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内贫困孩子的眼神:聪慧,坚决,努力向上。 让大人们心疼。
2009年末, 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
转眼间, 美中下一代基教育金会在本月底要纪念成立五周年(以下简称为下一代基金会)。
在过去的五年里, 下一代基金会动员了亚城华人社区的善良热心的朋友们, 一共进行了14个资助项目, 向大陆和台湾14个地区, 153个孩子发放了善款助学。 基金会去年还向台湾美浓地区的12个孩子发放了资助(也在14个项目之中)。 在下一代基金会网站上可以看到受益孩子们的笑容和所有的受益孩子们的资讯。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创办人,董事长鲍俊涛先生第一次把亚城华人的爱心带给重庆附近的贫困初中生。
下一代基金会本身也早已取得正式登记的免税慈善机构资格。拥有自己的网站, 建立了募款登记, 款项使用, 筛选受益孩子的标准, 各种档案存留等完善的制度。
下一代基金会的捐款收集和使用方针是, 透明, 公开, 不经手任何个人和任何机构, 直接面向受益孩子。所有的捐款, 每一分钱都花在受益孩子们身上。 所有给孩子们的资助, 每一分钱都有记录。
下一代基金会没有全职和领取任何津贴的人员。所有参与活动的基金会成员和热心人士一律自费支付和当地有关方面的联系费用, 去发放现场的旅费。 每项发放项目进行期间所耗费 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无法计算成本, 全由项目主持人士付出, 在业余时间内进行。
下一代基金会的网站维护, 会计, 文件和法律手续, 都是基金会成员们自愿捐献服务。
由于地域所限, 下一代基金会在北美的影响基本局限于亚特兰大地区的华人群体。基金会所得到善款也基本以小额为主, 总量有限。
下一代基金会认为, 这种募捐方式和使用方式是有意义的。 它动员了亚城华人社区, 吸引了不少华人居民的注意, 唤起了他们愿意帮助国内贫困孩子们的意愿。即便平均捐献额不多, 经过大家努力, 集点滴而成泉。让这些亚城华人们的拳拳善心成为黑暗中的火炬, 照亮贫困孩子们的路, 燃起孩子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希望之焰。也许, 每笔资助还不足以克服孩子们的困难, 也许, 这些资助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帮助孩子们。但是,基金会的努力的意义在于唤起社区善心, 集合个人资源, 能出多大力就贡献多少。重在参与。能多帮助一个孩子, 使得她/他能够完成学业, 就是基金会成员和所有善心人士的共同愿望。
让我们举出一个例子与读者们分享。
在众多的捐款人群中,有这样一位匿名的女士, 她不在亚城居住。看到亚城中文网报道基金会的故事后, 她在过去的二年里向基金会送出捐款不下十多次。 也许每次捐献数额不多,也许她还没有较大的能力捐献, 起码过去的二年里她还在租住公寓。但她这份爱心是不可估算的, 也是无价的。 可以肯定地说,她用自己的一滴心血滋润了一位孩子的心田, 给予这孩子以勇气和希望。 也许她造就的是一位将来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也许她成就了一位刻苦努力孩子的学业目标。 不论如何, 她捐献的不只是金钱, 而是她的大爱, 对于贫困孩子们的一片真情。
下一代基金会网站上刊有所有捐献过的善心人名单, 但没有登出每个名字后面的捐献数额。 基金会这样做是认为,不管你捐献了多少钱, 你参与了一项事业, 贡献了一片爱心, 成全了一个孩子的美好希望。这在现今金钱至上的社会里, 你给孩子们做出了表率作用。受到资助的, 看到这些善行的孩子们, 可能长大后会记着你, 会效法你, 从而将助人为乐的优秀精神放大, 继承下去。从捐献名单上还可以看出, 这些捐款人以亚城华人为主, 也有来自亚城之外的华人。 这群人里面还有几位美国人士,他们也出于对贫困孩子们的大爱而贡献。
下一代基金会在过去的几年中举办了五次亚城美食大赛。 每次大赛会上, 热心的朋友们精心制做各种美食, 让参与的朋友们品尝。 参与的朋友们每位付费参加盛会。 会上还有不少朋友捐出诊藏品物进行拍卖。 所有的收入,扣除场地食物等成本费用之后, 全数捐给基金会作为资助国内贫困孩子们的资金。 每次活动都有300-400名热心亚城华人参与。令人高兴的是, 每次活动都募得越来越多的善款使得基金会有能力继续并适当扩大对贫困孩子们的资助。
一位书法家捐出作品在美食大赛中拍卖,为孩子们筹款。 右为下一代基金会董事长鲍俊涛先生。 中为亚城书法协会会长,左为书法家。
基金会成立的头二年,以一次性资助为主, 这是不得已的做法, 也是在自身能力和各地区孩子们的需要之间平衡。由于基金会筹集到的善款在增加, 基金会董事会及时采取把对贫困孩子们的资助从一次性转变为长期性的做法, 以求尽可能把一个孩子托举到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业。为此,基金会收集并发布了需要长期资助的孩子们的名单。 他们的困难状况可以在基金会网页上查到。
2013年基金会组建了长期支持部,潘玲任部长。第一年有9位捐助者挑选出14位孩子,承诺以一对一的方式,长期资助这些孩子,直到他/她们完成基础教育。 这九位捐助者是: 段颖哲,古永生,莫干/海平, Melissa Li, 刘菲菲, 杨春荣, 高宏, 刘雯, 张洪波。 2014 年又有 19 位捐助者, 一对一长期资助了另外24名学生, 这些捐助者是: 郑铭/万筱华, 柴青, XiaoGan Li & Raymond Jiang, Colin Wong, Hazel Wong, Charlie & Junye Comeau, 段颖哲, 刘菲菲, 邓琪, 谷耘/黄辉, 潘玲, 陈敏/程磊, 方永青, Amy Liu, 刘雅惠, 钟京, 杨惠传/沈杨, Kent Wu, 还有一位匿名捐助者。
在谈到长期资助孩子们的时候, 有这样一位女士特别值得向大家介绍。 段颖哲女士在基金会成立后, 积极参与基金会的活动, 是一位极具善心的女士。她的中医诊所事业在几年前才刚刚起步,在勉力维持。 基金会在讨论长期资助学生名单时候, 发现侯选的长期资助对象中有四位,情况特别糟糕。 这个时候,段颖哲女士已经决定长期帮助了另外一位学生,但是她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非常焦虑。 她毅然决定长期资助这四个孩子,不让他们失望甚至绝望。 她的决定得到她先生的大力支持。 她为五个贫困孩子支撑起一片蓝天, 照亮一条道路。让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五位幸运的孩子的名字吧: 董珀均 李志宽 赵智华 彭英华 彭芙蓉。 让我们记住,他们共同拥有一位仁慈有爱心的妈妈: 段颖哲。 她不是富人,但是她有一颗高贵的,对贫困孩子们的赤诚之心。
自然,我知道,这个资助总额对于段颖哲自身家庭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她的奉献, 也是她的牺牲。她和她先生和二个孩子的共同善举。
向青海玉树灾区孩子发放资助。当地学校回赠一面锦旗。
如果说,华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乡亲们有所关心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毫无血缘关系的美国人也因为华人朋友和基金会的关系主动促使自己的雇主参与员工捐献则说明慈爱是无疆界的。 有这样一位美国人,名叫 Barry Harfenes。 他促成了他的雇主,迪斯尼,参与捐献等同份额给基金会的行动。
目前,基金会的资助主要目标是帮助贫困孩子们完成基本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 基金会鼓励孩子们继续大学教育, 如果今后有能力的话,也会考虑资助孩子们的大学梦想。
在云南一所农村学校发放助学资金
基金会的创办人兼董事长的鲍俊涛先生在基金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 他在基金会的一次募款大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马丁路德金当年有个梦,今天在这里我也有个梦。我的梦是, 有一天, 亚特兰大的华人, 全北美的华人, 每人每年都能够拿出10美金来支持贫困孩子, 给我们故乡的孩子一个机会, 一个希望, 让贫困孩子有书读, 有饭吃。2010年, 华人社区的人口普查表明, 在亚特兰大大约有10万华人。如果每人能拿出10美金的话, 我们就有了 100万美金,我们就可以帮助多少贫困孩子啊。”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梦想。
我们看到,这个“由感动到行动”的行动在亚特兰大越来越得人心,声望越来越大。 在基金会的号召前,各种慈善募捐活动都得到广大朋友们的响应。 越来越多的人们和组织竞相投入进来。 每年的基金会美食慈善大赛,赞助和协助名单几乎涵盖了亚城华人社区所有的非政治性团体。我们相信并期待, 会有更多人参加进来, 筹集更多资金。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 基金会能够筹集到一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 届时, 具有热心和慈悲胸怀的华人们可以看到更多孩子们的笑容, 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完成基本教育, 面临更多更宽更好的生活抉择。
在鲍先生的领导下,基金会团队结构稳定, 做事井井有条, 循序渐进, 有理有据, 简洁高效。据了解,先后加入基金会董事会的有鲍俊涛,王本桓,李肇仁,林黛,钟京,老秃笔,刘雯,高宏,潘玲,曹以鸿,于丽,王叶辉,朱江宁和肖春鹏。他们为基金会走到今天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精力和自己宝贵的时间。
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基金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其影响已经超越亚城地区, 辐射到美国其他地区的华人群。过去几年中, 向基金会捐献的人群来自美东南各州, 甚至还有来自加州,新泽西,德州和纽约州的朋友。 五年的时间, 基金会从一次性的活动演变成一个免税慈善机构。它在亚城的存在, 为亚城华人社区熟知, 得到广大华人的热情支持。 我们希望, 下一个五年,基金会能够更加壮大,集合更多人士, 照亮更多贫困孩子。
尊 敬的华人朋友们,如果你读到这篇文章,你知道有一群海外华人朋友在为国内的贫困孩子们操心奔忙,以自己的努力勉力为贫困孩子们继续学业打开一道道机会之 门。 你如果有些许时间和能力,你愿意加入这样一群具有爱心的人群吗? 在你可能不算什么的一笔小额金钱,可能为一个贫困孩子点燃了一束希望之光啊! 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做一点好事不难! 心动不如行动,等待不如及时行动。 请考虑加入或者联系美中下一代基金会,让我们共同托起国内贫困孩子们的希望,让每一个贫困孩子的脸上都有可以继续学业的可爱而高兴的笑容。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网址: http://www.fornextgen.org