,可以看出世界主要經濟格局的變化趨勢,具體來說以英國為首的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老根據地歐洲主要以傳統製造業為強項,而美國是以IT為主導的高科技領域為強項,中國則是互聯網新興行業和金融領域為強項。從數據分析中還可以看出,19世紀以前是歐洲人的天下,20世紀是新大陸和美國人的天下,21世紀將是亞洲和中國人的天下。
二。撩開互聯網金融的面紗
互聯網金融從名稱上來說,顧名思義指的是“互聯網+金融”,它既可以指傳統金融業的互聯網化,也可指互聯網衍生的金融需求和服務,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用百度百科所給的定義就是: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以依託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邏輯一般分為三個部分,支付端,錢包端和零售金融端。
支付端包括線下交易,O2O和線上交易等內容,錢包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而零售金融一般包括信貸,理財,徵信等內容。
不同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布局一般都是由上面的業務邏輯衍變而來的。或者是支付+零售、或者是債權+零售,或者只局限於其中以下部分,不一而足。
真正能代表互聯網金融及其獨特的業務特點的是零售金融,支付端和錢包可以看作是互聯網業務所共有的。電子商務把錢包和支付作為實現業務的結果,互聯網金融把錢包和支付端看作是實現業務的前提。這就是互聯網金融相對於電子商務要在時間上滯後的原因。
目前互聯網金融的一般商業模式不外如下幾種。
1. P2P網貸
P2P網貸(Peer-to-Peer lending),又稱點對點信貸,是指通過第三方網絡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使得個人或中小企業獲得小額貸款的商業模式。典型的有中國的陸金所,美國的Ondeck等。一般而言,P2P平台只提供各種有利於交易雙方交易的服務,不參與交易行為。典型的服務功能有三種,一個是確保借款行為的法律有效性;二是確保借款安全性的有效判斷;三是借款人違約以後的追償服務。
2. 眾籌
眾籌即大眾集資(crowd funding)。指由集資發起人、大眾投資人,以及眾籌平台所構成業務邏輯,是一種採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這一融資方式,在西方國家已經逐漸被納入監管,成為合法融資行為。美國JOBS法案第三章(又稱為眾籌法)將其定義為通過互聯網向眾多投資者籌集資金,每個投資者只貢獻少量資金。
3.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網絡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它起到了在網上商家和銀行之間建立起連接,實現第三方監管和技術保障的作用。在“第三方支付”
模式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並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賬、要求發貨;買方收到貨物,並檢驗商品進行確認後,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上。美國的Paypal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就是第三方支付的最好例子。
4. 大數據金融
在互聯網提供的服務中,通過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的相互合作,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加上雲計算和行為分析理論,使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成為可能。
大數據金融就是利用互聯網用戶平台所產生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為金融服務提供全方位信息,例如通過分析和挖掘用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用戶的誠信等級,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更有主動權。
除了以上幾種不同的業務模式外。互聯網金融因其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與傳統中介性金融相比,具有成本低,數據大,使用方便,速度快,效率高等特點。從而廣為消費者,投資人以及企業客戶所喜愛和重視。
1。 成本低
金融業之所以成為一個中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因為資金需求者和供給者在需求與供給的信息、利率風險評估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才需通過金融機構作為中介實現交易平衡。
而互聯網具有分享、公開、透明等特性,可以讓所有參與者充分地了解信息。建立其上的金融業務能使資金在各種不同需求的主體之間,直接而自由的對接,使金融機構傳統而重要的中介功能,逐漸成為附屬性與服務性的次要角色,而不再是金融資源調配的核心主導定位;從而降低了傳統金融業務的中介成本。
2. 速度快
互聯網服務的特性是訊息來往快速而便捷,特別是互聯網的搜索引擎,可以使個體更加容易獲取相關信息。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業務流程主要由計算機處理,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減少了人力環節,從而可以做到使用簡單方便,效率高,速度快;
3. 覆蓋廣
在傳統金融行業,大多數融資產品的門檻都相對較高,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大型企業,這使得大部分中小企業和老百姓無法享受其服務。互聯網金融則可以以近乎於零的邊際交易成本使企業融資和個人理財的門檻降低,並且其服務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可以覆蓋部分傳統金融業的服務盲區。
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創業新寵
幾乎與Amazon和中國黃頁同時發軔,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互聯網銀行“第一安全網絡銀行”於美國亞特蘭大開業,標誌了一般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業的誕生。
然而與Amazon和阿里巴巴有所不同的是,其隨後的發展並沒有象電子商務那麼順利,而是主要靠依附於傳統金融業和電子商務才能成就其價值。互聯網金融的獨特商業模式決定它有賴於傳統經融業的成功轉型與互聯網客戶數據的積累。
然而,所謂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今天的互聯網金融業,已是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雖然多數人目前仍然處於岸邊觀望的狀態,但是已經有不少人下海試過水或躍躍欲試。而在國外,LendingClub、Ondeck等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成功上市,雖然還遠沒有象Amazon那樣能夠對人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行業形勢顯然已非往日可比。
至於那些資本市場上的弄潮兒們,他們就像海岸邊那些個在風浪中上下翻飛的海燕,一邊期待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一方面不停地把自己的感悟和心願傳遞給大眾。
“21世紀傳統商業銀行將成為一群滅絕的恐龍。”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上世紀後期如是說。
“未來金融業發展有三大趨勢:10年內,60%以上的現金和信用卡會消失;15年內,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都將互聯網化;互聯網金融將向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發展”,
這是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看法。
“考慮到互聯網金融在效率方面的優勢,特別是人員效率方面的優勢,未來5-10年,互聯網金融人才缺口將達到百萬人”,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院郭大治這樣認為。
這一切似乎都說明了,一個以互聯網金融為主導的經濟時代正在到來。
更為重要的是,一個擁有十四億愛好儲蓄的中國人的市場,已經像睡獅一般醒來,人們不由自主地心嚮往之身趨附之。那麼根據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軌跡來預測,未來15年,中美或將各有一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超級贏家會加入1000億美元市值公司的俱樂部,那時的成果就不僅又是造就了一些新的創業富豪,而是讓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得到改變了。
當然,商場如同戰場,機遇和挑戰同時並存,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大家不妨拭目以待。在這場最終或者是贏家通吃的角逐之中,目前既有象LendingClub(貸款俱樂部)這樣已經初具規模的上市公司,也有LendingFirst(第一貸款)這樣的互聯網金融的新銳力量,大家都有機會。
最後還是讓我們來看一下後面這一張歷史圖片,這個地址為杭州湖畔花園風荷苑16幢1單元202號的一套面積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是16年前馬雲的家,也是“阿里巴巴”草創時期的辦公地點,看着今天已經如同巨人一般巍然挺立的超級電子商務公司,這一張原始圖片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圖片資料來自於網絡
作者簡介
非達,上世紀90年代曾留學美國。後於IT行業從事技術工作數載。業餘寫作20多年。常在在中文報刊雜誌等發表文章,出版過詩集和著作。對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以及道教和薩滿教的方術很有研究,對西方哲學和文化潮流有相當的了解,對金融市場有實際的涉獵。
201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