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6:1-18
耶稣登山宝训第三部分,马太记载的方式跟前面不一样,因为耶稣讲的很特别。18节经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行善,第二个是祷告,第三个是禁食。我们看到每个部分的结尾都是: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禁食和祷告都是关乎个人的,而这三项中的行善却是跟别人有关,这里列在最前面表示说行善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或者说我们常常都在行善。也许你感觉不出来人家有没有行善,那是因为他们为善不欲人知。这也就是耶稣要说的重点。不论你做这三项事情是常做是少做,耶稣说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所以这三项都是好事,都是蒙祝福的。
这三项在犹太律法中都有相关的规定,在犹太人当中也是最常见的事情。不过,有人不但要从这三项中得到神的赏赐,还想要得到人的称赞。从神那里得到福气之外,还想得到人的荣耀。耶稣在这一段信息中要分别指出他们的错误来,也同时告诉门徒正确的观念和做法。
这三个项目的写法,都是先从你们开始,指出人普遍犯错的地方。然后告诉你个人应该要怎么做。先是你们行善的问题,然后用施舍的例子来讲你该怎么做才对;第二是指出普遍祷告的错误,然后把你个人如何祷告提出来;最后是你们禁食的表现不对的地方,然后是你个人应该如何禁食。在这中间耶稣讲了一段有关祷告方向内容的教导,就是主祷文。也是这一段信息的中心。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必在明处报答你)。”(马太福音6:1-4)
行善不为人知,这是圣经中的教导,是真正爱心和谦虚的表现。耶稣说的很清楚,如果刻意在人面前行善,想要显扬名声,那么你就只能得到这种虚名,得不到天父的赏赐。耶稣举了一个日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用对人施舍来说明,施舍是把金钱或财物不求回报、无偿地送给有需要的人,帮助他,补足他的不足,施舍是一种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爱心行动。
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耶稣解释说:不要跟假冒为善的人一样,施舍的时候大张旗鼓,高调宣传,真正爱心的施舍应该是隐藏的,不求名,没有必要故意让人知道。那我们怎么体会“左手不知道右手所做的事”?耶稣用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
左手右手都由你的大脑控制,不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善事好像说不通,耶稣的意思是施舍做了就是做了,不但不要向众人宣告,就连最要好最亲密的朋友也不必让他知道。
另外一个意思是,行善施舍之后不要老是放在心上,总觉得自己做了善事,这就容易变成自以为义,就好像左手知道了右手做的事,很高兴,拍起手来,表扬自己也引起别人的注意。施舍的态度就是不求虚荣,不求回报。要将荣耀归神,因为你所做的是为神的缘故。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提到基督徒捐钱做慈善事业的事,他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9:7)。施舍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耶稣后来说过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他对那个素昧生平倒在路旁的犹太人伸出援手,救助医治,还拿出几天的工资来支付他在旅店的开销,完全不求回报。这叫做舍得,施舍的舍就是舍得,你舍不得你就不会拿出来,你舍不得你爱心就出不来。舍不舍得,天父在暗中查看,祂都知道。
基督徒施舍带有怜悯和爱心,暗中对穷人、有需要的人施舍捐献,不为人知,耶稣说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会报答。就如圣经说的,如果我们诚心地奉献,神要敞开天上的窗户,把福分倾倒给我们,甚至无处可容。
祷告是人与神之间非常重要的沟通管道。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对祷告的重视,会比得上犹太人。直到今天,传统犹太人每天最常见的行为就是祷告。耶稣说: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5-6)
祷告的方向是人对着神,人应当把祷告的重点完完全全向着神。耶稣说法利赛人的祷告态度,是把祷告的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祷告都是为了自己,他们夸张祷告的动作,就是希望能吸引别人的注意。
耶稣用一幅图画来描述,法利赛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这是表演式的祷告,假冒为善在原文中的意思就是演戏的人,上会堂去祷告变成演戏,祷告给人家看,表示他是一位敬虔爱神的人。他走在路上等不及进入会堂,走在路上,在十字路口人多的地方,就大声祷告起来。等进了会堂也要站在最显眼的地方祷告,动作大声音响,故意让来敬拜的人都能看见听见。这种心态跟高调施舍一样,求的是自己的荣耀虚名。
耶稣说这样的祷告达不到神的面前,他要别人知道他在祷告,他的目的达到了,但他祷告的意义全部就只有这样,这样的祷告跟神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他是向着人祷告。个人祷告的时候,应该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要在安静的地方向天父祷告。那就是在每天烦忙的生活工作之中,总要找到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来向天父祷告。
耶稣要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路上,教导他们祷告的正确态度,向谁祷告,祷告的内容,还告诉他们祷告的结果。耶稣是怎么教导门徒向神祷告呢?
经文的排列是把主祷文夹在祈求和饶恕之间。祈求是对神,饶恕是对人。这两样都是态度,态度对了,祷告的方向正确了,祷告的内容就不会错。所以我们学习主祷文,绝对不能忽略这前后两项态度。因为主祷文的内容也跟这两项态度是一致的。
当时犹太人非常在乎固定的祷告经文,每天要背诵三次;严格遵守固定祷告的时间,早上、下午、晚上各一次。还有就是固定的地点,非到某一个地方就不能祷告,祷告一定要让人看见。另外,他们认为祷告越长越敬虔,不断重复,神就一定会听。
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这在圣经中有实际的例子:在列王纪上18章,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一个人对抗450名巴力先知,他们都祷告求神降火烧祭物,证明谁的神才是真神,那些巴力先知,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不断地呼喊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结果完全没用,但以利亚向耶和华祷告,耶和华立刻降火烧尽了祭物。
使徒行传19章,保罗在以弗所传福音,许多人信耶稣,影响到当地制造偶像器具人的生意,所以许多拜偶像的人起来反对保罗,他们聚集喊叫:大哉!以弗所人的亚底米啊。这样重复喊了大约两个钟头。结果亚底米女神完全没有反应。
耶稣说,祷告祈求不要效法外邦人拜偶像呼喊的样子。因为我们没有祈求以前,一切所需要的,天父早就知道了。不要把祷告形式化,用反反复复无意义的字句,像呼叫偶像一样。祷告的第一个态度就是清楚知道祷告的对象是天上的真神,相信神是全能全知全在的神,我们的祷告就是全然交托,全然倚靠,全然相信。耶稣在主祷文之前先提到这一点,因为这是我们最常出错的地方。
在使徒行传12章记载了一件事,希律把彼得关监牢,整个教会的弟兄姊妹都为彼得迫切祷告,求神让彼得平安被释放,他们在屋子里一起向神祷告,有目标有内容很迫切。后来神差派天使去把彼得救出监牢,彼得回到马可的母亲马利亚的家敲门,一位使女名叫罗大来应门,在屋里面听见是彼得,顾不得开门就跑去告诉门徒,门徒听见,他们说: “怎么会是彼得,肯定是他的天使。”他们祷告了也很迫切,却根本没有期待祷告会应验,所以他们第一个反应竟然是怀疑神已经知道他们的需求,不相信神已经听了他们的祷告,拯救了彼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