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等候
文/爱蜜莉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艺博姐妹朗读:
同样的秋去冬来,今年我终于告别了数十年亲力亲为的庭院清理的劳作( yard work )。
秋风瑟瑟,残叶纷纷飘落,仿佛在诉说生命的悲壮。新搬进的小区内,清扫落叶并非住户之责,窗外满目枯红衬托着秋日的萧瑟,让我得以倚窗静赏。寒冬骤至,近年来芝加哥虽少有暴雪,积雪也屈指可数,但今天却骤遇飞雪漫舞。不久铲雪车便迅速赶来,清理了宅院车道。夏不剪草,秋不扫落叶,冬不除雪——退休多年后,我们选择搬到这里,终于摆脱了繁重的打理庭院的体力劳动。如今,我只觉得这安逸的晚年正是神所赐,满怀感恩。
疫情前,我便计划搬家,但怕麻烦又舍不得几十年的旧居,迟迟未行动。直到去年,我坐骨疼痛的宿疾复发,连上下楼都很艰难,搬迁就是必然的了。新居的目标是寻找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居所。首选条件是有物业统一打理的平房 condo ,不再亲力铲草除雪,修整庭院花坛。我的愿望简朴而明确:“虽然日渐年迈,唯愿一无挂虑,安然居家度日,直到见主面。” (The older I get the happier I am being at home worrying nothing until that time coming to see God) 余生,只求一无挂虑,安然度日。
从看房、买房到卖房,每一步都需小心谨慎。我们当然祷告恳求神的带领。四月开始,中介韩弟兄便按我们的需求,带我们在邻近小镇寻访挂牌出售的房子。虽然看过几处都颇为满意,并曾出过价,但卖方最终选择了报价更高的买家。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到买房的不易。此外,若非亲身经历,还真难以置信拜登政府倒行逆施的真实情状——
记得那天阴雨绵绵,韩弟兄驾车带我们经过一处建筑工地,有的房子正在打地基,也有几栋几乎完工的,那连成一片的房屋让我联想到童年时的眷村,引发了我的兴趣。工地上未设接待处,韩弟兄只得找到工头询问。工头答道:“这新社区并非市场交易,而是政府出资,免费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居住的。”那时正值边境开放、移民潮涌,我不免心生无奈:四十余年的辛勤劳作,尽责向政府缴税,却从未享受过如此优厚的待遇。法律不彰,滋养了大批的不劳而获者,实在不公平、不合理。
五月中旬,我们交付定金,新居顺利成交。随后便开始对旧宅进行彻底清理。从地下室储物间起,几十年的积存——大箱小包、孩子们的相册、成长记录、学习报告,以及父母的纪念遗物、先父军官时代的各式勋章,甚至还有自大陆迁台后珍藏的文物——一一被整理搬出。面对这堆积如山的物品,我不得不精心筛选与取舍,真感叹搬家并非易事!
一切繁琐事务处理妥当后,我们搬入新居,紧接着将旧宅挂牌出售。唯有售出旧房,才能彻底卸下这沉重包袱。为加速成交,我们不惜花费数万元,更换了前庭正门、楼上喷射浴池( Jacuzzi )、地毯,并重新油漆。
平日里,看朋友买卖房屋时,房子一上市便迅速成交;而我因信心不足、急于求成。我听中介弟兄说,看房的络绎不绝,但没人出价,我便为此焦急难眠。令人欣慰的是,这期间我们夫妻同心祷告,真切体验了什么是情辞迫切的祷告,此时唯有如孩童般紧紧依靠神。
两个礼拜后,终于有买家提出出价。更奇妙的是,就在此之前连续三个夜晚,我频频做梦:
第一个夜晚,我梦见长青团契英玮姐妹带领我们齐唱诗篇42:5节:“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祂的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谢祂。” 那轻柔的歌声在耳边回荡,使我醒后沉思良久。
第二个夜晚,梦中清晰听到诗篇20:4的经文:“ 将你心所愿赐给你,成就你一切筹算。” 醒来后,我急忙告知老伴,我们的信心因此大增,恳切祈求神按祂的旨意成就。
第三个夜晚,我听到同样坚定的声音低吟诗篇21:2节:“ 你心里所愿的已经赐给你,你嘴唇所求的,祂未曾不应允。” 刚一睁眼,便接到中介弟兄的电话,证实确有买家出价。售房最终顺利完成,我们三人在电话中齐声感恩,我也羞愧自己曾经的小信。
作为多年的基督徒,我曾对他人感恩见证中分享借异象或梦境实现心愿的说法存有疑虑,总觉得那些经历似乎只会打动讲述者本人。直到连续三夜的梦境,让我真切体会到神的奇妙与大能:神的话语在梦境中对我显明,显明了祂的莫大恩典。我不禁如同雅各梦见天梯时惊叹:“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直至今日,我仍为神的厚爱所感动,因梦中经历了祂的信实,使我那原本微弱的信心明显地增长。我们所信的神,真是奇妙无比。正如诗篇16:6所言:
“用绳量给我的产业,是座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
搬进新家已大半年,这里是个宁静的小镇。远望后院,两侧延伸的巷道之外,是起伏连绵、碧绿盎然的草坪;倚窗眺望,满眼皆是生机勃勃的绿意。群鸟在草间觅食,松鼠在庭院中欢快跳跃,扔一把带壳花生或几粒爆米花,它们便成群围拢,嬉闹争抢。如此幽静的居所,远超我曾经的期望。为新居命名为“悠然小居”,布置简约素净,不仅能遮风避雨,御寒防冻,更为我提供了一方安静的阅读与休憩之地,远离尘嚣,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古人因厌倦官场黑暗而归隐田园,而我的则因心灵的渴慕而向往这种有主同在的悠然、安宁的生活。
近代学者梁实秋先生曾在重庆拥有一处名为“雅舍”的住所。他离群索居、以写作为乐,在雅舍小品中以散文记录身边琐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梁先生好客而乐于交谈,为避免争论,规定进雅舍时茶前饭后不得谈论宗教和政治。他曾写道:“人生本如寄,我住就归我有,似家似寄我亦不分。”这既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显露了他对信仰探索的局限。虽深爱雅舍,但因时代变迁,最终不得不挥泪离去,迁往台湾终老异乡。
“安然”是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心灵的平静和安息,这种安息正是来自与生命之主的亲密连接。正如一首圣诗所唱:“这世界非我家,我无一定住处,我积财宝在天,时刻仰望我主,天门为我大开,天使呼召迎迓,故我不再贪爱这世界为我家。”圣经明确告诫我们:在人世间,我们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即使现居再理想安逸,也终究只是短暂的停留。
感谢神为我们预备了永恒的天家,那是我们今世所寄望的美丽家园。因此,神的儿女当持守应许,谨守训诲,如同聪明的童女,为自己的生命之灯预备好油。无论身居何处,环境顺逆,都当存敬畏的心度我们在世寄居的日子,等候号角响起时基督的再来。
爱蜜莉 来自台湾,现居美国,参与福音机构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