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是衡量整個機體健康的三大方面之一,情緒則是心理活動中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成分。機體的內外環境會時時改變並影響着情緒,尤其是現代社會的高度競爭性,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現象,都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因此成功地實施情緒管理是保障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
一般來說,機體對輸入信息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反應,類似問題-回答之類。另一類是間接的,傾向性的反應,這一類反應的主要組成之一就是情緒反應了。情緒反應包括了正性傾向(喜悅,舒暢等),負性傾向(悲觀,憤怒、恐懼、憂鬱等),和中性傾向(平靜,安寧等)。由此可見情緒反應會使機體呈現出不同的反應狀態,不同的反應狀態不僅決定着機體有目的反應(包括思維)的效率和成就,也決定了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態。現實生活中,人們已經明白,任何過度的情緒反應和長期的負性情緒反應對機體都是有害的。
怎樣判斷自己的情緒是否健康正常呢? 以下4條標準可供參考:
1.情緒反應是可以控制的:日常生活中,各種情緒反應的產生是正常現象,但情緒反應應該被調節到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即應該是主觀意識控制情緒而不是情緒控制主觀意識。理想的目標是,能夠控制性地產生和發展情緒反應,利用可控性情緒反應提高行為效率和成就,同時也可以促進身心健康。
2.情緒反應是可以理解的:要學會用推理功能來分析判斷情緒反應在相應時間,地點,和情況下該不該發生。
3.情緒反應是可以轉換的:經過訓練,人腦可以運用推理功能,將腦對引發負性情緒反應的認知轉換為中性甚至正性認知,產生所謂“轉怒為喜”的情形。
4.情緒反應是可以改良的:情緒反應和智慧功能一樣,可以逐步積累與發展。因此,向好的方向積累與發展是情緒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果你的情緒反應具有以上特點,就可以判斷為健康情緒反應。
在正確判斷自己情緒是否正常的基礎上,積極改良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主要內容。儘管改良情緒的方法形形色色,但如果從最根本着手,建立下列三大生活觀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大生活觀念可以稱為正性生活觀念。這一觀念是在全面認識內外環境好與壞的基礎之上,強調和立足於好的,有利的方面;並在積極利用有利一面的基礎上,逐漸糾正,改良不利的一面。正如一個人對半瓶水的看法是“半空”還是“半滿”的態度一樣,大量的研究證明總持有半瓶空態度的人多是情緒差,造化也低的人群。相關領域的研究已經成熟,大多數心理學教科書應該有細節介紹。
第二大生活觀念可以稱為學習成長觀念。人的學習能力是老天爺賜予的終生寶貴的財富。但不少人不是過早地停止了學習,就是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持否定態度。過早停止學習的人,腦功能得不到維持,在空虛之中,向濫用本能活動的方向發展;對學習持否定態度,常認為自己無法完成某一任務的人在心理學上是低社會成效的一類人的典型特徵,其情緒也多半是負性的。與此相反,工作有成效,情緒穩定的人對待相對困難的任務的正確態度是促使自己更加努力並增加時間以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堅持完成任務。
第三大生活觀念就是建立人與人有所不同的觀念。這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但奇怪的是現實生活中相當多數的人群非要用自己的短項與別人的強項相比。而對自己的強項則往往視而不見或不加充分發掘。建立了人與人不同的觀念不僅可以改善情緒,也是高效率利用社會資源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將快樂建立在學習與成長上,積極發掘有利因素,改良彌補不利因素,人生路上,每跨一步,就有實實在在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