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关系的本质:道义与实力的张力
国际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一个根本性张力:是由道义主导,还是由实力主导? 这是现实主义(Realism)与理想主义(Idealism)两大流派之间的永恒争论。
在理想主义者看来,国家之间应当遵守共同的道义和规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思想在古希腊、罗马、乃至后来的基督教欧洲中都曾有过体现,例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联合国旨在维护国际正义。
而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际秩序的基础不是道义,而是实力。没有足够实力的道义,只是空谈。正如《韩非子》所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丛林世界中,真正决定秩序的,是权力的对比,而不是道德的高下。
二、从基督教伦理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道义如何被削弱
基督教对于世界的演变尤其是文明秩序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世纪,罗马教廷作为西方世界的“超国家权威”,维持了一个带有宗教道义色彩的国际秩序。那个时期,尽管国王们彼此征战,但在道义上仍然受教会约束,西方千年社会,是所谓的“基督教王国(Christendom)。
但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破坏了这一格局:
宗教战争的爆发(如三十年战争)摧毁了欧洲基督教统一的信仰框架,使“道义约束”逐渐瓦解。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国家主权至上。
从此,国际秩序进入“丛林法则”时代,道义不再是约束各国行为的核心,实力成为主导。
西方世界,则进入一个实力主导、辅以道义的模式:
1、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平衡欧洲大陆势力,确保自己独立生存。
2、美国崛起后的全球霸权:美国通过实力维护其“道义秩序”,例如二战后主导的联合国、北约体系。
3、冷战中的道义竞争:美苏对抗虽有意识形态色彩,但实际上仍然是实力竞争。
世界之所以没有完全陷入实力主导,皆因英美的基督教根基与传统。
三、川普的“现实主义”与俄乌战争的道义迷雾
在冷战后,美国长期扮演全球秩序的“霸主”角色,同时也试图在道义上自我塑造为“民主与自由的捍卫者”。但川普上台后,明确抛弃了这种“道义干涉”模式,更加彻底地回归现实主义(记住:不是民粹主义)。
他的俄乌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 从“美国优先”到“现实主义优先”
拜登政府支持乌克兰的理由:
强调国际法、道义、自由民主体系,主张乌克兰必须赢,否则世界秩序受损。
川普的现实主义视角:
乌克兰对美国来说,只是一枚棋子,而非决定全球霸权的关键。
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最优战略是联俄制中,而不是继续消耗资源在俄乌战争上。
2. “尼克松式战略”再现:美俄联手对抗中国
川普的战略可类比尼克松的“联中抗苏”:
尼克松牺牲台湾,换取中国倒向美国,打败苏联。
川普牺牲乌克兰,意图换取俄罗斯不倒向中国,牵制中国。
3. 美国不再充当“世界警察”
川普的逻辑是:美国纳税人的钱不应该浪费在乌克兰身上,乌克兰的存亡不值得美国放在优先级。如果乌克兰必须战斗,那是欧洲的问题,而不是美国的问题。
四、博弈论视角下的俄乌战争:乌克兰只是棋子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美国的选择有三个可能路径:
1、继续支持乌克兰(拜登模式):
维持道义立场,但让美国资源不断消耗,使得竞争对手受益。
俄罗斯被长期消耗,但不会真正倒下。
2、联俄制中(特朗普模式):
牺牲乌克兰,让俄罗斯转向美国,共同对付中国。
让欧洲自己解决问题。
避免在俄乌战场上消耗资源,把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
3、全面撤退,不再干涉:
美国直接放弃全球干涉主义,回归孤立主义。
但这可能导致全球秩序的严重混乱,损害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在这三种路径中,特朗普的选择其实是第二条:短期内放弃乌克兰,以换取俄罗斯的合作,重塑全球战略平衡。
批评川普的人指责川普是民粹主义以及孤立主义,完全是看走了眼。
五、中美俄“新三国演义”的演变
如果特朗普成功,他的“新三国演义”可能这样展开:
美俄联手,孤立中国,使中国陷入困境。
中国不得不调整策略,强化与欧洲、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乌克兰成为牺牲品,战争结束,但欧洲内部可能出现分裂。
但如果特朗普失败:
美俄无法达成合作,乌克兰战事继续。
中国维持与俄罗斯的联盟,对抗美国霸权。
美国被迫继续承担乌克兰的军事经济负担,影响其全球战略。
最终,这场博弈的胜负,仍取决于三国如何抉择,特别是俄罗斯最终站在哪一边。同时,也取决于欧洲能否站起来,白左与保守主义再度联手。
六、结论:世界既非完全的丛林法则,也非道义的乌托邦
当今国际关系的本质,既有理想与道义,也讲现实和实力。
没有实力的道义,只是空谈。
霸权的道义,取决于霸权自身的利益。
乌克兰的战争,不是道义之战,而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先把话搁在这:川普的战略决非卖乌克兰,而是卖乌克兰换取俄罗斯,最终是打造一个新的全球平衡,以确保美国继续作为全球主导力量,再次进入”黄金时代“。所以,也决非”孤立主义“。
但这一策略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俄罗斯是否愿意买账,欧洲是否会激烈反弹,以及美国内部是否支持他的现实主义外交。
最终,世界其实是在丛林与道义之间摇摆。完全将世界看作丛林,或完全理想化看世界,皆为谬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